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3/2014

常玩智能手機 小心「數碼癡呆症」 [下]

 
 
少年最堪憂

不同於癡呆症常發生在老年人群體,「數碼癡呆症」呈現低齡化的特征。當下,患有記憶障礙的青少年明顯增加,有中學生記不住家門門禁密碼,要查看手機才能進門。而由於青少年群體的特殊性,所受危害也遠遠超過成年人。

1999年出生的小冉,在北京工藝美院附中上初二,卻早在小學三年級就開始使用智能手機。從最初的諾基亞到現在的iphone5,隨着智能手機功能的日趨增多、設計的愈發時尚,她也慢慢對它產生了依賴,無論是在課堂間隙,還是乘坐公交,都抓緊一切時間玩手機。
  
「手機非常的方便,可以幫我做很多事情」小冉說,「比如,老師寫在黑闆上的作業,我直接用手機照下來,或者把老師講的錄下來,節省了抄寫的時間,又能保證筆記的完整。」


但是小冉的媽媽卻對記者表達了她的擔憂:「孩子不僅在學習上比以前吃力很多,而且在生活中也變得丟三落四、馬馬虎虎。很多時候,跟她講了多少次的東西,她說着『知道了』,結果一轉身就忘。」


其實,類似問題並不僅僅發生在小冉身上,據2013年的數據顯示,在10至19歲青少年中,18.4%的用戶每天使用智能手機 超過7小時,與往年相比上升了7個百分點,從中可以明顯地看出,「數碼癡呆症」在青少年中並不少見。

對此,北京大學人民醫院放射科醫生金鋒強調:「青少年時期恰恰是腦部發育的重要階段,如果在這個時期過度使用智能手機等數碼產品,將嚴重影響他們腦部的發育,不利於他們的健康成長,家長和學校要對此負起責任、加強關注。」

事實上,關於「數碼癡呆症」的長期影響,相關的醫學研究仍處於起步階段,還存在很多未知因素。同時,金鋒表示,在科技影響呈現全方位特征的當代,徹底遠離科技並不現實。所以,適度使用的原則是避免出現嚴重後果的關鍵。(鮑貞燁 劉大銘 程睿潔)




防治「數碼癡呆症」

1:  嚴格區分工作和生活,工作之外盡量少用數碼產品,
     適當休息,與人交流,享受大自然。
2:  努力記憶重要的電話號碼、人名以及與日常生活相關的內容。
3:  培養盡量手寫、親自計算等習慣。

4:  適當服用維生素B,尤其是B6、B9、B12,能有效減少腦細胞死亡量。





參考資料: 大公報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神經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