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包含「神經痛」標籤的文章。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包含「神經痛」標籤的文章。顯示所有文章

1/30/2019

射頻治療三叉神經痛

三叉神經痛症是常見的神經痛症,每年香港約有350個新症。女性發病機會較高。部份是因為腦血管壓著神經線,但大多數成因不明。

症狀患者會間歇性感覺一邊面劇痛,象觸電或刀割一樣,刷牙,洗面或飲食都可能引至發作。不發作時便正常一樣。










藥物治療


基本的治療是服用止神經痛的藥,很多時要長期服用。約三成病人服藥亦無效,長期仍受痛楚影響。

手術治療

當藥物不能夠控制痛楚時,患者應考慮以手術治療,如開顱骨神經線減壓手術(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放射外科治療(Gamma-knife or Cyberknife Radiosurgery),或射頻治療(Radiofrequency Trigeminal)等手術治療。開顱骨神經線減壓手術(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手術後即時有效,因要全身麻醉和開頭骨,較適合年紀較輕及沒有長期病患的人仕。放射外科成效較少,由治療至痛楚消失需要兩 天至8個月不等,費用較昂貴。

射頻治療

大多數患者經一次治療後便沒有痛楚,而且效力持久。雖然少數的患者經過幾年時間痛楚可能復發,但射頻可重複使用。

傷口有一個小針孔於面部,一般患者不用全身麻醉。經X光和生理誘發電位幫助下將針放置在三叉神經結。射頻治療中會利用先進的射頻儀器,在針頭的位置發出準確的熱力來麻醉疼痛的神經線,並保留感覺神經線及活動神經線。一般來說,射頻治療後觀察兩小時便可如常活動。




參考資料 : www.brain-spine.com.hk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神經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7/12/2018

射頻(Radiofrequency)治療慢性痛症的原理

 


 射頻(Radiofrequency)已在全球廣泛應用於慢性痛症的治療,醫師制用特殊的文電極針將射頻能量傳送到目標組產生溫度。可控溫度作用於神經節、幹、根等部位,使其蛋白質凝固變性,神經組織結構產生去極化(denervation),消除其傳送痛覺信號的能力,從而達到治療慢性痛症的目的。




射頻(Radiofrequency)手術是一種微創介入治療手術

手術由專業醫師進行,整個手術一般在局部麻醉下施行。醫師在X光透視的指引下將射頻電極置放於目標神經,釋放射頻能量。通常5分鐘內即可完成對目標神經的去極化(denervation),疼痛信號被阻斷,患者通常立即感覺痛症得到舒緩。



射頻手術(Radiofrequency)的優點

1.      不需要開刀,祇有針孔,沒有刀口;

2.      局部麻醉,,不需住院或住院時間僅為一天,復原迅速;

效果顯著、副作用低,可避免長期吃藥之副作用。病患治療后疼痛隨即有明顯的減輕,據臨床報告其最大效果於治療后二、三週后產生,持續時間較長。






參考資料 : www.brain-spine.com.hk/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神經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10/03/2017

坐骨神經痛影響大 新手術+射頻康復快(下)

手術無需破壞正常組織

至於藥物及物理治療都無法改善的患者,則可考慮透過手術治療直接移除擠壓神經線的元兇。「經神經孔全內視鏡椎間盤切除手術」是其中一種較為新型常用的手術治療。藍醫生解釋,進行這手術時,醫生只需於患者腰側部用針經皮膚及肌肉直達椎間盤突出的位置,並放入7mm直徑的內視鏡到椎間盤側後方,透過內視鏡影像的協助,取出椎間盤突出的部分,使神經線不再受壓,最後會利用射頻儀器把椎間盤纖維環缺口收緊、減少復發機會。

由於手術無需破壞患者的正常組織,減低手術途中出血過多的風險,減少手術後長期背痛的機會,所以患者所需的康復時間亦較短。此外,由於椎間盤纖維環切口較細,椎間盤再次移位的機會也較小。


坐骨神經痛小測試
1坐在椅子上,雙腳平放地上。
2先將其中一隻腳向上提起至45度。
3如果沒有疼痛,顯示坐骨神經正常。
4如果腳部只能抬起至15至20度,並會引發疼痛,顯示有可能是坐骨神經痛。
5如此時將腳部屈曲至接近腹部位置時,腳步疼痛獲得紓緩,更大機會是坐骨神經痛,應立即求診作進一步檢查。
6應分別測試兩腳情況,因為大部分坐骨神經痛會出現在其中一邊。


