12/22/2014

骨質疏鬆骨折的影響



骨質疏鬆容易引致骨折,約兩成股骨骨折個案會在一年內去世、三至五成患者會喪失自我照顧能力。其次是脊椎骨骨折,會引發持續背痛,或坐或站都有困難,更可能出現駝背,胸口痛和雙腳麻痹等情況。

確診骨質疏鬆症病人,一線治療是透過藥物及補充鈣質,但單靠用藥對骨折癒合幫助有限,以脊椎骨折為例,近半數患者痛楚會持續一年,甚至出現新的脊椎骨折!




參考資料 : www.brain-spine.com.hk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神經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12/18/2014

天氣急凍血壓急升特別多中風 - 寒冷天多中風, 中風先兆



天氣忽冷忽熱,有腦科專家警告,氣溫由暖急劇轉冷,慢性病患者難以適應,血壓容易飆高,每年十一月及一至二月,均是中風高峰期。中風除了半身乏力及口齒不 清等典型徵狀外,頸痛及視力短暫模糊亦是危險徵兆。曾有四十歲男教師突然頸痛及半身麻痹,入院檢驗方知頸動脈及腦血管栓塞,至今中風一個多月,仍未回復左 手功能,需緊密康復治療才有望重拾教鞭。

仁安醫院神經外科專科醫生藍明權指全港每年有二萬六千多人中風,每年十一月天氣轉冷及一至二月氣溫驟降,是中風高危期,「天氣由暖變凍,血壓會突飆高,特別多中風爆血管個案。」



頸痛危險徵兆
頸痛也是中風徵狀,該院腦神經內科專科醫生梁浩雲指一名四十歲男教師月前突頸痛,及後左邊身麻痹及口齒不清,入院檢查揭右腦缺血性中風,右側頸動脈血塊阻 塞,持續半年服抗凝血藥及做物理治療。左腳雖已活動正常可走路,左手活動能力較差,無力拿水杯,也暫不能打字,預料有一半機會完全康復。患者沒有定期身體 檢查,中風後才發現有高血壓、高膽固醇及糖尿病,這均是中風高危因素,梁建議中年人士應定期做心腦血管及頸動脈檢查。此外,該院心髒中心總監李少隆指,心 房顫動病人有百分之七至一成機會並發中風。

五十歲陳先生健康一直良好,但近半年持續心跳不規則,至出現右邊身乏力才求診,入院後檢驗方發現左腦輕微血管栓塞。原來他病發前三個月其視力已短暫模糊,突然眼前一黑,一分鐘才回復正常。

藍明權 神經外科醫生






參考資料 : www.brain-spine.com.hk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神經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12/17/2014

顎骨矯形致中風罕見

顎 骨矯形手術後出現腦中風,腦科醫生及牙科醫生均指,情況較為罕見。神經外科專科醫生藍明權表示,若腦中風因頸動脈撕裂引起,涉及的應為內頸動脈,該主動脈 由頸部經牙骨後面直上腦部,負責供血給腦部,由於下顎牙骹骨較接近該動脈,若手術期間拉扯到均可能傷及頸動脈。不過,口腔頜面外科醫生則認為,病人在術後 第六日才出現中風,認為由她本身身體問題引起機會較大。




 

大力按頸可撕裂動脈

藍明權表示,下顎牙骹骨接近內頸動脈,若在牙科手術中,曾將牙骹骨切割,或將牙骹骨「拉上拉落」,均有拉扯及傷到頸動脈風險,會形成血塊,衝上腦部出現中 風。他指大力按摩頸部、交通意外「chok親」或部份頸椎手術,均有機會出現頸動脈撕裂,引致腦中風。
不願具名的資深口腔頜面外科專牙醫則指,顎骨矯形手術為常見處理「倒及牙」的方法,一般風險為傷口腫痛、流血、傷及牙床神經線等,但較少機會出現中風。

他表示,做「倒及牙」顎骨矯形手術,會將下顎如威化餅般中間切開,形成兩層牙骨再移動合適位置固定,下顎骨後會有不同血管,但直接弄傷頸脈動機會極低。


藍明權 神經外科醫生






參考資料:  http://hk.apple.nextmedia.com/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神經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12/09/2014

Why do I need surgery ? (2)




Preparing for surgery
You may be told to see your general practitioner before surgery to check your overall health. Tell your doctor what medications you are taking, and ask if you should stop taking any medications before surgery. 
 
o make your recovery easier, prepare your home for life after surgery. Place important things within easy reach. Remove safety hazards that might cause you to lose your balance. Arrange for someone to help you at home and around the house after surgery. You will most likely be told not to eat or drink the night before the surgery. Be sure you read and understand this entire booklet. Your surgeon is required to let you know of the potential risks, as well as benefits, of this surgery.



After surgery
Ask your surgeon about your specific recovery plan following surgery. It is important to follow your doctor’s instructions carefully to recover from surgery as quickly as possible and increase your chances of a successful outcome.
 
After surgery your surgeon may refer you to physical therapist who will teach you exercises to improve your strength and increase your mobility. The goal of physical therapy is to help you become active as soon as possible, using safe body movements that protect your neck.
Recovering from pain and surgery is an ongoing process. How fast you recover depends on your commitment to working closely with your physical therapist, and moving and exercising correctly, as recommended by your surgeon.
 
