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包含「腦癌」標籤的文章。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包含「腦癌」標籤的文章。顯示所有文章

12/19/2018

癌侵蝕腦細胞 一年老十歲

患腦癌中年漢曾慶倫,身體機能於短短3年內極速退化。在本港腦癌並非常見癌病,每年本港腦癌新症有200多宗,死亡個案100多宗,治癒機會約六成。腦外科專科醫生藍明權指,腦癌最可怕之處是癌細胞會不斷侵蝕正常腦細胞,而電療亦可能破壞部份腦細胞及血管,導致腦萎縮及退化,「一年就好似突然老咗十年咁。」

藍明權指,腦癌會侵蝕正常腦細胞,「腦細胞越少,儲存記憶能力會差,人腦中顳葉部份是負責短期記億,若這部份被侵蝕會影響記憶。」個別病者可能因癌細胞影響後腦位置,而後腦掌管視力,結果眼睛功能正常「隻眼睇到,但腦感應唔到影象」,形同失明。

至於癌患接受電療以防止癌細胞擴散,但缺點是可能破壞腦細胞及血管,令腦萎縮退化,後遺症可能在一兩年後出現,影響患者說話溝通及吞嚥能力,如聽唔明、講唔清,甚至要插喉餵食,或出現失禁,最後可能要長期卧床。












參考資料 :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70127/19910570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神經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4/11/2018

癌侵蝕腦細胞 一年老十歲

患腦癌中年漢曾慶倫,身體機能於短短3年內極速退化。在本港腦癌並非常見癌病,每年本港腦癌新症有200多宗,死亡個案100多宗,治癒機會約六成。腦外科專科醫生藍明權指,腦癌最可怕之處是癌細胞會不斷侵蝕正常腦細胞,而電療亦可能破壞部份腦細胞及血管,導致腦萎縮及退化,「一年就好似突然老咗十年咁。」

藍明權指,腦癌會侵蝕正常腦細胞,「腦細胞越少,儲存記憶能力會差,人腦中顳葉部份是負責短期記億,若這部份被侵蝕會影響記憶。」個別病者可能因癌細胞影響後腦位置,而後腦掌管視力,結果眼睛功能正常「隻眼睇到,但腦感應唔到影象」,形同失明。

至於癌患接受電療以防止癌細胞擴散,但缺點是可能破壞腦細胞及血管,令腦萎縮退化,後遺症可能在一兩年後出現,影響患者說話溝通及吞嚥能力,如聽唔明、講唔清,甚至要插喉餵食,或出現失禁,最後可能要長期卧床。











參考資料 :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70127/19910570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神經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9/2017

癌侵蝕腦細胞 一年老十歲

患腦癌中年漢曾慶倫,身體機能於短短3年內極速退化。在本港腦癌並非常見癌病,每年本港腦癌新症有200多宗,死亡個案100多宗,治癒機會約六成。腦外科專科醫生藍明權指,腦癌最可怕之處是癌細胞會不斷侵蝕正常腦細胞,而電療亦可能破壞部份腦細胞及血管,導致腦萎縮及退化,「一年就好似突然老咗十年咁。」

藍明權指,腦癌會侵蝕正常腦細胞,「腦細胞越少,儲存記憶能力會差,人腦中顳葉部份是負責短期記億,若這部份被侵蝕會影響記憶。」個別病者可能因癌細胞影響後腦位置,而後腦掌管視力,結果眼睛功能正常「隻眼睇到,但腦感應唔到影象」,形同失明。

至於癌患接受電療以防止癌細胞擴散,但缺點是可能破壞腦細胞及血管,令腦萎縮退化,後遺症可能在一兩年後出現,影響患者說話溝通及吞嚥能力,如聽唔明、講唔清,甚至要插喉餵食,或出現失禁,最後可能要長期卧床。










參考資料 :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70127/19910570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神經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8/10/2016

【失蹤105小時】醫生:配戴GPS定位儀器防走失

患腦癌46歲男子曾慶倫離家失蹤5日,經歷逾105小時後奇跡尋回,令人關注腦癌病者的照顧情況,神經外科專科醫生藍明權指出,腦癌在本港不常見,一般是指惡性腦腫瘤(Malignant Brain Tumour),患者本身可能患有腦腫瘤,或因本身患其他癌症,但本身病情惡化,或因癌細胞擴散至腦部有關。他指,患者可能出現手腳活動不靈活,影響說話及認知能力,更可能出現嚴重頭痛及腦癎。