藍明權醫生
神經痛跨學科研究小組成員
腦外科專科醫生







參考資料 : http://www.metrodaily.hk/metro_news/%E9%86%AB-for-effective-%E5%9D%90%E9%AA%A8%E7%A5%9E%E7%B6%93%E7%97%9B%E5%BD%B1%E9%9F%BF%E5%A4%A7-%E6%96%B0%E6%89%8B%E8%A1%93%EF%BC%8B%E5%B0%84%E9%A0%BB%E5%BA%B7%E5%BE%A9%E5%BF%AB/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神經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9/27/2017

坐骨神經痛影響大 新手術+射頻康復快 (上)

坐骨神經痛常見於中年人士,主要由於這年齡層人士的韌帶開始出現退化,但日常生活上卻仍然活躍,故此易有拉傷韌帶的情況,並致椎間盤突出壓着神經線而造成坐骨神經痛。神經痛跨學科研究小組專家指出,坐骨神經痛會由臀部伸延至膝部以下,影響深遠,切勿忽視。

神經痛跨學科研究小組成員、腦外科專科醫生藍明權表示:「人體在腰背挺直地站立時,身體脊骨所承受的壓力最小,如果坐下時腰骨依然挺直,例如盆骨貼近椅背而坐,腰與椅背中間沒有任何空隙,都不會對脊骨造成太大壓力。不過,當站立時身體向前傾斜,脊骨所承受的壓力便會提升50%,而坐着時上身向前傾的話,所承受壓力更大,較一般站立時的壓力高出超過1.5倍,所以更加高危。」

治療要為神經線減壓


一旦出現坐骨神經痛,大多數患者都會在腰椎旁位置有明顯的壓痛、抽痛,甚至有被刀割、電擊的痛楚感覺等。而且,痛感更通常始於臀部,再沿小腿後外側而放射至腳背和下肢麻木。

藍醫生表示,椎間盤一旦突出向後方壓迫脊椎的馬尾神經時,可出現雙側重度坐骨神經痛,甚至排便排尿無力,必須在24小時內接受手術治療,否則神經線將會永久受損。「治療坐骨神經痛最重要是為神經線減壓,患者可以先透過藥物及物理治療等去控制及改善病情,80%患者的痛症可以在一至兩個月內消失。患者亦需要特別針對神經痛的藥物,如果自行服用一般消炎止痛藥,無助止痛。」

除了藥物治療外,醫生亦可以電療幫助患者放鬆肌肉,針灸、腰牽引等都可紓緩簡單的疼痛。不過,患者更重要的是多休息及透過物理治療改善坐姿,否則長遠仍有復發風險。


藍明權醫生
神經痛跨學科研究小組成員
腦外科專科醫生

.......續













參考資料 :  http://www.metrodaily.hk/metro_news/%E9%86%AB-for-effective-%E5%9D%90%E9%AA%A8%E7%A5%9E%E7%B6%93%E7%97%9B%E5%BD%B1%E9%9F%BF%E5%A4%A7-%E6%96%B0%E6%89%8B%E8%A1%93%EF%BC%8B%E5%B0%84%E9%A0%BB%E5%BA%B7%E5%BE%A9%E5%BF%AB/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神經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8/15/2017

射頻(Radiofrequency)治療慢性痛症的原理

 


 射頻(Radiofrequency)已在全球廣泛應用於慢性痛症的治療,醫師制用特殊的文電極針將射頻能量傳送到目標組產生溫度。可控溫度作用於神經節、幹、根等部位,使其蛋白質凝固變性,神經組織結構產生去極化(denervation),消除其傳送痛覺信號的能力,從而達到治療慢性痛症的目的。




射頻(Radiofrequency)手術是一種微創介入治療手術

手術由專業醫師進行,整個手術一般在局部麻醉下施行。醫師在X光透視的指引下將射頻電極置放於目標神經,釋放射頻能量。通常5分鐘內即可完成對目標神經的去極化(denervation),疼痛信號被阻斷,患者通常立即感覺痛症得到舒緩。



射頻手術(Radiofrequency)的優點

1.      不需要開刀,祇有針孔,沒有刀口;

2.      局部麻醉,,不需住院或住院時間僅為一天,復原迅速;

效果顯著、副作用低,可避免長期吃藥之副作用。病患治療后疼痛隨即有明顯的減輕,據臨床報告其最大效果於治療后二、三週后產生,持續時間較長。






參考資料 : www.brain-spine.com.hk/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神經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4/04/2017

坐骨神經痛影響大 新手術+射頻康復快(下)

手術無需破壞正常組織

至於藥物及物理治療都無法改善的患者,則可考慮透過手術治療直接移除擠壓神經線的元兇。「經神經孔全內視鏡椎間盤切除手術」是其中一種較為新型常用的手術治療。藍醫生解釋,進行這手術時,醫生只需於患者腰側部用針經皮膚及肌肉直達椎間盤突出的位置,並放入7mm直徑的內視鏡到椎間盤側後方,透過內視鏡影像的協助,取出椎間盤突出的部分,使神經線不再受壓,最後會利用射頻儀器把椎間盤纖維環缺口收緊、減少復發機會。

