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9/2014

椎板間全內視鏡椎間盤切除手術 (下)



椎板間全內視鏡椎間盤切除手術後護理



  • 手術後坐骨神經痛應有迅速和明顯的改善。做完微創手術通常休息一個晚上就可以開始下床活動。
  • 平均住院約兩天。
  • 椎間盤的裂縫需要六個月時間才會康復,期間病人的劇烈活動、大幅度彎腰和負重要有一些限制。
  • 輕微症狀可能持續兩個月,期間可能要服藥治療。
  • 最初一星期,建議別太操勞,讓傷口愈合。
  • 建議首兩星期走路時用彈性腰封減少傷口痛。
  • 一個月開始較靜態、不用負重的運動,如游泳,急步行,太極等運動
  • 視乎原有神經線受壓情度,手術後輕微症狀可能持續1至3。



椎板間全內視鏡椎間盤切除手術的風險和併發症


  1. 不做手術可會有長期痛楚、麻痹、乏力、肌肉委縮的後遺症。
  2. 手術風險視乎個別病人病情和體質作最後決定。
  3. 經評估手術的風險機會較不做手術的後遺症低,才會進行手術。
  4. 常見短期的不適: 傷口痛,傷口腫脹,腳部輕微的麻痹或刺痛。
  5. 很少出現的併發症: 
  6. 傷口流血、細菌感染、神經線持續發炎、腦脊液滲漏。如果出現這些情況一般只需要藥物及休養,在某些特殊情況下可能要進行手術治療。
  7. 罕有潛在嚴重併發症: 腳步無力,大小便失控
  8. 手術後有很少的機會,椎間盤脫位復發。復發機會視乎原有椎間盤脫位的嚴重程度。




參考資料 : www.brain-spine.com.hk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神經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10/28/2014

椎板間全內視鏡椎間盤切除手術 (上)


手術適用病徵: 



  • 單側或雙側坐骨神經痛,痛楚於走路時或坐久時增加。
  • 經藥物和物理治療後不能夠消除症狀



磁力共振素描顯示


  • 腰椎椎間盤脫位壓迫腰椎神經線。
  • 椎間盤核心穿過纖維環完全突出。
  • 突位椎間盤位於椎管內
  • 沒有脊椎骨移位和骨刺壓迫神經線
  • 突出椎間盤沒有鈣化


椎板間全內視鏡椎間盤切除手術的一般步驟


  • 手術在全身麻醉下進行
  • 用約8mm直徑管道經皮膚到腰椎骨後方。
  • 視乎情況可能用微形鑽清除小部份椎板和小面關節。
  • 通過黃韌帶筋膜,避開神經線,清除椎間盤脫位部份,直至神經線不再受壓。
  • 手術中會使用神經線監察儀器及經內視鏡微創儀器增加手術安全。



(續...)





參考資料 : www.brain-spine.com.hk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神經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10/23/2014

電磁波襲兒童大腦神經- 電磁波的影響,電磁波輻射





在 香港,不少小孩子亦「一機在手」,除了用作通話外,還經常打遊戲。有兒科專科醫生指出,對於正在發育的兒童來說,手機產生的電磁波,致癌的危險性遠較成年 人為高,因此還是少用為妙。外國一些地方早已禁絕兒童使用手機,其中英國就禁止小學生用手機,避免電磁波荼毒尚未發育好的大腦神經。

 
兒 科專科醫生楊超發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小孩子身體各部分器官仍未成熟,面對相同的外來刺激,小孩所受的損害比成人更大。他以電療作比喻,強力的輻射足以殺 死癌細胞以致正常細胞,即使較弱的輻射都有可能令細胞的基因轉變,令血管或細胞產生病變,加上小孩的頭骨比成人的薄,對於手機的電磁波或輻射的抵抗力就較 低,長遠影響小孩子成長。另外,由於正處於發育時期,細胞等組織即使出現少許病變,對身體的影響亦將會隨着成長而放大。他呼籲家長限制子女使用手提電話的 時間,廠商也應該以免提裝置取代擴音器。