他續稱,若病者的認知能力嚴重受影響,可能出現認不到人,或不能認路的情況,家人便需小心及貼身照顧,以防他走失後不能回家。他指出,在家安裝平安鐘,或替病者配戴安裝GPS定位儀器的追蹤器,都有助確保不會走失。

藍明權補充,估計每年的腦癌新症約100宗,腦癌中除涉及轉移性腦腫瘤,較常見是惡性膠質瘤,治療方法除化療,電療及切除腫瘤,但若腫瘤生長於危險地帶不能切除,便需要服藥控制病情,阻延病情惡化速度。









參考資料: http://hk.apple.nextmedia.com/realtime/breaking/20160804/55455150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神經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8/03/2016

月講手機15小時 腦癌風險增2倍

港人手機不離身,法國最新研究結果顯示,長期每月花15小時或900分鐘以上以手機講電話,患腦癌風險增2至3倍,高危職業包括商界管理層及推銷員。

本港防癌會認為研究結果值得參考,呼籲巿民勿用手提電話長期傾談,應多用免提裝置以減低風險。

法國波爾多大學的研究團隊,分析法國04年至06年確診的447名腦癌患者,當中包括253人罹患神經膠質瘤、194人患腦硬膜瘤,研究再以892名身體健康的人士進行比對。

結果發現,長達5年時間每月用手機15小時、即900分鐘以上的手機高用量者,比起少用者得到腦癌機率,多出2至3倍風險。

一生傾逾900小時 屬危險群

研究發現,大多數人每個月講手機的時間平均2.5個小時,但商界人士需用手機聯絡工作事項、決策、開會等,接收、撥打手機可能會超過2.5小時;另外,推銷員亦為高危人士。

研究又指出,一生若講手機超過900小時者,亦屬手機高用量危險群,亦易罹患腦瘤。

有關研究結果已發表在英國醫學會《職業病及環境醫學》(Occupational and Environmental Medicine)期刊。

本身為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的香港防癌會癌症探測及預防委員會主席應志浩認為,有關研究值得參考。

他指,雖然以往有不少研究都在爭拗手機產生的輻射對患腦癌的影響,但他一直都擔憂手機潛在的致癌風險。

列第二類致癌物 避長時間使用

應又說,防癌會早在08年已發聲明提醒巿民留意使用手機和癌症的關係,因世衞亦將手機定為第二類致癌物,即可能是致癌的物品,故巿民應盡量避免長時間使用手機傾談,最好多用免提裝置,小孩最好避免使用手機講電話。

神經外科專科醫生藍明權也認為,法國有關研究雖然人數不多,但已找到用手機時間、年資和患癌的風險關聯,故研究結果值得關注。

不過,藍明權也指出,該研究並沒有了解腦癌患者是否有其他健康風險,研究仍有缺漏。

神經膠質瘤和腦硬膜瘤均屬腦瘤,前者屬惡性腫瘤,癌細胞因長在腦內故治療困難,患者發現患病後,5年存活率一般僅有5%;後者則大部分為良性腫瘤,主要生長在頭骨和腦膜之間,經手術切除後,逾9成人均可繼續生存。輻射因可破壞腦細胞的基因引致癌症。












參考資料: 經濟日報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神經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1/27/2016

月講手機15小時 腦癌風險增2倍

港人手機不離身,法國最新研究結果顯示,長期每月花15小時或900分鐘以上以手機講電話,患腦癌風險增2至3倍,高危職業包括商界管理層及推銷員。

本港防癌會認為研究結果值得參考,呼籲巿民勿用手提電話長期傾談,應多用免提裝置以減低風險。

法國波爾多大學的研究團隊,分析法國04年至06年確診的447名腦癌患者,當中包括253人罹患神經膠質瘤、194人患腦硬膜瘤,研究再以892名身體健康的人士進行比對。

結果發現,長達5年時間每月用手機15小時、即900分鐘以上的手機高用量者,比起少用者得到腦癌機率,多出2至3倍風險。

一生傾逾900小時 屬危險群

研究發現,大多數人每個月講手機的時間平均2.5個小時,但商界人士需用手機聯絡工作事項、決策、開會等,接收、撥打手機可能會超過2.5小時;另外,推銷員亦為高危人士。

研究又指出,一生若講手機超過900小時者,亦屬手機高用量危險群,亦易罹患腦瘤。

有關研究結果已發表在英國醫學會《職業病及環境醫學》(Occupational and Environmental Medicine)期刊。

本身為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的香港防癌會癌症探測及預防委員會主席應志浩認為,有關研究值得參考。