由於手術無需破壞患者的正常組織,減低手術途中出血過多的風險,減少手術後長期背痛的機會,所以患者所需的康復時間亦較短。此外,由於椎間盤纖維環切口較細,椎間盤再次移位的機會也較小。


坐骨神經痛小測試
1坐在椅子上,雙腳平放地上。
2先將其中一隻腳向上提起至45度。
3如果沒有疼痛,顯示坐骨神經正常。
4如果腳部只能抬起至15至20度,並會引發疼痛,顯示有可能是坐骨神經痛。
5如此時將腳部屈曲至接近腹部位置時,腳步疼痛獲得紓緩,更大機會是坐骨神經痛,應立即求診作進一步檢查。
6應分別測試兩腳情況,因為大部分坐骨神經痛會出現在其中一邊。


藍明權醫生
神經痛跨學科研究小組成員
腦外科專科醫生






參考資料 : http://www.metrodaily.hk/metro_news/%E9%86%AB-for-effective-%E5%9D%90%E9%AA%A8%E7%A5%9E%E7%B6%93%E7%97%9B%E5%BD%B1%E9%9F%BF%E5%A4%A7-%E6%96%B0%E6%89%8B%E8%A1%93%EF%BC%8B%E5%B0%84%E9%A0%BB%E5%BA%B7%E5%BE%A9%E5%BF%AB/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神經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4/03/2017

坐骨神經痛影響大 新手術+射頻康復快 (上)

坐骨神經痛常見於中年人士,主要由於這年齡層人士的韌帶開始出現退化,但日常生活上卻仍然活躍,故此易有拉傷韌帶的情況,並致椎間盤突出壓着神經線而造成坐骨神經痛。神經痛跨學科研究小組專家指出,坐骨神經痛會由臀部伸延至膝部以下,影響深遠,切勿忽視。

神經痛跨學科研究小組成員、腦外科專科醫生藍明權表示:「人體在腰背挺直地站立時,身體脊骨所承受的壓力最小,如果坐下時腰骨依然挺直,例如盆骨貼近椅背而坐,腰與椅背中間沒有任何空隙,都不會對脊骨造成太大壓力。不過,當站立時身體向前傾斜,脊骨所承受的壓力便會提升50%,而坐着時上身向前傾的話,所承受壓力更大,較一般站立時的壓力高出超過1.5倍,所以更加高危。」

治療要為神經線減壓


一旦出現坐骨神經痛,大多數患者都會在腰椎旁位置有明顯的壓痛、抽痛,甚至有被刀割、電擊的痛楚感覺等。而且,痛感更通常始於臀部,再沿小腿後外側而放射至腳背和下肢麻木。

藍醫生表示,椎間盤一旦突出向後方壓迫脊椎的馬尾神經時,可出現雙側重度坐骨神經痛,甚至排便排尿無力,必須在24小時內接受手術治療,否則神經線將會永久受損。「治療坐骨神經痛最重要是為神經線減壓,患者可以先透過藥物及物理治療等去控制及改善病情,80%患者的痛症可以在一至兩個月內消失。患者亦需要特別針對神經痛的藥物,如果自行服用一般消炎止痛藥,無助止痛。」

除了藥物治療外,醫生亦可以電療幫助患者放鬆肌肉,針灸、腰牽引等都可紓緩簡單的疼痛。不過,患者更重要的是多休息及透過物理治療改善坐姿,否則長遠仍有復發風險。


藍明權醫生
神經痛跨學科研究小組成員
腦外科專科醫生

.......續












參考資料 :  http://www.metrodaily.hk/metro_news/%E9%86%AB-for-effective-%E5%9D%90%E9%AA%A8%E7%A5%9E%E7%B6%93%E7%97%9B%E5%BD%B1%E9%9F%BF%E5%A4%A7-%E6%96%B0%E6%89%8B%E8%A1%93%EF%BC%8B%E5%B0%84%E9%A0%BB%E5%BA%B7%E5%BE%A9%E5%BF%AB/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神經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3/08/2017

全內視鏡後路頸椎神經孔切開手術 Percutaneous Endoscopic Cervical Posterior Foraminotomy (上)

什麼人需要接受這項手術?

