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包含「神經外科手術」標籤的文章。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包含「神經外科手術」標籤的文章。顯示所有文章

5/22/2019

脊髓神經刺激療法(下)







術後護理

手術後的三至六週內應避免彎腰、動身體、牽拉或提舉重物。隨後可逐漸增加活動量和恢復正常生活。

病人必須定期覆診以確保系統操作正常。醫生會根據病情調節刺激度數,以達最佳效果。





日常生活的調節







  • 由於強大的電磁波會影響刺激系統的操作,病人應避免使用或接近大型電動機械,如發電設備、雷達基地、高壓電線、高電壓變電所、高輸出的發射塔天線、大型立體揚聲器等等。大多數家用電器是不會影響刺激器的運作。

  • 病人應避免觸摸漏電的電器。

  • 機場保安系統和商店防盜門或會影響刺激器的開關,病人可出示『病人識別卡』以獲得豁免通過。

  • 進行醫療檢查或診治前,(例如磁力共振掃描(MRI)、放射治療、碎石術、心臟除顫、交疊波電療(IFT)、外科手術等等),應預先告知醫務人員已裝有脊髓神經刺激器,以商議適當的治療方法。

  • 病人切記不可接受透熱療法(Shortwave, Microwave, Therapeutic Ultrasound Diathermy)。


藍明權 神經外科醫生






資料來源: www.union.org/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神經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9/19/2018

脊髓神經刺激療法(下)








術後護理

手術後的三至六週內應避免彎腰、動身體、牽拉或提舉重物。隨後可逐漸增加活動量和恢復正常生活。

病人必須定期覆診以確保系統操作正常。醫生會根據病情調節刺激度數,以達最佳效果。





日常生活的調節






  • 由於強大的電磁波會影響刺激系統的操作,病人應避免使用或接近大型電動機械,如發電設備、雷達基地、高壓電線、高電壓變電所、高輸出的發射塔天線、大型立體揚聲器等等。大多數家用電器是不會影響刺激器的運作。

  • 病人應避免觸摸漏電的電器。

  • 機場保安系統和商店防盜門或會影響刺激器的開關,病人可出示『病人識別卡』以獲得豁免通過。

  • 進行醫療檢查或診治前,(例如磁力共振掃描(MRI)、放射治療、碎石術、心臟除顫、交疊波電療(IFT)、外科手術等等),應預先告知醫務人員已裝有脊髓神經刺激器,以商議適當的治療方法。

  • 病人切記不可接受透熱療法(Shortwave, Microwave, Therapeutic Ultrasound Diathermy)。


藍明權 神經外科醫生






資料來源: www.union.org/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神經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8/23/2018

脊骨移位可用彈簧治療



 
陳太今年四十歲,身材不太高,但重達250磅,長期背痛已經習以為常,但近來每次站立或走路十分鐘,雙腳便感到又痺又痛,痛症令她工作亦有困難。

 
她向醫生求診後發現腰骨第四及第五節關節因長期壓力,脊骨出現一前一後的移位。醫生檢查後,建議她接受手術長久固定此脊骨關節(即腰椎內固定及體融合術)。但由於肥胖,傷口會較大,更重要的是一個關節固定後,鄰近關節承受的壓力更大。她想到將來鄰近關節可能要再接受手術治療,便十分苦惱。

 
陳太後來知道較先進的微創脊椎動態內固定手術,是針對神經線因腰脊椎骨移位而受壓,但椎間盤相對良好的患者。手術在患者背腰椎位置用幼細管道開出兩個大約少於三公分的小切口,將神經線減壓,再用螺絲和微型彈簧,重建脊骨穩定性。此方法不用切椎間盤,可防止脊骨前後移動,但保持脊椎關節正常活動,亦不會增加鄰近關節壓力。
此手術的好處是傷口細小,安全性高,又避開神經線。患者一般在手術後翌日腳麻痹痛會大幅減少,已可下床。