腦神經外科專科醫生藍明權回應查詢時認為,世衞將手機定為2B類,屬「觀察名單」之列,即是不能確定這種物質的危險性,只有04年的報告是唯一支持其致癌性的證據,但當時的手提電話與今日的款式和技術已經不同,難以作比較。

 

市民毋須過分恐慌
他指出,可以肯定的是吸煙的致癌機會比使用手機更高,加上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都沒有禁止使用手機,所以市民沒有必要因此棄用手機。不過,他補充謂,對於那些遺傳因子不穩定的人士來說,經常接觸到外來電波刺激,就會有較大機會引起病發。







參考資料 : www.brain-spine.com.hk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神經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10/22/2014

中風高危期

 


近來天氣忽冷忽熱, 有神經科專家警告,氣溫由暖急劇轉冷,慢性病患者難以適應,血壓容易颯高,每年十一月及一至二月,均是中風高峰期。中風除了半身乏力及口齒不清等典型徵狀 外,頸痛及視力短暫模糊亦是危險徵兆。曾有四十歲男教師突然頸痛及半身麻痺,入院檢驗方知頸動脈及腦血管栓塞,至今中風一個多月,仍未回復左手功能,需緊 密康復治療才有望重拾教鞭。


中年應定期檢查心腦血管
仁安醫院神經外科專科醫生藍明權指,全港每年有二萬六千多人中風,每年十一月天氣轉冷,及一至二月氣溫驟降,均是中風高危期,「天氣由暖變凍,血壓會突然颯高,特別多中風爆血管個案。」


頸痛也是中風徵狀, 一名四十歲男教師月前突然頸痛,及後左邊身麻痺及口齒不清,入院檢查發現右腦缺血性中風,右側頸動脈有血塊阻塞,要持續半年服抗凝血藥及做物理治療。左腳 雖已活動正常,可以走路,但左手活動能力較差,無力拿水杯,也暫不能打字,預料有一半機會完全康復。患者沒有定期身體檢查,中風後才發現有高血壓、高膽固 醇及糖尿病,這均是中風高危因素,建議中年人士應定期做心腦血管及頸動脈檢查。


此外,心房顫動病人有百分之七至一成機會併發中風。五十歲的陳先生健康一直良好,但近半年持續心跳不規則,至出現右邊身乏力才求診,入院後檢驗方發現左腦輕微血管栓塞。原來他病發前三個月其視力已短暫模糊,突然眼前一黑,一分鐘才回復正常。



資料來源: www.brainspine.com.hk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神經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10/15/2014

日本腦炎 / 流行性乙型腦炎 Japanese Encephalitis / Epidemic Encephalitis B

 
 
 
 
 
 
 
 
 
 
 
 
 
 
 
日本腦炎病毒的宿主是豬隻或野生雀鳥,而主要病媒是三帶喙庫蚊,庫蚊在叮咬過帶有日本腦炎病毒的豬隻或野鳥後,身上就帶有該些病毒;庫蚊再叮咬人類,人類就可能被感染日本腦炎。


病徵:
日本腦炎發病的潛服期為四至十四天。病情輕微者出現無力、發燒及頭痛症狀。病情嚴重者則病發得快,並出現頭痛、高燒、頸部僵硬、神志不清、昏迷、震顫、抽搐(特別是幼童)及癱瘓等症狀。患者有可能出現腦膜炎等嚴重病癥,
死亡率可高達三成。

 
成因:
日本腦炎是經由庫蚊傳播,並不會人傳人,因為人類即使染病,體內的日本腦炎病毒也不會像豬隻或野鳥般多,故蚊子叮咬了患者後,再叮人的傳播風險不大。

 
預防方法 :
預防日本腦炎,應採取防蚊措施,避免給蚊子叮咬。準備前往此病流行地區如越南、柬埔寨、緬甸、印度、尼泊爾及馬來西亞的人士,更應加倍注意。應避免前往郊外,或穿著長袖衣服及準備蚊怕水。

 
治療方法:
日本腦炎並無特定的治療方法。醫生一般對患者施以支援性治療。
此病的死亡率為百分之五至三十五,康復者可能有神經系統的後遺症。
 
是否有季節性? 
 