這是治療頸神經線受壓,頸部和上肢神經痛的微創手術。我們頸椎有7節骨,每兩節骨之間有一條神經線伸延到肩背手臂和手指的不同位置,負責感覺和控制上肢活動。通常以C1至C8代表。下圖是頸椎神經缐分佈圖。常見頸椎神經線受壓的位置是神經線通過椎間盤和小面關節之間的通道(稱為神經孔)。椎間盤突出或關節骨刺是引至神經孔收窄便會壓迫神經引至頸部和上肢神經痛。全內視鏡 後路頸椎神經孔切開手術能擴闊神經孔,消除神經痛。
 







病例

患者有左邊肩頸、手臂至中指、無名指痺痛,頸向左轉時痛楚會加劇的徵狀。他的磁力共振描(見圖)顯示頸椎左則第六至七節椎間盤突出,神經孔狹窄,壓住頸椎左則頸椎第七神經線(C7)。患者透過物理治療仍沒有改善,所以需要接受手術,以消除頸椎神經的壓力。




.........續





參考資料 : http://brain-spine.com.hk/cervical-spondylosis.html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神經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13/2017

射頻(Radiofrequency)治療慢性痛症的原理

射頻(Radiofrequency)已在全球廣泛應用於慢性痛症的治療,醫師制用特殊的文電極針將射頻能量傳送到目標組產生溫度。可控溫度作用於神經節、幹、根等部位,使其蛋白質凝固變性,神經組織結構產生去極化(denervation),消除其傳送痛覺信號的能力,從而達到治療慢性痛症的目的。



 
射頻(Radiofrequency)手術是一種微創介入治療手術

手術由專業醫師進行,整個手術一般在局部麻醉下施行。醫師在X光透視的指引下將射頻電極置放於目標神經,釋放射頻能量。通常5分鐘內即可完成對目標神經的去極化(denervation),疼痛信號被阻斷,患者通常立即感覺痛症得到舒緩。



射頻手術(Radiofrequency)的優點

1.      不需要開刀,祇有針孔,沒有刀口;

2.      局部麻醉,,不需住院或住院時間僅為一天,復原迅速;

效果顯著、副作用低,可避免長期吃藥之副作用。病患治療后疼痛隨即有明顯的減輕,據臨床報告其最大效果於治療后二、三週后產生,持續時間較長。






參考資料 : www.brain-spine.com.hk/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神經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1/04/2017

創新微創頸椎手術 復原快

長期使用電腦、彎著頭閱讀,可能會造成頸椎退化性痛症,雖然一般都可以藥物治療,但嚴重情況時就須動手術。有醫院採用創新微創手術,共為200多名 病人解除頸椎痛症之苦,新技術大大縮減復原時間。

曾接受手術的一名中大女教員,接受手術後不但痛苦全消,第二天更可出院,第三天就已自行沐浴洗頭。

頸及腰部脊椎退化性疾病是最常見的痛症之一,輕微情況可引致頸腰背痛,嚴重時可以引起神經痛、神經線麻痺,手腳無力,最嚴重時四肢更會無法活動。

雖然這類痛症可服用藥物治療,如非類固醇消炎藥或撲熱息痛(Paracetamol),但最多只可以作止痛或中程度治療,當出現嚴重情況或影響生活,就要 使用手術。







手術傷口小至2.5厘米

50多歲的林女士在中文大學從事教育工作,因為工作上需要時常閱讀及使用電腦,結果令頸椎長期受壓,四肢常感酸痛。不過她只接受針灸推拿方法,而且忍耐 力強,結果神經受壓情況轉壞也懵然不知。直至有天她連筆和筷子也拿不住,結果即時接受微創人工椎間盤植入術,植入鈦金屬人工頸椎間盤。手術完畢後,她第二 天就出院,第三天更可如常洗頭沐浴。




人工頸椎間盤可用10年

傳統頸椎手術方法,病人傷口較大、併發症較多。港安醫院就使用微創技術,利用顯微鏡、顯微儀器、高速骨鑽等工具,在病人頸椎加入一個人工椎間盤,把移位壓住神經線的骨骼移動並接合,減輕病人痛楚。新技術令手術傷口小至2.5厘米,復原出院的時間也縮減至1至2天。


腦外科專科醫生藍明權表示,新技術可以保存頸部正常活動,而且人工頸椎間盤是永久植入,關節活動期可超過10年,更減低病人要在10年內接受另外頸椎相連關節手術的機會。藍明權提醒從事文職、勞力工作以及停經後的婦女,要小心保護骨脊。


他說:「手術完畢後,康復情況視乎接受手術前情況,很少入來(做手術)的病人完全行不動,(做完手術後)可以完全康復。」






資料來源:  文匯報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神經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7/05/2016

創新微創頸椎手術 復原快

長期使用電腦、彎著頭閱讀,可能會造成頸椎退化性痛症,雖然一般都可以藥物治療,但嚴重情況時就須動手術。有醫院採用創新微創手術,共為200多名 病人解除頸椎痛症之苦,新技術大大縮減復原時間。