 
 
 
 
 
Reference: www.brain-spine.com.hk/
It is not intended as medical advice to any specific person. If you have any need for personal advice or have any questions regarding your health, please consult your orthopedic doctors for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12/08/2014

Why do I need surgery ? (1)




As discs lose their water content because of disease or age, they lose their height and bring the vertebrae closer together. The consequence is a weakening of the shock absorption properties of the disc and a narrowing of the openings for the nerves in the sides of the spine. Additionally, a loss of disc height may cause the formation of bone spurs, which can push against your spinal cord and/or nerves.

When a disc ruptures in the cervical spine, it puts pressure on one or more nerve roots (called nerve root compression) or on the spinal cord, causing pain and other symptoms in the neck and arms. Living with this pain or weakness and tingling in the arms can be disabling.


Disc degeneration
With the advice of your doctor, you may have tried other treatments for some time now which did not relieve your pain or dysfunction. Or perhaps your doctor has determined that irreparable damage would result without surgery. Your doctor has recommended that you consider the PRESTIGE® LP Cervical Disc Prosthesis, which provides for motion following surgery, instead of the more common fusion procedure.


What is involved in a PRESTIGE® LP Cervical Disc System procedure?
This surgery involves the use of a new medical device, which is designed to replace the disc which sits between the vertebrae in your neck. Your disc, which is damaged or diseased, is surgically removed through an incision made in the front of the neck.

In its place, your surgeon will prepare a space and insert a PRESTIGE® LP Cervical Disc Prosthesis. The device utilizes a ball and socket design which is designed to allow for motion to be preserved.




Reference: www.brain-spine.com.hk/

It is not intended as medical advice to any specific person. If you have any need for personal advice or have any questions regarding your health, please consult your orthopedic doctors for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12/03/2014

抗憂鬱症藥物使用原則




憂鬱症是可以治療的,然而,多數憂鬱症患者對於漫長的療程太早喪失信心,以致於藥物治療時間不足,無法達到令人滿意的效果。一般而言,要經過約四個星期的時間,患者才會發現負面情緒明顯好轉;要讓藥物治療完全解除憂鬱症則需要更久的時間。  




藥物的使用原則
1.      選擇副作用較少,病人可以忍受的藥物;無法哪一種藥物,,療效差異不大。
2.      除非有特殊原因,否則應儘量使用單一種的抗憂鬱劑。
3.      盡量使用每日服用一次的藥物,增加病人服藥遵從性與慣性。
4.      可優先使用病人或家屬服用過且有效的抗憂鬱劑。
5.      對於激躁不安的憂鬱症患者,TCAtrazodone有鎮靜作用;反應遲滯的憂鬱症患者,可以使用較具活力的藥物,如fluoxetineMAOI
6.      憂鬱症患者若有精神病症狀,可以合併低劑量的抗精神病藥物。




參考資料: www.brain-spine.com.hk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神經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12/02/2014

12歲童作嘔暈倒須鑽腦放水

一名12歲熱愛運動的男童,昨凌晨於太古城家中,突感頭部劇痛及作嘔不適,未幾更不支暈倒,其父母立即將他送院搶救;醫生估計男童小腦出血,立即替他進行腦部手術,男童移送深切治療部留醫仍未渡過危險期,命懸一線。




父﹕身體健康 甚少看醫生

懷 疑腦出血男童林俊希,與父母及兄長同住太古城春櫻閣。林童剛畢業於中國婦女會丘佐榮小學,成績名列前茅,曾在繪畫比賽中得獎,作品更是以奧運馬術為題,下 月升上心儀的英文中學。林父稱,俊希喜歡運動,身體健康,甚少看醫生,為南華會泳隊隊員,暑假常帶他遠足及游水。由於兒子無外遊及跌倒紀錄,家人不知為何 會得大病。


昨日凌晨5時 許,俊希於睡夢中突感頭部痛楚及作嘔,同房兄長發現拍門通知父母,父母陪林童到廁所嘔吐,未幾林童已暈倒地上毫無反應,其父立即報警將俊希送院。醫生搶救 後,懷疑俊希小腦出血,立即施手術在其腦部鑽洞口放水,以減低腦壓,林童留醫深切治療部。其父母擔心不已,一直留守醫院照料。

腦外科專科醫生藍明權表示,若出現突發性頭痛及嘔吐徵狀,懷疑是出血及急性膜炎兩個原因。出血屬原發性,病者或有先天性血管畸形,血管較薄,一旦膨脹便容易破裂,可於12分鐘內出血,病者平日健康正常,並無任何象。急性腦膜炎則是病菌入腦所致,病者會出現頭痛及嘔吐徵狀,病徵持續時間約數小時。


藍明權指出,病者於腦出血時,腦部會脹起,令頭顱骨壓力增加,醫生會施藥或在內鑽洞放水,以減低腦壓,情嚴重才會使用鑽洞方式。


腦外科專科醫生藍明權提醒家長,若發現子女經常頭痛、頭脹及疲累,可能屬初步現象,應到醫院檢查。







參考資料: www.mingpaohealth.com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神經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11/26/2014

常玩智能手機 小心「數碼癡呆症」 [下]

 
 
 
 
少年最堪憂

不同於癡呆症常發生在老年人群體,「數碼癡呆症」呈現低齡化的特征。當下,患有記憶障礙的青少年明顯增加,有中學生記不住家門門禁密碼,要查看手機才能進門。而由於青少年群體的特殊性,所受危害也遠遠超過成年人。

1999年出生的小冉,在北京工藝美院附中上初二,卻早在小學三年級就開始使用智能手機。從最初的諾基亞到現在的iphone5,隨着智能手機功能的日趨增多、設計的愈發時尚,她也慢慢對它產生了依賴,無論是在課堂間隙,還是乘坐公交,都抓緊一切時間玩手機。
  
