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1/2014

軸向腰椎椎間融合手術的好處

 

 

相對開放式脊椎融合手術,
軸向腰椎椎間融合手術有其獨特的好處


開放式脊椎融合手術

腰椎椎間前路融合術ALIF (An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ALIF)

ALIF 是開放式手術,已用於椎間盤融合術多年。手術時,神經外科醫生會先從患者腹部正前方進入腰5骶1椎間盤,清除椎間盤,換上骨骼的代替物料。手術的好處是無 需在背部肌肉開刀以接近椎近椎間盤,減少背痛。但椎間盤正前方是大血管、腸臟及副交感神經線。手術中需撥開血管和腸臟才能進行手術,所以風險較大,若患者 以前曾進行腹部手術,風險會更高。

腰椎椎間後路融合術PLIF (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PLIF)

腰椎椎間後路融合術是傳統開放式手術。手術的好處是無需撥開血管和腸臟以清除椎間盤。但手術需切除遮蓋神經線的骨骼和暴露神經線,撥開神經線才能清除椎間盤,有機會影響神經線功能和引至神經線發炎。由於手術時背部肌肉受拉扯,有機會導致痛楚及形成疤痕。

經神經孔椎體間融合術 (Transfor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TLIF)

這手術可用微創方法進行,神經外科醫生會先從患者背部近脊椎的左或右開一個小孔,以便切除脊骨小關節及經神經孔進入椎間盤的位置。手術的好處是無需撥開血 管和腸臟以清除椎間盤。但手術需切除骨骼和暴露神經線,才能清除椎間盤,亦必需放置椎弓根鏍絲固定,有機會影響神經線功能,和引至神經線發炎。


軸向腰椎椎間融合手術是眾多微創手術的一種,手術目的包括:


  • 減少出血
  • 無需接觸或暴露神經線
    • 減少術後肌肉、關節和神經線發炎痛楚
    • 改善康復效果
    • 盡量減少住院時間
    • 盡量減少使用止痛藥


研發軸向腰椎椎間融合手術的目標是透過脊椎骶椎前的空隙進行手術,從而能盡量避免破壞重要神經線、血管及肌肉,所有手術均有風險,例如刺傷腸臟、傷口發炎及血腫。接受任何手術前請先向醫生了解詳細資料。


所有開放式或微創手術都有一定風險,包括痛楚、疤痕、出血、麻醉引致的風險、跟進手術、感染,以及身體組織,例如神經線、器官及血管受損。手術前醫生會先與你討論手術的風險及與你一同選擇合適的治療。



參考資料: www.brain-spine.com.hk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神經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9/04/2014

軸向腰椎椎間融合手術



甚麼是軸向腰椎椎間融合手術 (AxiaLIF)?

軸向腰椎椎間融合手術是專門治療腰椎最低的一至兩個關節的前脊椎融合手術的一種,以微創手術取代傳統的方法。正常腰椎最低的關節是腰5骶1(L5/S1) 關節,對上一個關節是腰4/5(L4/5)關節。當這些關節嚴重退化、椎間盤突出或脊骨移位引至腰或下肢痺痛,而沒有非融合的治療方法,便可考慮用這方法 治療。



 

軸向腰椎椎間融合手術過程



醫生會先在患者尾骨附近開一個約2.5厘米的切口。醫生會放置細長的手術管道經過骶關前的脂肪層,到達骶椎骨,通過受損的椎間盤會被取出,並換上骨骼的代替物料,加上AXIALIF金屬棒支撐,促成兩節脊椎骨融合成一塊骨。

AxiaLIF 植入物會被置於要融合的兩節脊椎之間固定位置。放入植入物的時候,神經外科醫生可以調節椎間盤的高度及位置。放入AxiaLIF 植入物後,醫生會按情況在脊椎後方經小孔傷口放置小面關節鏍絲或椎弓根鏍,加以固定脊椎







 
 
 
參考資料: www.brain-spine.com.hk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神經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9/03/2014

非一般的神經痛, 第三部分




神經痛診斷

神經系統受到傷害會出現不同症狀,痛是最常見的一種。神經痛與一般的關節痛不太相同,患者除了感到疼痛外,還會有麻木﹑無力,或是肌肉萎縮的情況。

神經痛經常與關節痛混淆,診斷神經痛,神經外科醫生或會與患者做簡單問卷。痛感有針刺﹑火燒或麻痺感覺,或是稍微觸碰都會有痛感,這種疼痛模式是典型的神 經痛。但若是痛楚在關節位置,則未必是神經痛症。此外,神經外科醫生在診斷神經痛時更要詳細了解患者病史及疼痛區域,例如神經是否曾經受到傷害﹑疼痛的位 置是否沿著神經線走﹑患者是否有糖尿病或是中風病史等等。