曾接受手術的一名中大女教員,接受手術後不但痛苦全消,第二天更可出院,第三天就已自行沐浴洗頭。

頸及腰部脊椎退化性疾病是最常見的痛症之一,輕微情況可引致頸腰背痛,嚴重時可以引起神經痛、神經線麻痺,手腳無力,最嚴重時四肢更會無法活動。

雖然這類痛症可服用藥物治療,如非類固醇消炎藥或撲熱息痛(Paracetamol),但最多只可以作止痛或中程度治療,當出現嚴重情況或影響生活,就要 使用手術。






手術傷口小至2.5厘米

50多歲的林女士在中文大學從事教育工作,因為工作上需要時常閱讀及使用電腦,結果令頸椎長期受壓,四肢常感酸痛。不過她只接受針灸推拿方法,而且忍耐 力強,結果神經受壓情況轉壞也懵然不知。直至有天她連筆和筷子也拿不住,結果即時接受微創人工椎間盤植入術,植入鈦金屬人工頸椎間盤。手術完畢後,她第二 天就出院,第三天更可如常洗頭沐浴。




人工頸椎間盤可用10年

傳統頸椎手術方法,病人傷口較大、併發症較多。港安醫院就使用微創技術,利用顯微鏡、顯微儀器、高速骨鑽等工具,在病人頸椎加入一個人工椎間盤,把移位壓住神經線的骨骼移動並接合,減輕病人痛楚。新技術令手術傷口小至2.5厘米,復原出院的時間也縮減至1至2天。


腦外科專科醫生藍明權表示,新技術可以保存頸部正常活動,而且人工頸椎間盤是永久植入,關節活動期可超過10年,更減低病人要在10年內接受另外頸椎相連關節手術的機會。藍明權提醒從事文職、勞力工作以及停經後的婦女,要小心保護骨脊。


他說:「手術完畢後,康復情況視乎接受手術前情況,很少入來(做手術)的病人完全行不動,(做完手術後)可以完全康復。」






資料來源:  文匯報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神經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4/20/2016

射頻(Radiofrequency)治療慢性痛症的原理

射頻(Radiofrequency)已在全球廣泛應用於慢性痛症的治療,醫師制用特殊的文電極針將射頻能量傳送到目標組產生溫度。可控溫度作用於神經節、幹、根等部位,使其蛋白質凝固變性,神經組織結構產生去極化(denervation),消除其傳送痛覺信號的能力,從而達到治療慢性痛症的目的。



 
射頻(Radiofrequency)手術是一種微創介入治療手術

手術由專業醫師進行,整個手術一般在局部麻醉下施行。醫師在X光透視的指引下將射頻電極置放於目標神經,釋放射頻能量。通常5分鐘內即可完成對目標神經的去極化(denervation),疼痛信號被阻斷,患者通常立即感覺痛症得到舒緩。



射頻手術(Radiofrequency)的優點

1.      不需要開刀,祇有針孔,沒有刀口;

2.      局部麻醉,,不需住院或住院時間僅為一天,復原迅速;

效果顯著、副作用低,可避免長期吃藥之副作用。病患治療后疼痛隨即有明顯的減輕,據臨床報告其最大效果於治療后二、三週后產生,持續時間較長。






參考資料 : www.brain-spine.com.hk/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神經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9/2015

射頻(Radiofrequency)治療慢性痛症的原理

射頻(Radiofrequency)已在全球廣泛應用於慢性痛症的治療,醫師制用特殊的文電極針將射頻能量傳送到目標組產生溫度。可控溫度作用於神經節、幹、根等部位,使其蛋白質凝固變性,神經組織結構產生去極化(denervation),消除其傳送痛覺信號的能力,從而達到治療慢性痛症的目的。

 
射頻(Radiofrequency)手術是一種微創介入治療手術
 
手術由專業醫師進行,整個手術一般在局部麻醉下施行。醫師在X光透視的指引下將射頻電極置放於目標神經,釋放射頻能量。通常5分鐘內即可完成對目標神經的去極化(denervation),疼痛信號被阻斷,患者通常立即感覺痛症得到舒緩。

 
射頻手術(Radiofrequency)的優點
 
1.      不需要開刀,祇有針孔,沒有刀口;
2.      局部麻醉,,不需住院或住院時間僅為一天,復原迅速;
效果顯著、副作用低,可避免長期吃藥之副作用。病患治療后疼痛隨即有明顯的減輕,據臨床報告其最大效果於治療后二、三週后產生,持續時間較長。

 
 
 
 
 
參考資料 : www.brain-spine.com.hk/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神經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1/28/2015