「手機非常的方便,可以幫我做很多事情」小冉說,「比如,老師寫在黑闆上的作業,我直接用手機照下來,或者把老師講的錄下來,節省了抄寫的時間,又能保證筆記的完整。」


但是小冉的媽媽卻對記者表達了她的擔憂:「孩子不僅在學習上比以前吃力很多,而且在生活中也變得丟三落四、馬馬虎虎。很多時候,跟她講了多少次的東西,她說着『知道了』,結果一轉身就忘。」


其實,類似問題並不僅僅發生在小冉身上,據2013年的數據顯示,在10至19歲青少年中,18.4%的用戶每天使用智能手機 超過7小時,與往年相比上升了7個百分點,從中可以明顯地看出,「數碼癡呆症」在青少年中並不少見。

對此,北京大學人民醫院放射科醫生金鋒強調:「青少年時期恰恰是腦部發育的重要階段,如果在這個時期過度使用智能手機等數碼產品,將嚴重影響他們腦部的發育,不利於他們的健康成長,家長和學校要對此負起責任、加強關注。」

事實上,關於「數碼癡呆症」的長期影響,相關的醫學研究仍處於起步階段,還存在很多未知因素。同時,金鋒表示,在科技影響呈現全方位特征的當代,徹底遠離科技並不現實。所以,適度使用的原則是避免出現嚴重後果的關鍵。(鮑貞燁 劉大銘 程睿潔)




防治「數碼癡呆症」

1:  嚴格區分工作和生活,工作之外盡量少用數碼產品,
     適當休息,與人交流,享受大自然。
2:  努力記憶重要的電話號碼、人名以及與日常生活相關的內容。
3:  培養盡量手寫、親自計算等習慣。

4:  適當服用維生素B,尤其是B6、B9、B12,能有效減少腦細胞死亡量。





參考資料: 大公報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神經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11/25/2014

常玩智能手機 小心「數碼癡呆症」 [上]


人的左右腦各有側重,左腦主要負責語言、推理和邏輯,而右腦則以處理想象力、注意力和情感為主。過多使用智能手機,則會破壞腦部發展的平衡,出現左腦使用過度,而右腦利用率太低的情況。

親,你有智能手機嗎?你是個「手機控」嗎?如果兩個問題的回答都是「Yes」,那你可就要小心「數碼癡呆症」的侵入了。

近日,某市的一項抽樣調查顯示,有超過60%的年輕人由於常玩智能手機出現記憶力下降、愛忘事、丟三落四等情況。一時間,「數碼癡呆症」成為網絡熱詞,網友紛紛跟帖轉載,反思自己的智能手機使用太過頻繁。





危機已重重

所謂「數碼癡呆症」,是指由於使用智能手機而造成注意力、記憶力下降等類似於早期癡呆症的跡象,如常常忘記一些電話號碼、熟人親友的人名等等。這個新名詞最早於2004年出現在韓國,隨後在世界各地都引起關注。

目前在我國,智能手機已成為一種潮流,甚至跨入「必需品」的行列。截至2012年12月底,中國智能手機用戶數達到3.8億人。2013年3 月,根據市場研究公司尼爾森發布的《2013移動消費者報告》顯示,中國智能手機普及率達66%,已經超越美國和英國排在第二位,而且隻比位列第一的韓國 低1個百分點。

智能手機成為人們娛樂、社交和獲取資訊的主要途徑,很多人機不離手,被稱為「低頭族」。「『低頭族』過度使用數碼產品,會損害大腦將信息轉為長期記憶的功能。」韓國心理學家金大真在接受英國《每日電訊報》采訪時指出。




病症之由來

那麼依賴智能手機 為什麼會可能引發「數碼癡呆症」呢?有關專家表示,首先是由於左右腦的不平衡使用,其次是因為人腦記憶的部分環節和運轉效率受到損害。

神經外科教授金榮輔解釋,人的左右腦各有側重,左腦主要負責語言、推理和邏輯,而右腦則以處理想象力、注意力和情感為主。

「過多使用智能手機,則會破壞腦部發展的平衡,出現左腦使用過度,而右腦利用率太低的情況。這不僅會削弱記憶力和集中力的廣度,最終造成情感自控能力下降 以及認知損害,而且可能導緻右腦退化,其中有1/4的可能性會演變為早老性癡呆症。」韓國腦部平衡中心醫師邊基源說。腦部平衡中心是近年來快速 在韓國興起的行業,專門幫助由於過度使用計算機、手機而產生認知問題的患者。


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心理精神科主任袁勇貴則從人腦記憶過程的角度對此作了補充:「人對於事物的記憶包括攝取、儲存和提取三步驟,如果長時間依賴智能手機等電子產品,將改變腦功能,對於『攝取』這一階段造成影響,從而影響後兩個環節。」


至於記憶的效率問題,大中南醫院神經內科副教授肖勁鬆表示,智能手機由於信息搜索的便捷性容易讓人變得懶於思考、學習,長此以往,負責記憶的大 腦區域就會變得越來越懶,記憶力得不到充分鍛煉和激活,自然會下降,嚴重者可能連自己的電話號碼都記不住,出現「數碼癡呆症」。      




參考資料: 大公報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神經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11/24/2014