神經痛冶療

神經痛冶療方法神經痛症不是普通止痛藥可以止痛,所以正確診斷相當重要,如果輕微的神經痛,吃止痛藥或可止一時之痛,若神經痛症狀並非輕微,使用一般止痛藥治神經痛,則是徒勞無功。

有別於一般痛症,神經痛治療並不是使用我們熟悉的止痛藥類,而是使用抗癲癇藥及抗抑鬱藥。患者看到醫生處方時都不禁懷疑是不是患了癲癇或是抑鬱症。其實,神經痛藥物的分類在於它「最常用」於那類疾病,而不是「只能」用於治療某類疾病。

神經痛藥物本身有共特性與效果,抗癲癇藥及抗抑鬱藥具有改變神經感應的作用,減低神經的敏感度,令感覺訊息減慢。醫生在處方藥物予患者時,需要解釋藥物的作用,免使患者疑慮,以為有了其他疾病。

神經痛怎麼辦患者對神經痛有很多形容詞,有人形容為針刺,有人說如觸電。神經痛之所以有令人困惱的疼痛是因為痛楚的訊息直接等傳送到大腦,患者或會有作悶﹑作嘔﹑緊張伴隨痛症一同出現,令不適情況更見嚴重,故此有些患者會形容為痛不欲生。

事實上,一般痛症較易止痛,有些神經痛卻是較難治療,因為痛症不適,容易使患者有情緒上的困擾。若長期出現痛症,應及早見醫生,正確診斷,對症下藥。


偏頭痛

一直以來,醫學界都認為偏頭痛是血管性頭痛的一種,然而近年研究發現,偏頭痛或許不是血管性痛症而是神經性痛症,致病因是神經刺激血管造成。



參考資料: www.brain-spine.com.hk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神經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8/27/2014

非一般的神經痛, 第二部分

神經痛原因

神經痛只是一種症狀,可由各種神經系統疾病或神經受傷所造成,造成神經痛原因可分為幾大類:



  • 神經線受壓 ─ 例如因腰間軟骨壓迫坐骨神經產生發炎而出現的坐骨神經痛,或是腕隧道狹窄造成腕正中神經受壓的腕管綜合症。另外,也有神經受到血管壓迫的三叉神經痛。

  • 疱疹後神經痛 ─ 由水痘帶狀疱疹病毒造成感染後發生,這種神經痛可能在疱疹症狀痊癒後消失,潛伏在人體,至年長時又再出現。

  • 感染出現炎症 ─ 因神經線周圍被細菌或是病毒感染造成炎症而出現神經痛。

  • 中風後 ─ 細胞的神經線因缺血受損,造成神經傳導錯誤,一些正常訊息傳到痛覺神經,錯誤地發出痛感訊號。

  • 糖尿病神經病變 ─ 多是因為供應血液予神經的微細血管受到破壞,受影響的多是周邊神經系統,估計半數糖尿病患者一生之中總會經歷一次神經痛。

  • 疾病導致 ─ 賢衰竭﹑部分自體免疫性疾病﹑腫瘤﹑脊髓損傷等等,都可能導致神經痛。

  • 手術或外傷 ─ 神經痛是手術後及外傷的併發症。








參考資料: www.brain-spine.com.hk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神經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8/26/2014

非一般的神經痛, 第一部分

非一般的神經痛

很多人都有神經痛的經驗。神經痛與一般的痛﹐感覺有點不同。神經痛常是刺痛﹑麻痺,又或猶如觸電。 疼痛的位置又無傷口和紅腫的跡象。 可能是持續性疼痛,也可能是一陣就過去,令患者苦不堪言。

我們很多時會把神經病與精神病混淆,事實上精神病是情緒困擾,神經病則是神經系統疾病,兩者並不相同。神經系統控制身體各項功能,包括器官﹑感覺及動作。

神經系統

人類的神經系統可分中樞神經 (Central Nervous System) 及周邊神經 (Peripheral Nervous System) 兩大系統,神經系統遍佈人體全身,負責我們的感覺﹑活動,藉著複雜的神經纖維連繫,控制和協調身體各個組織和器官。

