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ucational blog provides education on pain, brain, stroke, spine, back pain, backpain, scoliosis, neurosurgery, neurosurgeon, , to assist you in making an informed choice or decision. 教育博客提供神經教育包括中風, 腦, 腰痛, 坐骨神經痛, 背痛, 椎間盤, 神經痛, 椎間盤突出, 神經外科,微創手術, 腦部手術, 癲癇手術, 脊椎手術, 椎間盤手術, 神經痛治療...
10/25/2016
你是那類頭痛呢?
約六成以上的人每個月會經歷至少一次頭痛,雖然沒有伴隨其他異狀,但卻不可忽略,這可能是一些嚴重疾病的表徵,像是腫瘤、血腫或腦膜炎就會因為在顱內敏感的組織中擴張或發炎而引發疼痛。你知道日常發生的頭痛種類有哪些嗎?
張力性頭痛
約佔所有頭痛者的90%,發生原因目前無法明確掌握,一般來說,患者會因為壓力增加而加重疼痛感,可能會有慢性壓抑、焦躁或者服用止痛藥過量的現象。張力性頭痛沒有明顯的前驅症狀、頭痛主要沿著兩側擴散。發作時間可能是每天或間歇性,也可能持續數小時到數天時間。
張力性頭痛的治療法
必須採取保守性的治療方法,以冷敷先降低壓力,同時採用規律的運動及放鬆治療法。如果是藥物治療,必須先判斷病症屬於偶發性還是慢性,可以採用不易上癮的止痛藥劑與肌肉鬆弛劑治療。而慢性、張力性頭痛比偶發性頭痛更難治療,可能還需要加上抗憂鬱劑甚至心理治療才行。
偏頭痛
約有6% 的頭痛是屬於偏頭,偏頭痛發病的原因目前無法完全掌握。一般說來,女性比較常出現偏頭痛的毛病,約多出男性3倍的機率,這可能跟女性荷爾蒙動情素有關,尤其是30歲左右的女性更容易有這類毛病。每個月可能發作1-10次不等,每次發作時間可能持續4-24小時。
資料來源: www.brainspine.com.hk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神經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位置:
香港
10/24/2016
婦食3大閘蟹 須長服膽固醇藥
大閘蟹季節碰上中秋國慶長假,肥蟹與蟹宴熱銷,但應適可而止。有中年女士一次過吃兩、三只大閘蟹,致膽固醇指數突飈高,結果美味過後要付出代價,需長期服食降膽固醇藥物,也有人貪吃大閘蟹而致中風。
有醫生指,長期進食高膽固醇食品可致慢性血管疾病,秋涼轉季更可增中風風險。
今年豐收 節後價回落1成
今年江蘇太湖和陽澄湖大閘蟹大豐收,「老三陽」董事長祁廣楠指,今年大閘蟹價格,細蟹和大蟹分別最多便宜兩成和一成,五両半至7両的中大蟹,每斤約400元。
臨近中秋,內地因送禮而搶貴價格,但中秋過後價格將回落一成,他預計今年整體銷情將較去年增兩成。
另外,有海鮮酒家已推出大閘蟹宴,每位除了蟹粉菜式,還包食「兩王一後」3只大閘蟹,負責人指近日訂位相當爆滿。
雖然美食當前,卻要小心身體。心髒科專科醫生李麗芬表示,近年一名40多歲女士,本身有家族性膽固醇過高和心髒病問題,她卻忍不住貪吃大閘蟹,還一次過吃了兩至三只大蟹,致膽固醇指數突然飈升。
連吃6天 中年人急性中風
李麗芬指,該女病人本身也有高血壓、膽固醇指數已達6(正常應為5.2),本來不用服藥治療,可靠飲食控制,但吃完蟹後指數急升至7,結果往後都要長期吃降膽固醇的藥物控制。
「除非做到指數降到正常人一樣,但好難,加上她又有家族史,所以多數要長期食藥。」李麗芬說。
另外,有中年人到訪蘇州,連吃6日大閘蟹而出現急性中風,要急送回港求醫。
食過量致慢性血管病
腦神經專科醫生藍明權指,中風個案多發生在天氣轉變時,尤其由熱轉冷為病發高危期,因氣溫轉變致血壓驟升和血管收窄,加上不少人會在這時期進食補品,因多是膽固醇過高的食物,亦易引致慢性中風。
藍明權續表示:「食物很少致急性中風,多是慢慢累積引致。」
