屯門醫院病童於頸椎手術後不幸離世,令人再次關注頸椎治療的重要性,以及不同治療方法的成效和潛在風險。此外,日前則有港民因感頸脊痠痛,接受美容院提供的頸部按摩時受傷。
專家表示,由於頸部的神經、血管密集,胡亂按壓非但不可改善問題,反有可能造成更嚴重的損害。故應尋求正規治療,依病情及按照風險評估,進行合適的手術或非手術療程。
可損及器官功能
頸椎為連接腦部與其他器官、四肢的重要橋梁,匯聚大量的神經及血管,因此一旦出現移位、接合不當或受創,均可損及器官功能,甚至人體活動能力。脊骨神經科醫生林嘉慧指,頸椎移位可依成因分為先天與後天兩大類,前者多數為先天骨骼發育異常,如硬度不足、頸椎骨黏連等,後天則可能因姿勢不正確、過度勞損,或年齡增長而出現退化所致。
另部分嬰兒出生時,孕婦於生產過程中過度用力,也有可能令嬰孩頸椎肌肉受損,間接令頸椎出現移位傾向。頸椎移位初期,患者會有頭痛、頸痛,或不自覺的將頭偏向一旁,如不及時治理,可繼而出現四肢痠軟及麻痹,嚴重者甚至可以令四肢活動能力下降。
未必須進行手術
林醫生又指出,無論是先天或後天頸椎移位,脊醫均會詳細檢查其成因,有需要時會以「手法治療」,將移位的部分慢慢回復正常位置。由於頸椎移位問題多同時涉及肌肉,故部分情況下,必須以輔助儀器如整脊槍,配合調整組織。風險方面,因為手法治療不具入侵性,故治療風險極低,根據過往歐美的相關研究,接受脊醫手法治療而受傷的風險,相對於在髮型屋洗頭時受傷的風險更低。當然如病情嚴重,手法治療多未必能將問題完全根治,但臨床證明多數也可減輕,甚至消除頭痛、頸痛等徵狀。惟必須提醒患者忌操之過急,「部分人經過一、兩次治療後即自行停止療程,故難以大幅改善問題,需要有耐心完成治療方可達最佳療效。」林醫生強調。(續)
資料來源 : 星島日報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神經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