頸椎關節移位影響呼吸




 頸椎關節移位成因可分為先天性與後天性,事件中的男童十多歲經已確診患病,故多屬先天性,與意外創傷、不良姿勢等後天因素無關。腦外科醫生藍明權表示,先 天性頸椎關節移位是指頸骨發育有問題,導致關節不穩定或容易移位,令頸椎之間出現虛位。他指,有關情況一般常見於頸椎第一、二節,若不早治理,有機會壓著 神經線影響手腳活動,甚至呼吸有困難。


誤傷神經線可致命
輕微的頸椎移位可用物理治療強化肌肉,從而填補「虛位」,達到固定關節的效果;嚴重則需要進 行頸椎內固定手術。藍明權解釋,醫生會在患者體內切割小塊骨頭作填補虛位,之後再用螺絲「鎖死」骨頭。他指,手術風險視乎頸椎位置,頸椎第三節以上,手術 風險愈高,若手術稍有不慎,誤傷神經線,可能會令患者出現呼吸困難致死,死亡風險約百分之五至一成。

 
藍明權補充,患者有肺炎、氣管腫脹,手術後亦可能有呼吸困難,未必與手術有關;一般在手術後兩、三日,並無出現任何並發症,則顯示手術成功。






資料來源:  www.brain-spine.com.hk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神經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11/11/2014

婦食3大閘蟹 須長服膽固醇藥

大閘蟹季節碰上中秋國慶長假,肥蟹與蟹宴熱銷,但應適可而止。有中年女士一次過吃兩、三只大閘蟹,致膽固醇指數突飈高,結果美味過後要付出代價,需長期服食降膽固醇藥物,也有人貪吃大閘蟹而致中風。

有醫生指,長期進食高膽固醇食品可致慢性血管疾病,秋涼轉季更可增中風風險。


今年豐收 節後價回落1成
今年江蘇太湖和陽澄湖大閘蟹大豐收,「老三陽」董事長祁廣楠指,今年大閘蟹價格,細蟹和大蟹分別最多便宜兩成和一成,五両半至7両的中大蟹,每斤約400元。
臨近中秋,內地因送禮而搶貴價格,但中秋過後價格將回落一成,他預計今年整體銷情將較去年增兩成。

另外,有海鮮酒家已推出大閘蟹宴,每位除了蟹粉菜式,還包食「兩王一後」3只大閘蟹,負責人指近日訂位相當爆滿。

雖然美食當前,卻要小心身體。心髒科專科醫生李麗芬表示,近年一名40多歲女士,本身有家族性膽固醇過高和心髒病問題,她卻忍不住貪吃大閘蟹,還一次過吃了兩至三只大蟹,致膽固醇指數突然飈升。


連吃6天 中年人急性中風
李麗芬指,該女病人本身也有高血壓、膽固醇指數已達6(正常應為5.2),本來不用服藥治療,可靠飲食控制,但吃完蟹後指數急升至7,結果往後都要長期吃降膽固醇的藥物控制。
「除非做到指數降到正常人一樣,但好難,加上她又有家族史,所以多數要長期食藥。」李麗芬說。

另外,有中年人到訪蘇州,連吃6日大閘蟹而出現急性中風,要急送回港求醫。
食過量致慢性血管病

腦神經專科醫生藍明權指,中風個案多發生在天氣轉變時,尤其由熱轉冷為病發高危期,因氣溫轉變致血壓驟升和血管收窄,加上不少人會在這時期進食補品,因多是膽固醇過高的食物,亦易引致慢性中風。

藍明權續表示:「食物很少致急性中風,多是慢慢累積引致。」
根據世衞建議,一般成年人每天攝取膽固醇的上限為300毫克,一只重約6両的大閘蟹,可食用的約100克蟹肉和蟹膏,膽固醇含量達267克,接近每日可攝取上限,故健康人士每次只宜吃一至兩只,而長期病患者包括心髒病患者及患有高膽固醇人士更不宜進食。


心髒病高膽固醇者 忌進食
香港營養學會會長丁浩恩建議,健康人士每天只可吃一至兩只大閘蟹,有血管疾病的長期病患者進食就不要吃膏,但蟹肉也含豐富脂肪和蛋白質,加上節日多聚餐,提醒每餐都不要進食過量,「不要常說只是一餐半餐,一個星期加上來便會好多餐!」




資料來源:  http://www.hket.com/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神經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11/10/2014

硬膜外類固醇注射: 藥物安全 –具罕有嚴重神經系統問題



問題: 美國食物及藥物管理局(FDA) 警告脊椎硬膜外類固醇注射有機會引致罕有但嚴重的副作用,包括失明、中風、癱瘓、甚至麻痺。硬膜外類固醇注射用於治療頸、背痛及四肢痛楚擴散。硬膜外類固 醇注射的成效及安全性仍未確認,因此硬膜外類固醇注射不獲美國食物及藥物管理局認可作以上用途。

美國食物及藥物管理局要求產品加上警告標示以解釋注射該藥物的風險。

背 景: 為增加醫護人員對硬膜外類固醇注射風險的認知,美國食物及藥物管理局的Safe Use Initiative 由不同的專家組成,包括痛症治療專家等,改善治療的技術,減低治療的風險,專家小組有共識後便會發表結果。美國食物及藥物管理局會於2014年年尾舉辦諮 詢委員會會議,討論硬膜外類固醇注射的成效及風險,以及FDA 相應的措施。

建議: 患者應向醫護人員了解硬膜外類固醇注射的成效及風險,以及其他相關的治療。



參考資料: http://www.fda.gov/safety/medwatch/safetyinformation/safetyalertsforhumanmedicalproducts/ucm394530.htm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神經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11/04/2014

