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求診可選保守療法
腦神經外科醫生藍明權則表示,無論是先天性或後天性的頸椎移位,延誤醫治均可令頸椎神經及血管受壓,影響身體機能。一般如於病發初期求醫,病情尚輕時,多可先試行保守療法,以非手術方式改善病情。如部分先天性患者是因頸骨發育不當所致,若能於五歲前求醫,趕及頸部軟骨定形前治療,以支架糾正等方法,改變軟骨生長位置,可大大減低將來需要做手術糾正的機會。
後天引致頸椎移位者,則要先從致病成因作改善,例如戒除錯誤的姿勢、避免過度用力拉扯頸部,以及減少勞損等。同時還應接受物理治療或脊醫治療,盡量將頸椎移位部分復位,並進行適量強化頸椎肌肉的運動。因不具入侵性,保守治療一般風險較低。藍醫生提示,如發現經常將頭偏向一邊,且有頭痛、頸痛,即應求診。愈遲求醫要動手術的機會愈高,治療難度亦相應大增。
詳加考慮利弊輕重
另單就手術難度而言,頸椎由於重量負擔較胸椎、脊椎為低,因此施術時要關注的事項不及後兩者那麼多,故不屬極困難的手術,但藍醫生強調,每個病人的病情各異,不同節數的頸椎出問題,其風險也不盡相同,故難以一概而論。
資料來源 : 星島日報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神經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