根據世衞建議,一般成年人每天攝取膽固醇的上限為300毫克,一只重約6両的大閘蟹,可食用的約100克蟹肉和蟹膏,膽固醇含量達267克,接近每日可攝取上限,故健康人士每次只宜吃一至兩只,而長期病患者包括心髒病患者及患有高膽固醇人士更不宜進食。
心髒病高膽固醇者 忌進食
香港營養學會會長丁浩恩建議,健康人士每天只可吃一至兩只大閘蟹,有血管疾病的長期病患者進食就不要吃膏,但蟹肉也含豐富脂肪和蛋白質,加上節日多聚餐,提醒每餐都不要進食過量,「不要常說只是一餐半餐,一個星期加上來便會好多餐!」
資料來源: http://www.hket.com/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神經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位置:
香港
10/19/2016
坐骨神經痛, 坐骨神經痛治療, 坐骨神經痛手術 - 坐骨神經痛纏擾難消
剛滿卅歲的Kathy常要到外地公幹。一次旅程提行李時扭傷腰部,自此左小腿感痛楚,並一直蔓延至左大腿和臀部。醫生安排腰椎磁力共振素描,證實她腰椎神經受壓引致坐骨神經痛。相信是她扭傷時,脊椎骨之間的椎間盤突出壓迫神經線。
醫生說她的椎間盤像肚腩般膨脹突出,但不算嚴重,用物理治療或脊醫把它推回原位便可。但三個月過去,腳痛沒有減少,背痛反而增加,影響工作。坐骨神經痛醫生曾提及椎間盤切除手術,但要全身麻醉及切除部份脊椎硬骨和小關節,分分鐘得不償失,令她十分困擾。
後來她在網上發現有「水刀」治療椎間盤突出,便找醫生了解一下。
「水刀」是一條直徑五毫米的幼細管道,經過訓練的專業醫生在影像學的幫助下,將幼針經皮膚進入椎間盤,高速水流通過該幼細管道切割病變椎間盤突出的部分,並將之抽出體外,令椎間盤縮小,不再壓著神經線,痛楚隨之消失。
這個手術的好處是傷口細小、無高溫的不良作用、無需全身麻醉、無需切除部份脊椎硬骨和小關節,安全性高,術後住院幾小時便可離開。這種方法較適合年輕、沒有骨刺和膨漲型椎間盤突出的患者。
Kathy了解後接受「水刀」手術,痛楚迅速消除。醫生叮囑她,拉傷的椎間盤需要時間復元,患者在之後幾個月要特別小心不要再傷腰部。Kathy終於可以擺脫坐骨神經痛痛楚。
資料來源: http://www.brain-spine.com.hk/sciatica-pain.html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神經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位置:
香港
10/18/2016
脊骨移位可用彈簧治療
陳太今年四十歲,身材不太高,但重達250磅,長期背痛已經習以為常,但近來每次站立或走路十分鐘,雙腳便感到又痺又痛,痛症令她工作亦有困難。
她向醫生求診後發現腰骨第四及第五節關節因長期壓力,脊骨出現一前一後的移位。醫生檢查後,建議她接受手術長久固定此脊骨關節(即腰椎內固定及體融合術)。但由於肥胖,傷口會較大,更重要的是一個關節固定後,鄰近關節承受的壓力更大。她想到將來鄰近關節可能要再接受手術治療,便十分苦惱。
陳太後來知道較先進的微創脊椎動態內固定手術,是針對神經線因腰脊椎骨移位而受壓,但椎間盤相對良好的患者。手術在患者背腰椎位置用幼細管道開出兩個大約少於三公分的小切口,將神經線減壓,再用螺絲和微型彈簧,重建脊骨穩定性。此方法不用切椎間盤,可防止脊骨前後移動,但保持脊椎關節正常活動,亦不會增加鄰近關節壓力。
此手術的好處是傷口細小,安全性高,又避開神經線。患者一般在手術後翌日腳麻痹痛會大幅減少,已可下床。
陳太接受脊椎移位手術後數星期,背痛及腳痛的問題已不復見。醫生並提醒她,脊椎移位手術後應避免蹲坐等令腰椎受壓較大的動作,並應考慮減磅。
她向醫生求診後發現腰骨第四及第五節關節因長期壓力,脊骨出現一前一後的移位。醫生檢查後,建議她接受手術長久固定此脊骨關節(即腰椎內固定及體融合術)。但由於肥胖,傷口會較大,更重要的是一個關節固定後,鄰近關節承受的壓力更大。她想到將來鄰近關節可能要再接受手術治療,便十分苦惱。