 
陳太接受脊椎移位手術後數星期,背痛及腳痛的問題已不復見。醫生並提醒她,脊椎移位手術後應避免蹲坐等令腰椎受壓較大的動作,並應考慮減磅。

藍明權神經外科醫生

 


 
 
 
資料來源www.metrohk.com.hk/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神經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1/31/2018

電磁波襲兒童大腦神經- 電磁波的影響,電磁波輻射



在 香港,不少小孩子亦「一機在手」,除了用作通話外,還經常打遊戲。有兒科專科醫生指出,對於正在發育的兒童來說,手機產生的電磁波,致癌的危險性遠較成年 人為高,因此還是少用為妙。外國一些地方早已禁絕兒童使用手機,其中英國就禁止小學生用手機,避免電磁波荼毒尚未發育好的大腦神經。





 
兒 科專科醫生楊超發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小孩子身體各部分器官仍未成熟,面對相同的外來刺激,小孩所受的損害比成人更大。他以電療作比喻,強力的輻射足以殺 死癌細胞以致正常細胞,即使較弱的輻射都有可能令細胞的基因轉變,令血管或細胞產生病變,加上小孩的頭骨比成人的薄,對於手機的電磁波或輻射的抵抗力就較 低,長遠影響小孩子成長。另外,由於正處於發育時期,細胞等組織即使出現少許病變,對身體的影響亦將會隨着成長而放大。他呼籲家長限制子女使用手提電話的 時間,廠商也應該以免提裝置取代擴音器。


腦神經外科專科醫生藍明權回應查詢時認為,世衞將手機定為2B類,屬「觀察名單」之列,即是不能確定這種物質的危險性,只有04年的報告是唯一支持其致癌性的證據,但當時的手提電話與今日的款式和技術已經不同,難以作比較。

 

市民毋須過分恐慌
他指出,可以肯定的是吸煙的致癌機會比使用手機更高,加上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都沒有禁止使用手機,所以市民沒有必要因此棄用手機。不過,他補充謂,對於那些遺傳因子不穩定的人士來說,經常接觸到外來電波刺激,就會有較大機會引起病發。







參考資料 : www.brain-spine.com.hk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神經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1/11/2018

蛛網膜下出血 95%可腦掃描發現




神經外科專科醫生藍明權表示,蛛網膜是頭顱內用於保護腦部、形狀似蜘蛛網而命名。蛛網膜下腔位於腦底部,每100個中風患者中,約有510個是蛛網膜下出血。其中三成病人一旦出血便陷入昏迷,有性命危險。


他解釋,患者一般出現頭痛、嘔吐,95%個案可由腦掃描發現,但若沒及時封閉血管瘤,短時間內很易再出血,嚴重者可致命。即使及時止血,患者亦可能出現手腳活動受影響的後遺症。他估計今次女事主正是初入院時未有及時根治,導致血管瘤再出血。


像其他中風患者一樣,蛛網膜下出血之前都沒有徵兆,往往突然發病,患者會出現間歇頭痛,易掉以輕心。高血壓、年長、長期吸煙、家族有爆血管病歷人士均屬高危一族。


藍明權 神經外科專科醫生



資料來源: 明報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神經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11/28/2017

脊骨移位可用彈簧治療



 
陳太今年四十歲,身材不太高,但重達250磅,長期背痛已經習以為常,但近來每次站立或走路十分鐘,雙腳便感到又痺又痛,痛症令她工作亦有困難。

她向醫生求診後發現腰骨第四及第五節關節因長期壓力,脊骨出現一前一後的移位。醫生檢查後,建議她接受手術長久固定此脊骨關節(即腰椎內固定及體融合術)。但由於肥胖,傷口會較大,更重要的是一個關節固定後,鄰近關節承受的壓力更大。她想到將來鄰近關節可能要再接受手術治療,便十分苦惱。