長期卧床 毋須縫合頭骨

 




胡太一直要求醫院為丈夫進行頭蓋骨縫合手術,避免隨時受感染。神經外科專科醫生藍明權表示,一般情況下,若病人失去活動能力,需別人照顧,毋須進行頭蓋骨縫合手術。他解釋,頭蓋骨縫合手術有一定風險,手術過程中可能出現細菌感染或出血,最終得不償失。

藍明權指,頭蓋骨雖然有一定的保護作用,但頭皮、腦膜等同樣有保護作用,受細菌感染的機會也會較少。


若病人失去活動能力,需長期臥床,頭蓋骨縫合手術並非必要的手術,最重要是照顧者需小心病人不會跌到,「如果醫院唔幫病人做頭蓋骨縫合手術,其實都可以接受」。

他稱,一般而言,當病人恢復清醒,或有活動能力,醫生才會考慮縫合頭蓋骨。 




參考資料:  http://hk.apple.nextmedia.com/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神經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11/03/2014

長期服用止痛藥有副作用嗎?




長期服用止痛藥有副作用嗎?

市面上的止痛藥可分為四類,第一類是嗎啡類,民眾較不常見;第二類為乙醯胺酚類,代表藥物為Acetaminophan,就是經常使用的Panadol;第三類為阿斯匹靈消炎止痛藥,第四類為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止痛藥物的最大副作用是吃多了容易傷胃和腎臟,所以有胃潰瘍、肝腎功能不好的人或是孕婦,最好不要服用。

阿斯匹靈與Panadol 的特色為何?
1.      等劑量的阿斯匹靈及普拿疼可以獲得相同程度的疼痛解除效果。
2.      阿斯匹靈及普拿疼都有退燒功能。
3.      阿斯匹靈可使發炎處消腫,普拿疼則無此功效。
4.      阿斯匹靈常用在減輕腫大關節或其他發炎區域的疼痛,普拿疼則無此功效。
5.      阿斯匹靈會造成胃部不適或胃出血,影響血小板身凝聚,延長出血停止的時間;普拿疼則不會引起胃的不適或干擾血液凝固。


Panadol的正確使用劑量與方法?

1.          建議用量每次1-2顆,一天不要超過8顆。
2.          一天超過10克﹝約20顆﹞已達中毒劑量。
3.          止痛藥、感冒藥、感冒糖漿、感冒熱飲多含這類藥物,使用時應全部列入計算。
4.          服藥後苔出現噁心、嘔吐、頭痛等症狀應立即就醫。
5.          肝硬化或有酒癮者禁止服用。
6.          建議空腹時以開水服用。






參考資料: www.brain-spine.com.hk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神經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10/29/2014

椎板間全內視鏡椎間盤切除手術 (下)



椎板間全內視鏡椎間盤切除手術後護理



  • 手術後坐骨神經痛應有迅速和明顯的改善。做完微創手術通常休息一個晚上就可以開始下床活動。
  • 平均住院約兩天。
  • 椎間盤的裂縫需要六個月時間才會康復,期間病人的劇烈活動、大幅度彎腰和負重要有一些限制。
  • 輕微症狀可能持續兩個月,期間可能要服藥治療。
  • 最初一星期,建議別太操勞,讓傷口愈合。
  • 建議首兩星期走路時用彈性腰封減少傷口痛。
  • 一個月開始較靜態、不用負重的運動,如游泳,急步行,太極等運動
  • 視乎原有神經線受壓情度,手術後輕微症狀可能持續1至3。



椎板間全內視鏡椎間盤切除手術的風險和併發症


  1. 不做手術可會有長期痛楚、麻痹、乏力、肌肉委縮的後遺症。
  2. 手術風險視乎個別病人病情和體質作最後決定。
  3. 經評估手術的風險機會較不做手術的後遺症低,才會進行手術。
  4. 常見短期的不適: 傷口痛,傷口腫脹,腳部輕微的麻痹或刺痛。
  5. 很少出現的併發症: 
  6. 傷口流血、細菌感染、神經線持續發炎、腦脊液滲漏。如果出現這些情況一般只需要藥物及休養,在某些特殊情況下可能要進行手術治療。
  7. 罕有潛在嚴重併發症: 腳步無力,大小便失控
  8. 手術後有很少的機會,椎間盤脫位復發。復發機會視乎原有椎間盤脫位的嚴重程度。




參考資料 : www.brain-spine.com.hk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神經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10/28/2014

椎板間全內視鏡椎間盤切除手術 (上)


手術適用病徵: 



  • 單側或雙側坐骨神經痛,痛楚於走路時或坐久時增加。
  • 經藥物和物理治療後不能夠消除症狀



磁力共振素描顯示


  • 腰椎椎間盤脫位壓迫腰椎神經線。
  • 椎間盤核心穿過纖維環完全突出。
  • 突位椎間盤位於椎管內
  • 沒有脊椎骨移位和骨刺壓迫神經線
  • 突出椎間盤沒有鈣化


椎板間全內視鏡椎間盤切除手術的一般步驟


  • 手術在全身麻醉下進行
  • 用約8mm直徑管道經皮膚到腰椎骨後方。
  • 視乎情況可能用微形鑽清除小部份椎板和小面關節。
  • 通過黃韌帶筋膜,避開神經線,清除椎間盤脫位部份,直至神經線不再受壓。
  • 手術中會使用神經線監察儀器及經內視鏡微創儀器增加手術安全。



(續...)