創新微創頸椎手術 復原快


長期使用電腦、彎著頭閱讀,可能會造成頸椎退化性痛症,雖然一般都可以藥物治療,但嚴重情況時就須動手術。有醫院採用創新微創手術,共為200多名 病人解除頸椎痛症之苦,新技術大大縮減復原時間。

曾接受手術的一名中大女教員,接受手術後不但痛苦全消,第二天更可出院,第三天就已自行沐浴洗頭。

頸及腰部脊椎退化性疾病是最常見的痛症之一,輕微情況可引致頸腰背痛,嚴重時可以引起神經痛、神經線麻痺,手腳無力,最嚴重時四肢更會無法活動。

雖然這類痛症可服用藥物治療,如非類固醇消炎藥或撲熱息痛(Paracetamol),但最多只可以作止痛或中程度治療,當出現嚴重情況或影響生活,就要 使用手術。



手術傷口小至2.5厘米

50多歲的林女士在中文大學從事教育工作,因為工作上需要時常閱讀及使用電腦,結果令頸椎長期受壓,四肢常感酸痛。不過她只接受針灸推拿方法,而且忍耐 力強,結果神經受壓情況轉壞也懵然不知。直至有天她連筆和筷子也拿不住,結果即時接受微創人工椎間盤植入術,植入鈦金屬人工頸椎間盤。手術完畢後,她第二 天就出院,第三天更可如常洗頭沐浴。




人工頸椎間盤可用10年

傳統頸椎手術方法,病人傷口較大、併發症較多。港安醫院就使用微創技術,利用顯微鏡、顯微儀器、高速骨鑽等工具,在病人頸椎加入一個人工椎間盤,把移位壓住神經線的骨骼移動並接合,減輕病人痛楚。新技術令手術傷口小至2.5厘米,復原出院的時間也縮減至1至2天。


腦外科專科醫生藍明權表示,新技術可以保存頸部正常活動,而且人工頸椎間盤是永久植入,關節活動期可超過10年,更減低病人要在10年內接受另外頸椎相連關節手術的機會。藍明權提醒從事文職、勞力工作以及停經後的婦女,要小心保護骨脊。


他說:「手術完畢後,康復情況視乎接受手術前情況,很少入來(做手術)的病人完全行不動,(做完手術後)可以完全康復。」






資料來源:  文匯報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神經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9/12/2014

射頻治療三叉神經痛

三叉神經痛症是常見的神經痛症,每年香港約有350個新症。女性發病機會較高。部份是因為腦血管壓著神經線,但大多數成因不明。

症狀患者會間歇性感覺一邊面劇痛,象觸電或刀割一樣,刷牙,洗面或飲食都可能引至發作。不發作時便正常一樣。









藥物治療


基本的治療是服用止神經痛的藥,很多時要長期服用。約三成病人服藥亦無效,長期仍受痛楚影響。

手術治療

當藥物不能夠控制痛楚時,患者應考慮以手術治療,如開顱骨神經線減壓手術(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放射外科治療(Gamma-knife or Cyberknife Radiosurgery),或射頻治療(Radiofrequency Trigeminal)等手術治療。開顱骨神經線減壓手術(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手術後即時有效,因要全身麻醉和開頭骨,較適合年紀較輕及沒有長期病患的人仕。放射外科成效較少,由治療至痛楚消失需要兩 天至8個月不等,費用較昂貴。

射頻治療

大多數患者經一次治療後便沒有痛楚,而且效力持久。雖然少數的患者經過幾年時間痛楚可能復發,但射頻可重複使用。

傷口有一個小針孔於面部,一般患者不用全身麻醉。經X光和生理誘發電位幫助下將針放置在三叉神經結。射頻治療中會利用先進的射頻儀器,在針頭的位置發出準確的熱力來麻醉疼痛的神經線,並保留感覺神經線及活動神經線。一般來說,射頻治療後觀察兩小時便可如常活動。




參考資料 : www.brain-spine.com.hk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神經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9/03/2014

非一般的神經痛, 第三部分




神經痛診斷

神經系統受到傷害會出現不同症狀,痛是最常見的一種。神經痛與一般的關節痛不太相同,患者除了感到疼痛外,還會有麻木﹑無力,或是肌肉萎縮的情況。

神經痛經常與關節痛混淆,診斷神經痛,神經外科醫生或會與患者做簡單問卷。痛感有針刺﹑火燒或麻痺感覺,或是稍微觸碰都會有痛感,這種疼痛模式是典型的神 經痛。但若是痛楚在關節位置,則未必是神經痛症。此外,神經外科醫生在診斷神經痛時更要詳細了解患者病史及疼痛區域,例如神經是否曾經受到傷害﹑疼痛的位 置是否沿著神經線走﹑患者是否有糖尿病或是中風病史等等。