陳太後來知道較先進的微創脊椎動態內固定手術,是針對神經線因腰脊椎骨移位而受壓,但椎間盤相對良好的患者。手術在患者背腰椎位置用幼細管道開出兩個大約少於三公分的小切口,將神經線減壓,再用螺絲和微型彈簧,重建脊骨穩定性。此方法不用切椎間盤,可防止脊骨前後移動,但保持脊椎關節正常活動,亦不會增加鄰近關節壓力。
此手術的好處是傷口細小,安全性高,又避開神經線。患者一般在手術後翌日腳麻痹痛會大幅減少,已可下床。

陳太接受脊椎移位手術後數星期,背痛及腳痛的問題已不復見。醫生並提醒她,脊椎移位手術後應避免蹲坐等令腰椎受壓較大的動作,並應考慮減磅。

藍明權神經外科醫生

 


 
 
 
資料來源www.metrohk.com.hk/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神經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9/18/2017

脊髓神經刺激療法(下)








術後護理

手術後的三至六週內應避免彎腰、動身體、牽拉或提舉重物。隨後可逐漸增加活動量和恢復正常生活。

病人必須定期覆診以確保系統操作正常。醫生會根據病情調節刺激度數,以達最佳效果。





日常生活的調節






  • 由於強大的電磁波會影響刺激系統的操作,病人應避免使用或接近大型電動機械,如發電設備、雷達基地、高壓電線、高電壓變電所、高輸出的發射塔天線、大型立體揚聲器等等。大多數家用電器是不會影響刺激器的運作。

  • 病人應避免觸摸漏電的電器。

  • 機場保安系統和商店防盜門或會影響刺激器的開關,病人可出示『病人識別卡』以獲得豁免通過。

  • 進行醫療檢查或診治前,(例如磁力共振掃描(MRI)、放射治療、碎石術、心臟除顫、交疊波電療(IFT)、外科手術等等),應預先告知醫務人員已裝有脊髓神經刺激器,以商議適當的治療方法。

  • 病人切記不可接受透熱療法(Shortwave, Microwave, Therapeutic Ultrasound Diathermy)。


藍明權 神經外科醫生






資料來源: www.union.org/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神經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6/28/2017

蛛網膜下出血 95%可腦掃描發現




神經外科專科醫生藍明權表示,蛛網膜是頭顱內用於保護腦部、形狀似蜘蛛網而命名。蛛網膜下腔位於腦底部,每100個中風患者中,約有510個是蛛網膜下出血。其中三成病人一旦出血便陷入昏迷,有性命危險。


他解釋,患者一般出現頭痛、嘔吐,95%個案可由腦掃描發現,但若沒及時封閉血管瘤,短時間內很易再出血,嚴重者可致命。即使及時止血,患者亦可能出現手腳活動受影響的後遺症。他估計今次女事主正是初入院時未有及時根治,導致血管瘤再出血。


像其他中風患者一樣,蛛網膜下出血之前都沒有徵兆,往往突然發病,患者會出現間歇頭痛,易掉以輕心。高血壓、年長、長期吸煙、家族有爆血管病歷人士均屬高危一族。


藍明權 神經外科專科醫生



資料來源: 明報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神經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6/05/2017

