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防癌會認為研究結果值得參考,呼籲巿民勿用手提電話長期傾談,應多用免提裝置以減低風險。
法國波爾多大學的研究團隊,分析法國04年至06年確診的447名腦癌患者,當中包括253人罹患神經膠質瘤、194人患腦硬膜瘤,研究再以892名身體健康的人士進行比對。
結果發現,長達5年時間每月用手機15小時、即900分鐘以上的手機高用量者,比起少用者得到腦癌機率,多出2至3倍風險。
一生傾逾900小時 屬危險群
研究發現,大多數人每個月講手機的時間平均2.5個小時,但商界人士需用手機聯絡工作事項、決策、開會等,接收、撥打手機可能會超過2.5小時;另外,推銷員亦為高危人士。
研究又指出,一生若講手機超過900小時者,亦屬手機高用量危險群,亦易罹患腦瘤。
有關研究結果已發表在英國醫學會《職業病及環境醫學》(Occupational and Environmental Medicine)期刊。
本身為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的香港防癌會癌症探測及預防委員會主席應志浩認為,有關研究值得參考。
他指,雖然以往有不少研究都在爭拗手機產生的輻射對患腦癌的影響,但他一直都擔憂手機潛在的致癌風險。
列第二類致癌物 避長時間使用
應又說,防癌會早在08年已發聲明提醒巿民留意使用手機和癌症的關係,因世衞亦將手機定為第二類致癌物,即可能是致癌的物品,故巿民應盡量避免長時間使用手機傾談,最好多用免提裝置,小孩最好避免使用手機講電話。
神經外科專科醫生藍明權也認為,法國有關研究雖然人數不多,但已找到用手機時間、年資和患癌的風險關聯,故研究結果值得關注。
不過,藍明權也指出,該研究並沒有了解腦癌患者是否有其他健康風險,研究仍有缺漏。
神經膠質瘤和腦硬膜瘤均屬腦瘤,前者屬惡性腫瘤,癌細胞因長在腦內故治療困難,患者發現患病後,5年存活率一般僅有5%;後者則大部分為良性腫瘤,主要生長在頭骨和腦膜之間,經手術切除後,逾9成人均可繼續生存。輻射因可破壞腦細胞的基因引致癌症。
參考資料: 經濟日報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神經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