神經痛冶療

神經痛冶療方法神經痛症不是普通止痛藥可以止痛,所以正確診斷相當重要,如果輕微的神經痛,吃止痛藥或可止一時之痛,若神經痛症狀並非輕微,使用一般止痛藥治神經痛,則是徒勞無功。

有別於一般痛症,神經痛治療並不是使用我們熟悉的止痛藥類,而是使用抗癲癇藥及抗抑鬱藥。患者看到醫生處方時都不禁懷疑是不是患了癲癇或是抑鬱症。其實,神經痛藥物的分類在於它「最常用」於那類疾病,而不是「只能」用於治療某類疾病。

神經痛藥物本身有共特性與效果,抗癲癇藥及抗抑鬱藥具有改變神經感應的作用,減低神經的敏感度,令感覺訊息減慢。醫生在處方藥物予患者時,需要解釋藥物的作用,免使患者疑慮,以為有了其他疾病。

神經痛怎麼辦患者對神經痛有很多形容詞,有人形容為針刺,有人說如觸電。神經痛之所以有令人困惱的疼痛是因為痛楚的訊息直接等傳送到大腦,患者或會有作悶﹑作嘔﹑緊張伴隨痛症一同出現,令不適情況更見嚴重,故此有些患者會形容為痛不欲生。

事實上,一般痛症較易止痛,有些神經痛卻是較難治療,因為痛症不適,容易使患者有情緒上的困擾。若長期出現痛症,應及早見醫生,正確診斷,對症下藥。


偏頭痛

一直以來,醫學界都認為偏頭痛是血管性頭痛的一種,然而近年研究發現,偏頭痛或許不是血管性痛症而是神經性痛症,致病因是神經刺激血管造成。



參考資料: www.brain-spine.com.hk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神經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8/27/2014

非一般的神經痛, 第二部分

神經痛原因

神經痛只是一種症狀,可由各種神經系統疾病或神經受傷所造成,造成神經痛原因可分為幾大類:



  • 神經線受壓 ─ 例如因腰間軟骨壓迫坐骨神經產生發炎而出現的坐骨神經痛,或是腕隧道狹窄造成腕正中神經受壓的腕管綜合症。另外,也有神經受到血管壓迫的三叉神經痛。

  • 疱疹後神經痛 ─ 由水痘帶狀疱疹病毒造成感染後發生,這種神經痛可能在疱疹症狀痊癒後消失,潛伏在人體,至年長時又再出現。

  • 感染出現炎症 ─ 因神經線周圍被細菌或是病毒感染造成炎症而出現神經痛。

  • 中風後 ─ 細胞的神經線因缺血受損,造成神經傳導錯誤,一些正常訊息傳到痛覺神經,錯誤地發出痛感訊號。

  • 糖尿病神經病變 ─ 多是因為供應血液予神經的微細血管受到破壞,受影響的多是周邊神經系統,估計半數糖尿病患者一生之中總會經歷一次神經痛。

  • 疾病導致 ─ 賢衰竭﹑部分自體免疫性疾病﹑腫瘤﹑脊髓損傷等等,都可能導致神經痛。

  • 手術或外傷 ─ 神經痛是手術後及外傷的併發症。








參考資料: www.brain-spine.com.hk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神經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8/26/2014

非一般的神經痛, 第一部分

非一般的神經痛

很多人都有神經痛的經驗。神經痛與一般的痛﹐感覺有點不同。神經痛常是刺痛﹑麻痺,又或猶如觸電。 疼痛的位置又無傷口和紅腫的跡象。 可能是持續性疼痛,也可能是一陣就過去,令患者苦不堪言。

我們很多時會把神經病與精神病混淆,事實上精神病是情緒困擾,神經病則是神經系統疾病,兩者並不相同。神經系統控制身體各項功能,包括器官﹑感覺及動作。

神經系統

人類的神經系統可分中樞神經 (Central Nervous System) 及周邊神經 (Peripheral Nervous System) 兩大系統,神經系統遍佈人體全身,負責我們的感覺﹑活動,藉著複雜的神經纖維連繫,控制和協調身體各個組織和器官。

中樞神經系統

也有稱為中央神經系統,由大腦和脊髓所組成。大腦是人體最高的中央指揮,有思考﹑分析與記憶的能力,收集神經傳導的訊息,統籌身體的各種反應。






周邊神經系統



  • 軀體神經系統 ─ 軀體神經系統由大腦神經和脊椎神經組成。 大腦神經共有12對,分佈於頭部和肩部,用以傳導訊息。脊椎神經,共31對,分布於軀體﹑內臟及四肢。軀體神經大部分都是用作傳導,把身體各部分感應的訊 息傳導至大腦。身體感應到任何訊息,無論冷熱飢飽疼痛,都會由神經傳至大腦。