陳太後來知道較先進的微創脊椎動態內固定手術,是針對神經線因腰脊椎骨移位而受壓,但椎間盤相對良好的患者。手術在患者背腰椎位置用幼細管道開出兩個大約少於三公分的小切口,將神經線減壓,再用螺絲和微型彈簧,重建脊骨穩定性。此方法不用切椎間盤,可防止脊骨前後移動,但保持脊椎關節正常活動,亦不會增加鄰近關節壓力。
此手術的好處是傷口細小,安全性高,又避開神經線。患者一般在手術後翌日腳麻痹痛會大幅減少,已可下床。
陳太接受脊椎移位手術後數星期,背痛及腳痛的問題已不復見。醫生並提醒她,脊椎移位手術後應避免蹲坐等令腰椎受壓較大的動作,並應考慮減磅。
藍明權, 神經外科醫生
資料來源: www.metrohk.com.hk/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神經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位置:
香港
10/14/2016
患創傷後遺症 家人要有耐性
Jinny的母親踩單車遇意外,一度昏迷要入ICU(深切治療部)並接受開腦手術。在Jinny寫給弟弟的信中提及母親意外後曾嚷著自殺,神經外科專科醫生藍明權指腦受創較嚴重的病人確有機會患上創傷後遺症:「例如曾經昏迷或腦出血,都會損壞腦細胞,令腦細胞少咗。腦部係記憶同思考嘅總部,細胞少咗自然會影響功能。如果病人一向活躍,但意外後發現自己表達能力差咗,想做嘅嘢做唔到,係會令佢情緒低落,而且腦部受創後,有機會經常頭暈同頭痛,亦會令病人唔開心。」藍醫生表示病人需了解自己更多:「如果問題嚴重,醫生會開啲藥令病人情緒好啲。病人屋企人一定要畀多啲耐性,多啲同佢傾偈,等病人慢慢康復。」
參考資料: http://the-sun.on.cc/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神經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參考資料: http://the-sun.on.cc/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神經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位置:
香港
10/13/2016
經神經孔全內視鏡椎間盤切除手術
Transformational 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 (tPELD)
「經神經孔全內視鏡椎間盤切除手術」適用於因椎間盤突出而導致坐骨神經痛的患者,這些患者感覺由臀部至小腿或腳掌的痛楚,痛楚於走路或久坐時增加。經藥物 及物理治療後亦未能消除痛楚,而且經磁力共振掃描確定椎間盤突出壓迫神經線,便可考慮接受這手術。絕大部份椎間盤突出的患者,無論突出的椎間盤大或少,只 要沒有脊椎骨移位及沒有骨刺壓住神經線,便適合接受「經神經孔全內視鏡椎間盤切除手術」。
手術過程
手術會由麻醉科醫生監察照顧下以局部麻醉進行,整個手術過程患者會保持清醒、雙腳保持活動,方便醫生監查患者腳部活動能力。首先,醫生會於腰的側部用針經 皮膚及肌肉直達椎間盤突出的位置注射局部麻醉藥、顯影藥和色素,使椎間盤核心變成藍色。確定刺針沒有觸及神經線後,醫生會慢慢將該刺針通道擴張,然後放入 直徑8 mm 的內視鏡,直接放到椎間盤側後方,椎間盤突出的位置。
內視鏡可深入至椎間盤正後方,視乎突出位置而定。醫生從內視鏡的管道放入手術儀器,透過內視鏡的影像,取出椎間盤突出的部份,使神經線不再受壓。醫生會用射頻儀器把椎間盤纖維環缺口收緊、減少復發機會。
手術後護理
一般而言,手術後神經痛迅速減少七至八成,24小時內患者便可下床活動,平均住院一至兩天。手術後第一個星期應盡量休息,以便傷口癒合。手術後首兩星期可 使用彈性腰封保護腰部傷口。手術後輕度腰腿不適會維持約1-3個月,期間可能需要服食藥物治療。手術後一個月大部份患者可回服正常生活,並可考慮游泳、急 步行及太極等靜態運動。因為椎間盤未完全康服,手術後六個月內患者應避免過度彎腰及負重。
手術好處 - 減低對患者正常組織的影響