脊骨移位可用彈簧治療



 
陳太今年四十歲,身材不太高,但重達250磅,長期背痛已經習以為常,但近來每次站立或走路十分鐘,雙腳便感到又痺又痛,痛症令她工作亦有困難。
她向醫生求診後發現腰骨第四及第五節關節因長期壓力,脊骨出現一前一後的移位。醫生檢查後,建議她接受手術長久固定此脊骨關節(即腰椎內固定及體融合術)。但由於肥胖,傷口會較大,更重要的是一個關節固定後,鄰近關節承受的壓力更大。她想到將來鄰近關節可能要再接受手術治療,便十分苦惱。
陳太後來知道較先進的微創脊椎動態內固定手術,是針對神經線因腰脊椎骨移位而受壓,但椎間盤相對良好的患者。手術在患者背腰椎位置用幼細管道開出兩個大約少於三公分的小切口,將神經線減壓,再用螺絲和微型彈簧,重建脊骨穩定性。此方法不用切椎間盤,可防止脊骨前後移動,但保持脊椎關節正常活動,亦不會增加鄰近關節壓力。
此手術的好處是傷口細小,安全性高,又避開神經線。患者一般在手術後翌日腳麻痹痛會大幅減少,已可下床。
陳太接受脊椎移位手術後數星期,背痛及腳痛的問題已不復見。醫生並提醒她,脊椎移位手術後應避免蹲坐等令腰椎受壓較大的動作,並應考慮減磅。

藍明權神經外科醫生

 


 
 
 
資料來源www.metrohk.com.hk/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神經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4/19/2017

電磁波襲兒童大腦神經- 電磁波的影響,電磁波輻射



在 香港,不少小孩子亦「一機在手」,除了用作通話外,還經常打遊戲。有兒科專科醫生指出,對於正在發育的兒童來說,手機產生的電磁波,致癌的危險性遠較成年 人為高,因此還是少用為妙。外國一些地方早已禁絕兒童使用手機,其中英國就禁止小學生用手機,避免電磁波荼毒尚未發育好的大腦神經。











 
兒 科專科醫生楊超發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小孩子身體各部分器官仍未成熟,面對相同的外來刺激,小孩所受的損害比成人更大。他以電療作比喻,強力的輻射足以殺 死癌細胞以致正常細胞,即使較弱的輻射都有可能令細胞的基因轉變,令血管或細胞產生病變,加上小孩的頭骨比成人的薄,對於手機的電磁波或輻射的抵抗力就較 低,長遠影響小孩子成長。另外,由於正處於發育時期,細胞等組織即使出現少許病變,對身體的影響亦將會隨着成長而放大。他呼籲家長限制子女使用手提電話的 時間,廠商也應該以免提裝置取代擴音器。



腦神經外科專科醫生藍明權回應查詢時認為,世衞將手機定為2B類,屬「觀察名單」之列,即是不能確定這種物質的危險性,只有04年的報告是唯一支持其致癌性的證據,但當時的手提電話與今日的款式和技術已經不同,難以作比較。

 

市民毋須過分恐慌
他指出,可以肯定的是吸煙的致癌機會比使用手機更高,加上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都沒有禁止使用手機,所以市民沒有必要因此棄用手機。不過,他補充謂,對於那些遺傳因子不穩定的人士來說,經常接觸到外來電波刺激,就會有較大機會引起病發。







參考資料 : www.brain-spine.com.hk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神經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3/15/2017

脊髓神經刺激療法(下)








術後護理

手術後的三至六週內應避免彎腰、動身體、牽拉或提舉重物。隨後可逐漸增加活動量和恢復正常生活。

病人必須定期覆診以確保系統操作正常。醫生會根據病情調節刺激度數,以達最佳效果。





日常生活的調節





  • 由於強大的電磁波會影響刺激系統的操作,病人應避免使用或接近大型電動機械,如發電設備、雷達基地、高壓電線、高電壓變電所、高輸出的發射塔天線、大型立體揚聲器等等。大多數家用電器是不會影響刺激器的運作。

  • 病人應避免觸摸漏電的電器。

  • 機場保安系統和商店防盜門或會影響刺激器的開關,病人可出示『病人識別卡』以獲得豁免通過。

  • 進行醫療檢查或診治前,(例如磁力共振掃描(MRI)、放射治療、碎石術、心臟除顫、交疊波電療(IFT)、外科手術等等),應預先告知醫務人員已裝有脊髓神經刺激器,以商議適當的治療方法。

  • 病人切記不可接受透熱療法(Shortwave, Microwave, Therapeutic Ultrasound Diathermy)。


藍明權 神經外科醫生






資料來源: www.union.org/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神經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1/09/2017