中樞神經系統

也有稱為中央神經系統,由大腦和脊髓所組成。大腦是人體最高的中央指揮,有思考﹑分析與記憶的能力,收集神經傳導的訊息,統籌身體的各種反應。






周邊神經系統



  • 軀體神經系統 ─ 軀體神經系統由大腦神經和脊椎神經組成。 大腦神經共有12對,分佈於頭部和肩部,用以傳導訊息。脊椎神經,共31對,分布於軀體﹑內臟及四肢。軀體神經大部分都是用作傳導,把身體各部分感應的訊 息傳導至大腦。身體感應到任何訊息,無論冷熱飢飽疼痛,都會由神經傳至大腦。

  • 自主神經系統 ─ 自主神經系統 (Autonomic Nervous System)﹑副交感神秘系統 (Parasympathetic Nervous System) 及腸胃神經系統。主要是控制身體內贓器官,如心贓的跳動和腸道的蠕動,在自主神經協調下,大腦不必照顧這些器官,而我們在大部分時間都是不能察覺自主神經 的運作。













參考資料: www.brain-spine.com.hk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神經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8/21/2014

常見腦部問題



問:我兒子今年2歲,有腦積水問題,需要做腦積水分流手術。請問是否有方法可以不用埋管?

答:腦室腹腔引流手術是常用的治療腦積水方法。但有少數病人,引流管出現細菌感染或阻塞而需再接受手術。

另一種手術是腦內視鏡第三腦室開窗手術,此方法不用放置引流管。此方法只適合患阻塞性腦積水,第三腦室有足夠空間的病人。利用內視鏡打通第三腦室和蛛網下空間後,腦水經自然通道吸收。如果第三腦室開窗手術腦積水不能夠清除,便要進行腦室腹腔引流手術。

要評估是否適合腦內視鏡第三腦室開窗手術,便要帶同磁力共振素描見醫生。 


問:我尋晚係張櫈到跌左落地,唔知會唔會跌親個腦,請問腦震盪有咩病徽架?係咪會唔記得野架?有冇得醫架?

答:其實腦震盪係指頭部外傷,使腦部受到撞擊,並暫時失去功能。輕微的腦震盪雖 沒有外傷,但腦部會短暫失去功能,如失去知覺、聽覺、嗅覺等。

腦震盪的人會有短暫失憶、頭痛、意識不清、視力模糊、耳鳴、噁心、無法集中精神等問題。這些 問題會於一段時間後自行痊癒。視乎情況而定,如嚴重的腦震盪,可能會影響中樞神經,可能需要接受手術治療。




參考資料: www.brain-spine.com.hk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神經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8/20/2014

腦出血 - 腦部爆血管

 
 
腦出血,俗稱腦部爆血管,是最危險的中風。爆血管後,血液會流到附近的腦組織, 由於突然失去血液供應,腦細胞會因得不到氧氣而死亡,腦出血也會令大腦壓力增加,令大腦組織腫脹。 腦出血對病人身體的影響難以預計,關鍵在於腦袋哪個區域受損。腦出血對病人有多大損害,視乎病人腦袋哪一部份受影響,若腦出血影響到腦袋控制呼吸的部份, 病人有可能要利用呼吸器協助呼吸才能生存。若受影響的區域負責控制面部肌肉,病人就會出現面部肌肉癱瘓的問題。


腦出血病徵

硬膜下出血即腦外出血。即使腦出血的中風病人生還,也有可能會出現癱瘓、神志不清或語意不清等後遺症,而且有研究發現其中近四成人會在30天內死亡。


腦出血成因

病人腦出血,主要是因為血壓高或動脈壁太薄而導致爆血管。


預防腦出血

如果有效控制血壓,停止吸煙, 控制血脂和血糖,中風的機會便會大大減少。




參考資料: www.brain-spine.com.hk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神經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8/14/2014

觸及脊椎神經即響警號 探測器開刀唔使怕


 



本港醫院每年進行多宗脊柱手術,此位置由於布滿神經線,手術稍有差池,也會令病人活動能力永久受損,對於神經線的位置,醫生一向只能「靠估」。去年本港引入新一代神經監察儀器,透過電流探測病人的脊髓脊椎神經,若手術儀器觸及神經線,監察儀器會發出「咇咇」聲,提醒醫生要小心,新儀器可將手術併發症風險減低至百分之一。