他指,雖然以往有不少研究都在爭拗手機產生的輻射對患腦癌的影響,但他一直都擔憂手機潛在的致癌風險。

列第二類致癌物 避長時間使用

應又說,防癌會早在08年已發聲明提醒巿民留意使用手機和癌症的關係,因世衞亦將手機定為第二類致癌物,即可能是致癌的物品,故巿民應盡量避免長時間使用手機傾談,最好多用免提裝置,小孩最好避免使用手機講電話。

神經外科專科醫生藍明權也認為,法國有關研究雖然人數不多,但已找到用手機時間、年資和患癌的風險關聯,故研究結果值得關注。

不過,藍明權也指出,該研究並沒有了解腦癌患者是否有其他健康風險,研究仍有缺漏。

神經膠質瘤和腦硬膜瘤均屬腦瘤,前者屬惡性腫瘤,癌細胞因長在腦內故治療困難,患者發現患病後,5年存活率一般僅有5%;後者則大部分為良性腫瘤,主要生長在頭骨和腦膜之間,經手術切除後,逾9成人均可繼續生存。輻射因可破壞腦細胞的基因引致癌症。











參考資料: 經濟日報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神經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10/13/2015

香港青年疑因腦癌惡化跳樓 醫生﹕癌症並非不能治




7月1日電 據香港《明報》報道,考入大學原是人生充滿希望的階段,但對香港陽光青年柯俊培來說,卻同時是奮勇抗癌的痛苦歷程。去年初證實患上腦癌後,柯俊培一直勇敢面對,經過逾30次電療後病情明顯好轉,其間俊培一直參與公益活動,又與人分享抗癌經歷。不過,近月病情惡化,俊培疑不堪病魔折磨,昨晨在觀塘和樂邨寓所跳樓自殺死亡,結束短暫一生。
 
經歷30次化療 父親陪伴抗癌

柯俊培,21歲,被發現墮樓時一度仍有知覺,聲稱是自己跳樓,未幾即昏迷,送院不治。柯的家人趕至醫院驚聞噩耗,傷心不已。

俊培原為陽光少年,熱愛運動及公益活動。俊培中學畢業後,考入香港中文大學文化及宗教研究係,人生原本充滿希望,不料去年初,俊培被證實患上腦癌。性格開朗的俊培勇敢面對,暫時停學,在父親支援下一同奮力抗癌,其間俊培忍受痛苦接受達30次電療後,病情曾經好轉。俊培在病情好轉後,隨即出院復課,其間更在大學宿舍與人分享抗癌經歷,亦曾與父親接受雜誌訪問,鼓勵其他病人堅強面對惡疾。


向父親發尋死資訊 網上寫遺言

近期俊培的癌病再度惡化,更因身體情況無法再接受電療,令俊培萬念俱灰。據悉,前日俊培隨父親到內地晉江出席親戚婚宴,其間以翌日學校有考試為由,提早獨自返港,疑當時俊培已萌死念。

消息稱,昨清晨5時許,俊培突然向身在內地的父親發送尋死資訊,又在個人網頁寫下遺言後,于和樂邨新安樓寓所躍下,直墮大廈平臺重傷陷半昏迷,巨響驚動低座住戶報警。俊培由救護車送院,證實不治,警員調查無可疑,列“有人從高處墮下”案處理。


醫生:癌細胞並非不能治

對於陽光青年柯俊培患腦癌,接受30次電療仍無法治愈最終自殺的悲劇,神經外科專科醫生藍明權表示,不評論個別個案。他指出惡性腫瘤有不同成因,一旦確診後,要根據腫瘤種類及癌細胞以決定療程,病人在初期可接受開腦手術,清除弱癌細胞,或以電療醫治,只要每次調校適當的能量,可以消滅較弱癌細胞,減少腦腫瘤繼續生長。

但無論用哪一種方法,頑強癌細胞仍有可能殘存,引致復發或惡化,若身體情況許可,可用強力放射治療,集中火力消滅,阻止腦腫瘤惡化。

藍明權表示,腦癌在香港十大奪命癌症中排行中間,患者普遍徵狀為頭痛及頭暈,偶然看東西時有重影,甚至無法睜眼,更因腦壓過重,隨時影響活動能力,需及早醫治。

藍強調,目前醫學昌明,部分病人可徹底痊癒,並非沒得醫,患者可多向醫生了解病情,保持心境開朗,切勿輕易放棄生命,亦提醒家屬應時刻支援病人,和他們一同踏上抗癌之路。



資料來源: http://www.scdaily.com/News_intro.aspx?Nid=81507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神經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8/05/2015