由於手術無需破壞患者正常組織例如肌肉、脊骨和小面關節等,減低手術途中出血過多的風險,減少手術後長期背痛的機會,所以患者所需的康復時間亦較短。
無論患者體型手術傷口約1cm長,較同類型手術小,傷口出現併發症的風險較低。更重要的好處是無需拉扯神經線便可有效移走體積較大的碎片,減少影響下肢活動和大小便功能的機會。此外,由於椎間盤纖維環切口較細,椎間盤再次移位的機會較小。
任何手術後都有機會出現傷口痛楚及腫脹,傷口流血、感染或發炎等情況,但用內視鏡的手術,這些拼發症明顯較少。手術後椎間盤移位復發的機會不大,需視乎原本脫位的嚴重程度而定。
以上資訊僅提供教育用途。你應該諮詢醫生有關的治療方法,而不應完全依賴網站上的資訊。
參考資料: www.brain-spine.com.hk/endoscopic-spine-surgery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神經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10/04/2016
口齒不清或小中風徵兆
近年中風有年輕化迹象,曾經中風病人再次中風的機會較一般人高達15倍。俗稱「小中風」的「短暫腦缺血」是中風的先兆,徵狀包括半邊身或手腳麻痹、口齒不清等,但徵狀持續數分鐘,容易被人忽略。神經外科醫生建議市民40歲開始定期作身體檢查,找出中風潛在風險。
衞生署資料顯示,每年因中風而住院人次超過2.6萬,另有研究指出35歲至45歲男性患中風的比率,由2001年的22.1%,上升至2008年23.5%。而曾經中風病人再次中風的機會較一般人高9至15倍。
神經科專科醫生解釋,中風可以分為「缺血性中風」佔所有中風個案的七成,而「出血性中風」則佔三成,而心臟和腦血管不健康,都會引致中風。
參考資料: 成報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神經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位置:
香港
10/03/2016
Conditions contributing to low back pain
Painful conditions of the spine may be difficult to understand because often the pain is felt elsewhere, such as in your legs or buttocks. This pain is caused by pressure placed upon the nerves that pass through your spine and extend through the rest of your body.
We’ve seen how the healthy spine works to protect its own structure, including the spinal cord and the nerves that pass through it. We’ll now focus on some conditions that can compromise the normal structure of the spine resulting in nerve compression and pain:
-Degenerative Disc Disease
-Spondylolisthesis
-Stenosis
Reference: www.brain-spine.com.hk/
It is not intended as medical advice to any specific person. If you have any need for personal advice or have any questions regarding your health, please consult your orthopedic doctors for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