藍明權  神經外科醫生

 
 
 
 
 
參考資料: www.brain-spine.com.hk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神經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10/14/2014

水冷式射頻的原理

水冷式射頻治療椎間盤源性疼痛的原理

椎間盤源性痛症是由於一個 或多個椎間盤的退化性病變(如髓核紊亂,纖維環撕裂或終板病變)。正常纖維環內沒有痛楚神經,但椎間盤纖維環撕裂後,痛楚神經末稍會伸延至纖維環內。當椎 間盤受壓及退化,便會刺激纖維環後緣內的神經末梢,導致難以忍受的低腰背痛。水冷射頻能幅蓋纖維環後緣內的多餘的神經末梢,而溫度可精確可控,因此能安全 地封閉新生的痛楚神經末稍。同時大面積的射頻能量作用於椎間盤內可引起椎間盤的皺縮,達到椎間盤減壓的效果。兩者的協同作用即可緩解患者的疼痛。





整個手術毋需全身麻醉。醫生在影像學的説明下將兩支幼如筆芯的水冷電極針送入椎間盤後緣,啟動能量輸送後保持20分鐘即可。手術全程醫生會同患者溝通,確保手術的效果。 


手術完成後,患者休息後當天即可出院。


參考資料 : www.brain-spine.com.hk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神經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10/09/2014

放血急救中風? 千萬不要試!



除心髒病外,中風同樣是可瞬間奪人性命的「隱形殺手」。網上流傳「放血急救法」,聲稱用針刺破中風者的十只手指頭,令每指滴出血來,即可救醒患者,更指刺 破中風者的耳珠,能令出現嘴歪徵狀的患者「恢復原狀」。但腦外科專科醫生藍明權指出,放血急救法並無醫學根據,更隨時令患者傷上加傷!


藍醫生稱,中風分為兩類,包括缺血性中風及出血性中風,後者俗稱「爆血管」,大多因高血壓引起,但所謂的放血急救法不但無助於降低病患者的血壓,反而可能 令其血壓因受刺激而上升,「你刺激佢,佢再爆多啲,再流多啲血,咁會令病人仲危險。」他亦指出,該急救法對缺血性中風病人的病情同樣毫無幫助。


藍又呼吁讀者不要誤信網絡謠言,胡亂對中風者施行該急救法,反而應先讓患者側臥在平地,確保其呼吸暢順後再立刻召救護車,讓患者於「黃金三小時」內盡快接受適當治療,才能真正拯救患者。


藍明權 神經外科醫生



資料來源: the-sun.on.cc/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神經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10/08/2014

何謂失眠?



醫學上對失眠的定義是:難以入睡、持續睡眠、隔天清晨醒來汲有睡飽的感覺。失眠是一種症狀而非疾病,必需先找出潛在的病因加以治療,而不是只有治療失眠的症狀而已。

美國國家健康組織〔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把失眠症依病程時間分為短暫性失眠〔短於一星期〕、短期性失眠〔1-3星期〕及長期性失眠〔超過3星期〕。


1.      短暫性失眠:
遇到重大壓力〔如考試或競賽〕、情緒上的激動〔如興奮或憤怒〕等都可能會失眠。而跨越時區旅行造成的時差反應也會對睡眠有所影響。

2.      短期性失眠:
病因和短暫性失眠有些雷同,但時間較長。有人在喪偶、離婚、生命中出現重大變數時,會造成情緒上的衝擊,平復所需要的時間可能長達數星期。

3.      長期性失眠:
這類失眠患者必須到失眠門診求診才行,病史有些達數年或數十年之久,必須找出潛在病因才有治療的希望。


失眠的主要原因:

心理因素
擔心、焦慮、恐懼、抑郁或興奮等,都會形成心理上的負擔,造成失眠。

睡眠環境問題
臥房太熱、太冷或通風不良、床墊不適等,可能無法睡得舒服而影響睡眠品質。

不良的睡前習慣
睡前忙著處理公事、思考、運動、抽菸等。

疾病引起的失眠
如果因為心髒衰竭所引起的呼吸急促、胃酸逆流進入胸膛、肺氣腫或氣喘造成呼吸困難、長期咳嗽、前列腺腫大造成頻尿現像,或是關節炎引起的疼痛等,也可能引起失眠。




參考資料: www.brain-spine.com.hk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神經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