蛛網膜下出血 95%可腦掃描發現




神經外科專科醫生藍明權表示,蛛網膜是頭顱內用於保護腦部、形狀似蜘蛛網而命名。蛛網膜下腔位於腦底部,每100個中風患者中,約有510個是蛛網膜下出血。其中三成病人一旦出血便陷入昏迷,有性命危險。


他解釋,患者一般出現頭痛、嘔吐,95%個案可由腦掃描發現,但若沒及時封閉血管瘤,短時間內很易再出血,嚴重者可致命。即使及時止血,患者亦可能出現手腳活動受影響的後遺症。他估計今次女事主正是初入院時未有及時根治,導致血管瘤再出血。


像其他中風患者一樣,蛛網膜下出血之前都沒有徵兆,往往突然發病,患者會出現間歇頭痛,易掉以輕心。高血壓、年長、長期吸煙、家族有爆血管病歷人士均屬高危一族。


藍明權 神經外科專科醫生



資料來源: 明報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神經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10/18/2016

脊骨移位可用彈簧治療


 
陳太今年四十歲,身材不太高,但重達250磅,長期背痛已經習以為常,但近來每次站立或走路十分鐘,雙腳便感到又痺又痛,痛症令她工作亦有困難。

她向醫生求診後發現腰骨第四及第五節關節因長期壓力,脊骨出現一前一後的移位。醫生檢查後,建議她接受手術長久固定此脊骨關節(即腰椎內固定及體融合術)。但由於肥胖,傷口會較大,更重要的是一個關節固定後,鄰近關節承受的壓力更大。她想到將來鄰近關節可能要再接受手術治療,便十分苦惱。

陳太後來知道較先進的微創脊椎動態內固定手術,是針對神經線因腰脊椎骨移位而受壓,但椎間盤相對良好的患者。手術在患者背腰椎位置用幼細管道開出兩個大約少於三公分的小切口,將神經線減壓,再用螺絲和微型彈簧,重建脊骨穩定性。此方法不用切椎間盤,可防止脊骨前後移動,但保持脊椎關節正常活動,亦不會增加鄰近關節壓力。

此手術的好處是傷口細小,安全性高,又避開神經線。患者一般在手術後翌日腳麻痹痛會大幅減少,已可下床。

陳太接受脊椎移位手術後數星期,背痛及腳痛的問題已不復見。醫生並提醒她,脊椎移位手術後應避免蹲坐等令腰椎受壓較大的動作,並應考慮減磅。

藍明權, 神經外科醫生

 


 
 
 
資料來源: www.metrohk.com.hk/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神經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9/08/2016

脊髓神經刺激療法(下)








術後護理

手術後的三至六週內應避免彎腰、動身體、牽拉或提舉重物。隨後可逐漸增加活動量和恢復正常生活。

病人必須定期覆診以確保系統操作正常。醫生會根據病情調節刺激度數,以達最佳效果。





日常生活的調節




  • 由於強大的電磁波會影響刺激系統的操作,病人應避免使用或接近大型電動機械,如發電設備、雷達基地、高壓電線、高電壓變電所、高輸出的發射塔天線、大型立體揚聲器等等。大多數家用電器是不會影響刺激器的運作。

  • 病人應避免觸摸漏電的電器。

  • 機場保安系統和商店防盜門或會影響刺激器的開關,病人可出示『病人識別卡』以獲得豁免通過。

  • 進行醫療檢查或診治前,(例如磁力共振掃描(MRI)、放射治療、碎石術、心臟除顫、交疊波電療(IFT)、外科手術等等),應預先告知醫務人員已裝有脊髓神經刺激器,以商議適當的治療方法。

  • 病人切記不可接受透熱療法(Shortwave, Microwave, Therapeutic Ultrasound Diathermy)。


藍明權 神經外科醫生






資料來源: www.union.org/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神經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7/19/2016