腦癌少女一睡不起

一名患有腦癌的17歲少女,昨凌晨被母親發現在港島西區薄扶林住所昏迷不醒。
報警後,救護員到場,證實少女已告不治,毋須送院,警方調查後相信案件無可疑。

醫生:應留意病徵

現場是域多利道碧瑤灣24座高層一單位,昨凌晨1時許,51歲姓張婦人報案,表示其17歲姓黎女兒一睡不起,救護員到場,證實黎女已氣絕身亡,不作送院。

警員調查後,得知黎女患有腦癌多年,初步不排除她在睡夢中猝死,其遺體事後由仵工移送殮房。

神經外科專科醫生藍明權表示,青少年或兒童腦部出現惡性腫瘤,大多是屬於原發性,因為其腦部發展未成熟,故此細胞有可能產生變異,導致出現侵蝕性腫瘤甚至變成癌症。

藍醫生補充,青少年或兒童是否患上腦癌,可留意他們是否經常頭痛、嘔吐或反應遲鈍。
醫學界一般會用磁力共振確定腫瘤位置,再以手術將之清除。








參考資料: hk.apple.nextmedia.com/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神經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6/15/2015

月講手機15小時 腦癌風險增2倍

港人手機不離身,法國最新研究結果顯示,長期每月花15小時或900分鐘以上以手機講電話,患腦癌風險增2至3倍,高危職業包括商界管理層及推銷員。

本港防癌會認為研究結果值得參考,呼籲巿民勿用手提電話長期傾談,應多用免提裝置以減低風險。

法國波爾多大學的研究團隊,分析法國04年至06年確診的447名腦癌患者,當中包括253人罹患神經膠質瘤、194人患腦硬膜瘤,研究再以892名身體健康的人士進行比對。

結果發現,長達5年時間每月用手機15小時、即900分鐘以上的手機高用量者,比起少用者得到腦癌機率,多出2至3倍風險。

一生傾逾900小時 屬危險群

研究發現,大多數人每個月講手機的時間平均2.5個小時,但商界人士需用手機聯絡工作事項、決策、開會等,接收、撥打手機可能會超過2.5小時;另外,推銷員亦為高危人士。

研究又指出,一生若講手機超過900小時者,亦屬手機高用量危險群,亦易罹患腦瘤。

有關研究結果已發表在英國醫學會《職業病及環境醫學》(Occupational and Environmental Medicine)期刊。

本身為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的香港防癌會癌症探測及預防委員會主席應志浩認為,有關研究值得參考。

他指,雖然以往有不少研究都在爭拗手機產生的輻射對患腦癌的影響,但他一直都擔憂手機潛在的致癌風險。

列第二類致癌物 避長時間使用

應又說,防癌會早在08年已發聲明提醒巿民留意使用手機和癌症的關係,因世衞亦將手機定為第二類致癌物,即可能是致癌的物品,故巿民應盡量避免長時間使用手機傾談,最好多用免提裝置,小孩最好避免使用手機講電話。

神經外科專科醫生藍明權也認為,法國有關研究雖然人數不多,但已找到用手機時間、年資和患癌的風險關聯,故研究結果值得關注。

不過,藍明權也指出,該研究並沒有了解腦癌患者是否有其他健康風險,研究仍有缺漏。

神經膠質瘤和腦硬膜瘤均屬腦瘤,前者屬惡性腫瘤,癌細胞因長在腦內故治療困難,患者發現患病後,5年存活率一般僅有5%;後者則大部分為良性腫瘤,主要生長在頭骨和腦膜之間,經手術切除後,逾9成人均可繼續生存。輻射因可破壞腦細胞的基因引致癌症。










參考資料: 經濟日報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神經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7/29/2014

神經膠質瘤



愛德華甘乃迪所患的神經膠質瘤(Glioma),源自膠細胞,膠細胞是腦組織中的支持性組織。較常見的嚴重神經膠質瘤,包括星狀細胞瘤 (Anaplastic Astrocytoma)及多型性神經膠母細胞瘤(Glioblastoma Multiforme)。美國   神經科醫生泰勒(Lynne Taylor)稱,前者生長速度較慢,病人有機會存活約3年,但後者的病人通常只剩9至12個月命。