  • 自主神經系統 ─ 自主神經系統 (Autonomic Nervous System)﹑副交感神秘系統 (Parasympathetic Nervous System) 及腸胃神經系統。主要是控制身體內贓器官,如心贓的跳動和腸道的蠕動,在自主神經協調下,大腦不必照顧這些器官,而我們在大部分時間都是不能察覺自主神經 的運作。













參考資料: www.brain-spine.com.hk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神經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25/2014

非一般的神經痛, 第三部分





神經痛診斷

神經系統受到傷害會出現不同症狀,痛是最常見的一種。神經痛與一般的關節痛不太相同,患者除了感到疼痛外,還會有麻木﹑無力,或是肌肉萎縮的情況。

神經痛經常與關節痛混淆,診斷神經痛,神經外科醫生或會與患者做簡單問卷。痛感有針刺﹑火燒或麻痺感覺,或是稍微觸碰都會有痛感,這種疼痛模式是典型的神 經痛。但若是痛楚在關節位置,則未必是神經痛症。此外,神經外科醫生在診斷神經痛時更要詳細了解患者病史及疼痛區域,例如神經是否曾經受到傷害﹑疼痛的位 置是否沿著神經線走﹑患者是否有糖尿病或是中風病史等等。


神經痛冶療

神經痛冶療方法神經痛症不是普通止痛藥可以止痛,所以正確診斷相當重要,如果輕微的神經痛,吃止痛藥或可止一時之痛,若神經痛症狀並非輕微,使用一般止痛藥治神經痛,則是徒勞無功。

有別於一般痛症,神經痛治療並不是使用我們熟悉的止痛藥類,而是使用抗癲癇藥及抗抑鬱藥。患者看到醫生處方時都不禁懷疑是不是患了癲癇或是抑鬱症。其實,神經痛藥物的分類在於它「最常用」於那類疾病,而不是「只能」用於治療某類疾病。

神經痛藥物本身有共特性與效果,抗癲癇藥及抗抑鬱藥具有改變神經感應的作用,減低神經的敏感度,令感覺訊息減慢。醫生在處方藥物予患者時,需要解釋藥物的作用,免使患者疑慮,以為有了其他疾病。

神經痛怎麼辦患者對神經痛有很多形容詞,有人形容為針刺,有人說如觸電。神經痛之所以有令人困惱的疼痛是因為痛楚的訊息直接等傳送到大腦,患者或會有作悶﹑作嘔﹑緊張伴隨痛症一同出現,令不適情況更見嚴重,故此有些患者會形容為痛不欲生。

事實上,一般痛症較易止痛,有些神經痛卻是較難治療,因為痛症不適,容易使患者有情緒上的困擾。若長期出現痛症,應及早見醫生,正確診斷,對症下藥。


偏頭痛

一直以來,醫學界都認為偏頭痛是血管性頭痛的一種,然而近年研究發現,偏頭痛或許不是血管性痛症而是神經性痛症,致病因是神經刺激血管造成。



參考資料: www.brain-spine.com.hk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神經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20/2014

非一般的神經痛, 第二部分

神經痛原因

神經痛只是一種症狀,可由各種神經系統疾病或神經受傷所造成,造成神經痛原因可分為幾大類:


  • 神經線受壓 ─ 例如因腰間軟骨壓迫坐骨神經產生發炎而出現的坐骨神經痛,或是腕隧道狹窄造成腕正中神經受壓的腕管綜合症。另外,也有神經受到血管壓迫的三叉神經痛。

  • 疱疹後神經痛 ─ 由水痘帶狀疱疹病毒造成感染後發生,這種神經痛可能在疱疹症狀痊癒後消失,潛伏在人體,至年長時又再出現。

  • 感染出現炎症 ─ 因神經線周圍被細菌或是病毒感染造成炎症而出現神經痛。

  • 中風後 ─ 細胞的神經線因缺血受損,造成神經傳導錯誤,一些正常訊息傳到痛覺神經,錯誤地發出痛感訊號。

  • 糖尿病神經病變 ─ 多是因為供應血液予神經的微細血管受到破壞,受影響的多是周邊神經系統,估計半數糖尿病患者一生之中總會經歷一次神經痛。

  • 疾病導致 ─ 賢衰竭﹑部分自體免疫性疾病﹑腫瘤﹑脊髓損傷等等,都可能導致神經痛。

  • 手術或外傷 ─ 神經痛是手術後及外傷的併發症。








參考資料: www.brain-spine.com.hk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神經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