電磁波襲兒童大腦神經- 電磁波的影響,電磁波輻射



在 香港,不少小孩子亦「一機在手」,除了用作通話外,還經常打遊戲。有兒科專科醫生指出,對於正在發育的兒童來說,手機產生的電磁波,致癌的危險性遠較成年 人為高,因此還是少用為妙。外國一些地方早已禁絕兒童使用手機,其中英國就禁止小學生用手機,避免電磁波荼毒尚未發育好的大腦神經。











 
兒 科專科醫生楊超發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小孩子身體各部分器官仍未成熟,面對相同的外來刺激,小孩所受的損害比成人更大。他以電療作比喻,強力的輻射足以殺 死癌細胞以致正常細胞,即使較弱的輻射都有可能令細胞的基因轉變,令血管或細胞產生病變,加上小孩的頭骨比成人的薄,對於手機的電磁波或輻射的抵抗力就較 低,長遠影響小孩子成長。另外,由於正處於發育時期,細胞等組織即使出現少許病變,對身體的影響亦將會隨着成長而放大。他呼籲家長限制子女使用手提電話的 時間,廠商也應該以免提裝置取代擴音器。



腦神經外科專科醫生藍明權回應查詢時認為,世衞將手機定為2B類,屬「觀察名單」之列,即是不能確定這種物質的危險性,只有04年的報告是唯一支持其致癌性的證據,但當時的手提電話與今日的款式和技術已經不同,難以作比較。

 

市民毋須過分恐慌
他指出,可以肯定的是吸煙的致癌機會比使用手機更高,加上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都沒有禁止使用手機,所以市民沒有必要因此棄用手機。不過,他補充謂,對於那些遺傳因子不穩定的人士來說,經常接觸到外來電波刺激,就會有較大機會引起病發。







參考資料 : www.brain-spine.com.hk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神經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3/16/2016

脊髓神經刺激療法(下)








術後護理

手術後的三至六週內應避免彎腰、動身體、牽拉或提舉重物。隨後可逐漸增加活動量和恢復正常生活。

病人必須定期覆診以確保系統操作正常。醫生會根據病情調節刺激度數,以達最佳效果。





日常生活的調節



  • 由於強大的電磁波會影響刺激系統的操作,病人應避免使用或接近大型電動機械,如發電設備、雷達基地、高壓電線、高電壓變電所、高輸出的發射塔天線、大型立體揚聲器等等。大多數家用電器是不會影響刺激器的運作。

  • 病人應避免觸摸漏電的電器。

  • 機場保安系統和商店防盜門或會影響刺激器的開關,病人可出示『病人識別卡』以獲得豁免通過。

  • 進行醫療檢查或診治前,(例如磁力共振掃描(MRI)、放射治療、碎石術、心臟除顫、交疊波電療(IFT)、外科手術等等),應預先告知醫務人員已裝有脊髓神經刺激器,以商議適當的治療方法。

  • 病人切記不可接受透熱療法(Shortwave, Microwave, Therapeutic Ultrasound Diathermy)。


藍明權 神經外科醫生






資料來源: www.union.org/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神經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3/15/2016

脊髓神經刺激療法(上)

脊髓神經刺激療法是治療長期慢性疼痛病症的有效方法。這療法是以外科手術,在脊髓植入電極來傳送電刺激,用以刺激神經,阻礙痛楚訊號從患處傳送至腦部,減輕疼痛感覺,從而提高患者的活動能力及生活品質。


合適的病人
患有長期慢性疼痛病症,曾嘗試藥物或其他療法而效果不理想,經醫生臨床診斷認?適合此療法。
 
 
 
脊髓神經刺激療法系統 
 
脊髓神經刺激療法系統是一個完全植入於體內的系統,另配置一個病人體外調控儀器。
 
 
 