參考資料 : www.brain-spine.com.hk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神經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10/23/2014

電磁波襲兒童大腦神經- 電磁波的影響,電磁波輻射





在 香港,不少小孩子亦「一機在手」,除了用作通話外,還經常打遊戲。有兒科專科醫生指出,對於正在發育的兒童來說,手機產生的電磁波,致癌的危險性遠較成年 人為高,因此還是少用為妙。外國一些地方早已禁絕兒童使用手機,其中英國就禁止小學生用手機,避免電磁波荼毒尚未發育好的大腦神經。

 
兒 科專科醫生楊超發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小孩子身體各部分器官仍未成熟,面對相同的外來刺激,小孩所受的損害比成人更大。他以電療作比喻,強力的輻射足以殺 死癌細胞以致正常細胞,即使較弱的輻射都有可能令細胞的基因轉變,令血管或細胞產生病變,加上小孩的頭骨比成人的薄,對於手機的電磁波或輻射的抵抗力就較 低,長遠影響小孩子成長。另外,由於正處於發育時期,細胞等組織即使出現少許病變,對身體的影響亦將會隨着成長而放大。他呼籲家長限制子女使用手提電話的 時間,廠商也應該以免提裝置取代擴音器。



腦神經外科專科醫生藍明權回應查詢時認為,世衞將手機定為2B類,屬「觀察名單」之列,即是不能確定這種物質的危險性,只有04年的報告是唯一支持其致癌性的證據,但當時的手提電話與今日的款式和技術已經不同,難以作比較。

 

市民毋須過分恐慌
他指出,可以肯定的是吸煙的致癌機會比使用手機更高,加上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都沒有禁止使用手機,所以市民沒有必要因此棄用手機。不過,他補充謂,對於那些遺傳因子不穩定的人士來說,經常接觸到外來電波刺激,就會有較大機會引起病發。







參考資料 : www.brain-spine.com.hk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神經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10/22/2014

中風高危期

 


近來天氣忽冷忽熱, 有神經科專家警告,氣溫由暖急劇轉冷,慢性病患者難以適應,血壓容易颯高,每年十一月及一至二月,均是中風高峰期。中風除了半身乏力及口齒不清等典型徵狀 外,頸痛及視力短暫模糊亦是危險徵兆。曾有四十歲男教師突然頸痛及半身麻痺,入院檢驗方知頸動脈及腦血管栓塞,至今中風一個多月,仍未回復左手功能,需緊 密康復治療才有望重拾教鞭。


中年應定期檢查心腦血管
仁安醫院神經外科專科醫生藍明權指,全港每年有二萬六千多人中風,每年十一月天氣轉冷,及一至二月氣溫驟降,均是中風高危期,「天氣由暖變凍,血壓會突然颯高,特別多中風爆血管個案。」


頸痛也是中風徵狀, 一名四十歲男教師月前突然頸痛,及後左邊身麻痺及口齒不清,入院檢查發現右腦缺血性中風,右側頸動脈有血塊阻塞,要持續半年服抗凝血藥及做物理治療。左腳 雖已活動正常,可以走路,但左手活動能力較差,無力拿水杯,也暫不能打字,預料有一半機會完全康復。患者沒有定期身體檢查,中風後才發現有高血壓、高膽固 醇及糖尿病,這均是中風高危因素,建議中年人士應定期做心腦血管及頸動脈檢查。


此外,心房顫動病人有百分之七至一成機會併發中風。五十歲的陳先生健康一直良好,但近半年持續心跳不規則,至出現右邊身乏力才求診,入院後檢驗方發現左腦輕微血管栓塞。原來他病發前三個月其視力已短暫模糊,突然眼前一黑,一分鐘才回復正常。



資料來源: www.brainspine.com.hk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神經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10/15/2014

日本腦炎 / 流行性乙型腦炎 Japanese Encephalitis / Epidemic Encephalitis B

 
 
 
 
 
 
 
 
 
 
 
 
 
 
 
日本腦炎病毒的宿主是豬隻或野生雀鳥,而主要病媒是三帶喙庫蚊,庫蚊在叮咬過帶有日本腦炎病毒的豬隻或野鳥後,身上就帶有該些病毒;庫蚊再叮咬人類,人類就可能被感染日本腦炎。


病徵:
日本腦炎發病的潛服期為四至十四天。病情輕微者出現無力、發燒及頭痛症狀。病情嚴重者則病發得快,並出現頭痛、高燒、頸部僵硬、神志不清、昏迷、震顫、抽搐(特別是幼童)及癱瘓等症狀。患者有可能出現腦膜炎等嚴重病癥,
死亡率可高達三成。

 
成因:
日本腦炎是經由庫蚊傳播,並不會人傳人,因為人類即使染病,體內的日本腦炎病毒也不會像豬隻或野鳥般多,故蚊子叮咬了患者後,再叮人的傳播風險不大。

 
預防方法 :
預防日本腦炎,應採取防蚊措施,避免給蚊子叮咬。準備前往此病流行地區如越南、柬埔寨、緬甸、印度、尼泊爾及馬來西亞的人士,更應加倍注意。應避免前往郊外,或穿著長袖衣服及準備蚊怕水。

 
治療方法:
日本腦炎並無特定的治療方法。醫生一般對患者施以支援性治療。
此病的死亡率為百分之五至三十五,康復者可能有神經系統的後遺症。
 
是否有季節性? 
 