左頂葉生瘤 恐影響說話記憶

 香港仁安醫院腦(神經)外科專科醫生藍明權向本報表示,本港每年約有70人被診斷出患有神經膠質瘤,它在腦癌中算是常見。藍醫生稱,這種腫瘤並沒有 預防方法,因一般身體檢查都不會進行腦掃描,故腦腫瘤通常都難以察覺。若能在早期發現,醫生可根據腫瘤於病人腦內生長的位置進行切除,並以電療及化療醫 治;但若腫瘤末期始發現(四期),癌細胞通常都已擴散到腦內其他部分,病人一般都只會剩半年命,每100病人中,只有5個四期腦癌的病人可醫得好。藍醫生 指,愛德華甘乃迪的腦腫瘤生於左頂葉,那是大腦的語言區,恐會影響患者的判斷力、記憶力及說話能力。

 藍明權 神經外科專科醫生





參考資料 : www.brain-spine.com.hk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神經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12/24/2013

神經膠質瘤





愛德華甘乃迪所患的神經膠質瘤(Glioma),源自膠細胞,膠細胞是腦組織中的支持性組織。較常見的嚴重神經膠質瘤,包括星狀細胞瘤(Anaplastic Astrocytoma)及多型性神經膠母細胞瘤(Glioblastoma Multiforme)。美國   神經科醫生泰勒(Lynne Taylor)稱,前者生長速度較慢,病人有機會存活約3年,但後者的病人通常只剩9至12個月命。



左頂葉生瘤 恐影響說話記憶

 香港仁安醫院腦(神經)外科專科醫生藍明權向本報表示,本港每年約有70人被診斷出患有神經膠質瘤,它在腦癌中算是常見。藍醫生稱,這種腫瘤並沒有 預防方法,因一般身體檢查都不會進行腦掃描,故腦腫瘤通常都難以察覺。若能在早期發現,醫生可根據腫瘤於病人腦內生長的位置進行切除,並以電療及化療醫 治;但若腫瘤末期始發現(四期),癌細胞通常都已擴散到腦內其他部分,病人一般都只會剩半年命,每100病人中,只有5個四期腦癌的病人可醫得好。藍醫生 指,愛德華甘乃迪的腦腫瘤生於左頂葉,那是大腦的語言區,恐會影響患者的判斷力、記憶力及說話能力。

 藍明權 神經外科專科醫生





參考資料 : www.brain-spine.com.hk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應向神經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6/16/2011

腦癌, Brain Cancer

腦癌指腦內的癌症。腦內生腫瘤的話,會增加顱腔的壓力,令人頭痛。患者最好早日就醫,除了會影響腦神經外,也可能會擴散至其他部位。
腦癌病徵
腦內生腫瘤就是腦癌的徵狀。生腦瘤會增加腦內壓力,引致頭痛、 昏迷、嘔吐、抽筋、癲癇、視線不清。

腦癌成因
腦癌的成因大都不明,普遍推測由輻射、遺傳及創傷等造成。

腦癌治療
治療腦癌的方法主要包括手術切除、電療及化療三大類。隨著近年醫學技術進步,醫治腦癌的痊癒率較以前高。部份患者可能出現手腳活動能力不協調、思考混亂、吞嚥困難及說話不清等後遺症。


參考資料: www.brain-spine.com.hk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應向神經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12/04/2010

腦癌 Brain Cancer


疾病名稱(中): 腦癌
疾病名稱(英): Brain Cancer

簡介:
腦癌指腦內的癌症。腦內生腫瘤的話,會增加顱腔的壓力,令人頭痛。
患者最好早日就醫,除了會影響腦神經外,也可能會擴散至其他部位。

病徵:
腦內生腫瘤就是腦癌的徵狀。生腦瘤會增加腦內壓力,引致頭痛、 昏迷、
嘔吐、抽筋、癲癇、視線不清。
 
成因:
腦癌的成因大都不明,有但大都推測由輻射、遺傳及創傷等造成。

治療方法:
治療腦癌方法主要包括手術切除、電療及化療三大類,隨著近年醫學技術進步,
醫治腦癌的痊癒率較以前大大提高。部份患者可能出現手腳活動能力不協調、
思考混亂、吞嚥困難及說話不清等後遺症狀。

 是否有季節性:  


香港神經外科醫生藍明權醫生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應向自己的醫生面對面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