手術過程 
 
刺激測試

醫生會在病人背部作局部麻醉,把電極一端插入皮下以傳送微電流至脊髓,以進行三至七天的刺激測試。如病人的疼痛感覺在期間得到改善,便可考慮進行永久植入手術。
 
 
永久植入手術 
 
此手術要以全身麻醉進行, 把永久延伸導線及刺激器植入體內。
 
(續)
 

藍明權 神經外科醫

 

 


資料來源: www.union.org/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神經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3/2015

脊髓神經刺激療法(下)








術後護理

手術後的三至六週內應避免彎腰、動身體、牽拉或提舉重物。隨後可逐漸增加活動量和恢復正常生活。

病人必須定期覆診以確保系統操作正常。醫生會根據病情調節刺激度數,以達最佳效果。





日常生活的調節


  • 由於強大的電磁波會影響刺激系統的操作,病人應避免使用或接近大型電動機械,如發電設備、雷達基地、高壓電線、高電壓變電所、高輸出的發射塔天線、大型立體揚聲器等等。大多數家用電器是不會影響刺激器的運作。

  • 病人應避免觸摸漏電的電器。

  • 機場保安系統和商店防盜門或會影響刺激器的開關,病人可出示『病人識別卡』以獲得豁免通過。

  • 進行醫療檢查或診治前,(例如磁力共振掃描(MRI)、放射治療、碎石術、心臟除顫、交疊波電療(IFT)、外科手術等等),應預先告知醫務人員已裝有脊髓神經刺激器,以商議適當的治療方法。

  • 病人切記不可接受透熱療法(Shortwave, Microwave, Therapeutic Ultrasound Diathermy)。


藍明權 神經外科醫生






資料來源: www.union.org/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神經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2/2015

脊髓神經刺激療法(上)

脊髓神經刺激療法是治療長期慢性疼痛病症的有效方法。這療法是以外科手術,在脊髓植入電極來傳送電刺激,用以刺激神經,阻礙痛楚訊號從患處傳送至腦部,減輕疼痛感覺,從而提高患者的活動能力及生活品質。


合適的病人
患有長期慢性疼痛病症,曾嘗試藥物或其他療法而效果不理想,經醫生臨床診斷認?適合此療法。
 
 
 
脊髓神經刺激療法系統 
 
脊髓神經刺激療法系統是一個完全植入於體內的系統,另配置一個病人體外調控儀器。
 
 
 
手術過程 
 
刺激測試

醫生會在病人背部作局部麻醉,把電極一端插入皮下以傳送微電流至脊髓,以進行三至七天的刺激測試。如病人的疼痛感覺在期間得到改善,便可考慮進行永久植入手術。
 
 
永久植入手術 
 
此手術要以全身麻醉進行, 把永久延伸導線及刺激器植入體內。
 
(續)
 

藍明權 神經外科醫

 

 


資料來源: www.union.org/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神經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1/20/2015

蛛網膜下出血 95%可腦掃描發現



 

神經外科專科醫生藍明權表示,蛛網膜是頭顱內用於保護腦部、形狀似蜘蛛網而命名。蛛網膜下腔位於腦底部,每100個中風患者中,約有510個是蛛網膜下出血。其中三成病人一旦出血便陷入昏迷,有性命危險。


他解釋,患者一般出現頭痛、嘔吐,95%個案可由腦掃描發現,但若沒及時封閉血管瘤,短時間內很易再出血,嚴重者可致命。即使及時止血,患者亦可能出現手腳活動受影響的後遺症。他估計今次女事主正是初入院時未有及時根治,導致血管瘤再出血。


像其他中風患者一樣,蛛網膜下出血之前都沒有徵兆,往往突然發病,患者會出現間歇頭痛,易掉以輕心。高血壓、年長、長期吸煙、家族有爆血管病歷人士均屬高危一族。

 

藍明權 神經外科專科醫生




 
 
 
 
資料來源: 明報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神經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