藍明權  神經外科醫生

 
 
 
 
 
參考資料: www.brain-spine.com.hk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神經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10/14/2014

水冷式射頻的原理

水冷式射頻治療椎間盤源性疼痛的原理

椎間盤源性痛症是由於一個 或多個椎間盤的退化性病變(如髓核紊亂,纖維環撕裂或終板病變)。正常纖維環內沒有痛楚神經,但椎間盤纖維環撕裂後,痛楚神經末稍會伸延至纖維環內。當椎 間盤受壓及退化,便會刺激纖維環後緣內的神經末梢,導致難以忍受的低腰背痛。水冷射頻能幅蓋纖維環後緣內的多餘的神經末梢,而溫度可精確可控,因此能安全 地封閉新生的痛楚神經末稍。同時大面積的射頻能量作用於椎間盤內可引起椎間盤的皺縮,達到椎間盤減壓的效果。兩者的協同作用即可緩解患者的疼痛。





整個手術毋需全身麻醉。醫生在影像學的説明下將兩支幼如筆芯的水冷電極針送入椎間盤後緣,啟動能量輸送後保持20分鐘即可。手術全程醫生會同患者溝通,確保手術的效果。 


手術完成後,患者休息後當天即可出院。


參考資料 : www.brain-spine.com.hk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神經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10/09/2014

放血急救中風? 千萬不要試!



除心髒病外,中風同樣是可瞬間奪人性命的「隱形殺手」。網上流傳「放血急救法」,聲稱用針刺破中風者的十只手指頭,令每指滴出血來,即可救醒患者,更指刺 破中風者的耳珠,能令出現嘴歪徵狀的患者「恢復原狀」。但腦外科專科醫生藍明權指出,放血急救法並無醫學根據,更隨時令患者傷上加傷!


藍醫生稱,中風分為兩類,包括缺血性中風及出血性中風,後者俗稱「爆血管」,大多因高血壓引起,但所謂的放血急救法不但無助於降低病患者的血壓,反而可能 令其血壓因受刺激而上升,「你刺激佢,佢再爆多啲,再流多啲血,咁會令病人仲危險。」他亦指出,該急救法對缺血性中風病人的病情同樣毫無幫助。


藍又呼吁讀者不要誤信網絡謠言,胡亂對中風者施行該急救法,反而應先讓患者側臥在平地,確保其呼吸暢順後再立刻召救護車,讓患者於「黃金三小時」內盡快接受適當治療,才能真正拯救患者。


藍明權 神經外科醫生



資料來源: the-sun.on.cc/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神經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10/08/2014

何謂失眠?



醫學上對失眠的定義是:難以入睡、持續睡眠、隔天清晨醒來汲有睡飽的感覺。失眠是一種症狀而非疾病,必需先找出潛在的病因加以治療,而不是只有治療失眠的症狀而已。

美國國家健康組織〔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把失眠症依病程時間分為短暫性失眠〔短於一星期〕、短期性失眠〔1-3星期〕及長期性失眠〔超過3星期〕。


1.      短暫性失眠:
遇到重大壓力〔如考試或競賽〕、情緒上的激動〔如興奮或憤怒〕等都可能會失眠。而跨越時區旅行造成的時差反應也會對睡眠有所影響。

2.      短期性失眠:
病因和短暫性失眠有些雷同,但時間較長。有人在喪偶、離婚、生命中出現重大變數時,會造成情緒上的衝擊,平復所需要的時間可能長達數星期。

3.      長期性失眠:
這類失眠患者必須到失眠門診求診才行,病史有些達數年或數十年之久,必須找出潛在病因才有治療的希望。


失眠的主要原因:

心理因素
擔心、焦慮、恐懼、抑郁或興奮等,都會形成心理上的負擔,造成失眠。

睡眠環境問題
臥房太熱、太冷或通風不良、床墊不適等,可能無法睡得舒服而影響睡眠品質。

不良的睡前習慣
睡前忙著處理公事、思考、運動、抽菸等。

疾病引起的失眠
如果因為心髒衰竭所引起的呼吸急促、胃酸逆流進入胸膛、肺氣腫或氣喘造成呼吸困難、長期咳嗽、前列腺腫大造成頻尿現像,或是關節炎引起的疼痛等,也可能引起失眠。




參考資料: www.brain-spine.com.hk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神經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9/30/2014

小心腦病者服藥過量



服食過量防止抽筋藥物,病人輕則身體疲累,神志迷糊,嚴重者更會抑制呼吸,陷入昏迷,甚至死亡。腦外科專科醫生指出,因腦科疾病而神志不清的病人,即使服過量藥物導致不適,亦不懂得向醫護人員反映,令到事件遲遲未被揭發,對病人造成更深的傷害。

腦外科專科醫生藍明權指出,「苯巴比妥」是防止抽筋藥物,患有癲癇症、或因腦瘤、腦部血管異常、腦創傷、中風等腦部疾病,而導致間歇性抽筋的病人,均需要長期服用防止抽筋藥物。兒童一般每次服用劑量為三十毫克;成人每次服用二百毫克已屬高劑量。

藍明權解釋,由於不知道是次死亡的七十歲女病人,原本需要服用的劑量是多少,因此難以判斷她超標服用了多少劑量藥物。不過就一般情況而言,劑量愈高,副作 用便愈大。由於「苯巴比妥」有鎮靜作用,若果病人被過分鎮靜,會出現疲累、神志不清、呼吸困難等副作用,最嚴重會抑制呼吸,甚至引致死亡。