複雜的脊髓脊椎手術,例如移除脊髓內腫瘤及將螺絲植入脊椎骨等,手術位置附近滿布神經線,一向以來醫生需憑經驗判斷神經線所在。若於手術運用傳統神經監察儀器,操作比較複雜,需要一位專業技師用眼監察儀器螢幕,分析訊號變化,同時亦只能監察兩條神經線,故醫生一向較少採用。



弄傷神經可致手腳麻痹
 
本港去年引入新一代神經監察儀器,腦外科專科醫生藍明權解釋,該儀器操作簡單,特別適合手術室使用,儀式可同時監察病人多達八條神經線。當進行脊柱手術時,醫生將發出微電流的監測探針,放於手術位置附近,並於病人四肢插上連貫神經監察儀器的微細探針,若神經線被手術儀器觸及,訊號會反射到四肢,神經監察儀器會發出「咇咇」聲警報,儀器螢幕便可即時顯示受威脅的神經線位置,醫生可迅速將手術儀器移離,大大減低損害神經線的機會。

藍明權解釋神經線由脊髓伸延至全身每個部位,進行脊柱手術時,若手術儀器稍有差池會弄傷神經線,嚴重會引致病人手腳麻痹或無力。




至 今已有逾一百名本港病人使用過新一代神經監察儀器,仁安醫院及法國醫院等亦曾應用,監察儀器有效減低病人的併發症機會至百分之一。該監察儀器可應用在病人 傷口不會過大的手術中,插於病人四肢的微細探針,亦不粗過零點一毫米。藍明權表示,本港只有少數醫生常用上述儀器,故鼓勵更多醫生採用,因可提高脊柱手術的安全性及成功率。

 
藍明權腦外科專科醫生




參考資料:太陽日報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神經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8/13/2014

微創腰椎內固定手術 (經神經孔腰椎融合手術)

需要永久內固定腰椎關節的情況:




  • 嚴重脊椎骨移位
  • 嚴重雙側椎間盤脫位
  • 復發性椎間盤脫位


經考慮不適合其他非固定或動態固定的方法,應該考慮使用微創腰椎內固定手術。

















手術後治療

  • 手術平均需要3小時。
  • 手術後下一天可如常走動。
  • 平均住院約三天。
  • 輕微傷口痛會維持兩星期至兩個月。期間可正常活動。


過往接受類似手術的病人中超過九成病人的坐骨神經痛和會明顯改善,
而活動能力能夠達到同年齡人仕的程度。




手術的風險和併發症

  • 常見短期不適: 傷口肌肉痛、傷口腫脹、輕微的腳痹痛。
  • 少於百份之三出現但比較嚴重的併發症: 傷口流血、細菌感染、神經線持續發炎、腦脊液滲漏、椎骨不能融合。這種情況下,一般祇需要休息和藥物治療,在某些情況下可能要進行手術治療。
  • 腰椎固定後,腰部受力點有可能會轉移至骶髂骨關節造成臀部痛。通常這種痛經過適應期便會消失。如果持續,可考慮關節注射或射頻治療。
  • 未有出現過,但無法完全排除的嚴重潛在風險: 長期背痛及植入儀器移位,雙腳無力,大小便失禁。





參考資料 : www.brain-spine.com.hk/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神經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8/06/2014

坐骨神經痛的症狀 - (Sciatica)

坐骨神經是人體最長的神經線,從下腰一直延伸到腳掌。假如這束神經任何一處受損或受壓,都可引起坐骨神經痛。坐骨神經痛相當普遍,很多時只影響身體的一邊。





introduction of sciatica




坐骨神經痛的症狀


  1. 疼痛從臀部開始蔓延至大腿後面及小腿,並帶有麻痺感
  2. 如果情況嚴重,更會使下肢肌肉無力,影響病人行動
  3. 出現如電擊的針刺痛楚,突發或持續的劇痛
  4. 疼痛部位尤其是臀部、大腿及小腿一觸即痛
  5. 下半身就好像有一條橡筋被硬拉到腿部般
  6. 痛得難以入睡,影響日常的工作及活動
  7. 而當要坐下、咳嗽、打噴嚏、用力甚至笑的時候,痛楚還會加劇。




參考資料 : www.brain-spine.com.hk/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神經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