呼吸不順嚴重可昏迷 藍明權指,病人如連續過量服用兩至三次,藥物累積在身體,便會開始出現副作用,「但如果個病人本身已經好差,神志唔太清醒,就唔識同醫生講佢有咩唔妥。」

腦外科專科醫生黃震遐指出,過量服用「苯巴比妥」,輕則出現渴睡、呼吸不順、吞嚥困難、膀胱炎、尿道炎等,嚴重可以令到病人昏迷。





資料來源: orientaldaily.on.cc/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神經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9/24/2014

射頻治療慢性神經痛 - 慢性神經痛症,長期痛症



慢性神經痛症, 又稱頑固或長期痛症, 凡身體上任何部位疼痛或痹痛持續三個月或以上皆屬頑痛患者。與急性疼痛不同,慢性疼痛是一種疾病,所以要治療的是疼痛本身。香港每十人中便有一人(約七十 萬人)為頑痛患者,中大香港健康情緒中心於2005年發表研究報告,五成港人在過去一年至少患有一種頑固痛症。


射頻治療慢性神經痛原理

射頻(Radiofrequency)已在全球廣泛應用於慢性痛症的治療,醫生利用特殊的電極針將射頻能量傳送到需要治療的神經。此射頻儀器能在細小的範 圍產生可準確調控的熱力/溫度。如果把此射頻投放於於神經線或節等部位,便能消除神經傳送痛楚信號的能力,從而達到治療慢性痛症的目的。這步驟亦可稱作「 射頻神經阻隔治療」(Radiofrequency neurolysis)。


射頻手術是一種微創介入治療手術

手術由專業醫生進行,整個手術一般在局部麻醉下施行。醫生在X光透視的指引下將射頻電極針置放於目標神經。目標通常是接近痛楚源頭,但不影響手腳活動和感 覺的細小神經線。醫生會經射頻針利用微量電波測試神經線位置,確定位置正確又沒有影響手術活動和感覺後,才釋放射頻能量。通常5分鐘內即可完成神經阻隔的 目標,疼痛信號被阻斷,患者通常立即感覺痛症得到舒緩。 


射頻治療慢性痛症

大多數局部慢性痛症,如果能找出痛楚源頭,而源頭又不容易清除,都可以考慮用射頻手術來治療,您的醫生可以決定您是否適合射頻手術。通常醫生可使用注射局 部麻醉藥的方法(又稱藥物神經阻隔diagnostic nerve block)的方式來決定您是否適合射頻手術及判斷落針位置。 



參考資料 : www.brain-spine.com.hk/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神經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9/23/2014

脊椎手術 - 水球脊椎骨折復位手術

針對脊椎骨折的治療及修復,香港八年前開始引入水球脊椎骨折復位手術(Kyphoplasty)。方法是通過背部兩個小於1釐米的傷口,將連接水球 的小型金屬導管導入骨折部位,然後打漲水球,撐起壓扁了的脊骨。接着移走水球,在撐開的空間灌注骨水泥,待數分鐘後骨水泥硬化,脊骨便會重新復位、回復支 撐力。







手術適用於因骨質疏鬆或腫瘤引至脊骨壓迫性骨折的患者,惟必須在骨折未硬化之前進行。相比傳統開放式手術,其好處是創傷少、復原快,可同時修補多個骨折部位,達至止痛和改善駝背的效果。患者平均24小時內便可出院,康復後可如常走動。




手術的作用是治標,要預防質疏鬆症引致的骨折,必須透過攝取足夠鈣質及維他命D、加強運動、戒煙和避免酗酒,再配合藥物治療,從而強化骨質,減低骨折風險。



參考資料: www.brain-spine.com.hk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神經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9/17/2014

憂鬱症的治療

憂鬱症症狀是多樣化的,隨著憂鬱症輕重程度、病程與年齡等因素而不同。常見的憂鬱症症狀如下:

 
 
生理症狀
胃口變差、食慾減退或增加、體重明顯減輕或增加、失眠、嗜睡、極度疲勞、缺乏能量、反應激動或遲緩、性慾降低、頭痛、頭昏、眼睛疲勞、眼角酸痛、口渴、頸部酸痛、胸悶、呼叫不暢、胸痛、腹脹、頻尿、身體酸痛、盜汗、便秘等。

心理症狀
憂 鬱、心情沮喪、無助、易傷感流淚、激動易怒、害怕、恐懼、寂寞、無聊、冷淡、滿足感減少、意興闌珊、失去幽默感、悲觀、感到罪惡感或無價值感、容易感到挫 折、社交退縮、健忘、思考與注意力減退、決斷力變差、猶豫不決、意志喪失、工作效率差、出現自殺意念及行為、胸部沈重、苦悶、強迫回想往事等。
 
憂鬱症的治療
80%憂鬱症患者經過妥善的治療後,可以恢復正常的生活。常用的憂鬱症治療方法如下:

1.      藥物治療
抗憂鬱劑、鎮靜劑、安眠藥、抗精神病藥物。

2.      心理治療
改變不適當的認知、思考習慣或行為。心理方面的治療神經外科醫生查詢

3.      運動
運動有益憂鬱症患者,可以使心情得到放鬆,而陽光中的紫外線多少也能改善心情,所以,有機會就多曬曬太陽吧。

4.      好的生活習慣
規律與安定的生活作息是憂鬱症患者最需要的,早睡早起,保持身心愉快,不要陷入負面情緒中,可以培養聆聽音樂的習慣,試著以愉悅的心情面對每一天,凡事應該抱持積極樂觀的態度。

 
 
 
 
參考資料: www.brain-spine.com.hk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神經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