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9/2016

憂鬱症的治療

憂鬱症症狀是多樣化的,隨著憂鬱症輕重程度、病程與年齡等因素而不同。常見的憂鬱症症狀如下:

 
 
生理症狀
胃口變差、食慾減退或增加、體重明顯減輕或增加、失眠、嗜睡、極度疲勞、缺乏能量、反應激動或遲緩、性慾降低、頭痛、頭昏、眼睛疲勞、眼角酸痛、口渴、頸部酸痛、胸悶、呼叫不暢、胸痛、腹脹、頻尿、身體酸痛、盜汗、便秘等。

心理症狀
憂 鬱、心情沮喪、無助、易傷感流淚、激動易怒、害怕、恐懼、寂寞、無聊、冷淡、滿足感減少、意興闌珊、失去幽默感、悲觀、感到罪惡感或無價值感、容易感到挫 折、社交退縮、健忘、思考與注意力減退、決斷力變差、猶豫不決、意志喪失、工作效率差、出現自殺意念及行為、胸部沈重、苦悶、強迫回想往事等。
 
憂鬱症的治療
80%憂鬱症患者經過妥善的治療後,可以恢復正常的生活。常用的憂鬱症治療方法如下:

1.      藥物治療
抗憂鬱劑、鎮靜劑、安眠藥、抗精神病藥物。

2.      心理治療
改變不適當的認知、思考習慣或行為。心理方面的治療神經外科醫生查詢

3.      運動
運動有益憂鬱症患者,可以使心情得到放鬆,而陽光中的紫外線多少也能改善心情,所以,有機會就多曬曬太陽吧。

4.      好的生活習慣
規律與安定的生活作息是憂鬱症患者最需要的,早睡早起,保持身心愉快,不要陷入負面情緒中,可以培養聆聽音樂的習慣,試著以愉悅的心情面對每一天,凡事應該抱持積極樂觀的態度。

 
 
 
 
參考資料: www.brain-spine.com.hk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神經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11/22/2016

中風腦瘤皆戰勝 五旬漢健身猝死

戰勝中風及腦瘤的59歲退休男子,昨晨在港島半山屋苑會所健身室踩健身單車期間突然暈倒,送院不治,死因有待確定。此為兩個半月內第3宗五旬男子健身猝死事故。
死者姓譚,59歲,曾經營水果批發生意,有投資物業,退休後經濟富裕,與家人同住干德道36號慧明苑一單位。消息稱,譚約10年前曾經中風及患有腦腫瘤,經治療後已痊癒,生前非常注重健康,經常在屋苑會所做健身運動。
 
 
 
 
 
 
退休住半山 踩健身單車昏倒
昨早9時許,譚如常到會所踩健身單車運動,其間突然昏迷倒地,在旁邊做運動的住客發現後通知職員報警,救護員趕至為譚急救,其間譚的兒子亦接報趕至,陪同父親乘救護車送院,惟譚搶救後不治。警員到場調查後相信事件無可疑,死因有待驗屍確定。
這宗為兩個半月內第3宗五旬男子健身猝死事件。9月29日,57歲加拿大籍華人在觀塘一間健身中心做「核心肌肉訓練」,約做了15分鐘腰部肌肉訓練後昏迷,送院不治。翌日,59歲外籍男子在灣仔一間健身中心踩健身單車時暈倒,送院不治。
兩個半月3宗 專家籲監察心跳
浸會大學體育學系副教授雷雄德表示,踩健身單車適用於復康治療,原因有二,其一為健身室可控制濕度及溫度,令運動者易於排汗,散發體內熱能;其二為踩健身單車時可佩戴心跳表等儀器監測身體狀况。
雷指出,曾經中風的人做運動時,必須注意心跳情况,故踩健身單車時可時刻留意心跳表顯示,防止超過心臟負荷。對接連有五旬漢健身時猝死,雷認為50歲後是高危年紀,都市人可能未必察覺有高血壓或家族遺傳疾病,應定時做身體檢查。
神經外科專科醫生藍明權表示不評論個別案件,但指患高血壓者若沒有服藥,會有做運動時暈倒猝死的風險。藍指中過風的人及腦腫瘤康復者並非特別高危一族,鼓勵他們多做運動,例如跑步、游水及踩健身單車等非劇烈運動,建議每星期兩至三次,每次30分鐘,有利於血液循環,降低膽固醇,但若運動期間氣促、心跳過快、頭暈眼花等,即為超出身體負荷的徵兆,應立即停止及休息。
參考資料 : http://news.mingpao.com/pns/dailynews/web_tc/article/20151215/s00002/1450115599683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神經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11/21/2016

醫生稱急性腦出血=腦血管中風

腦神經外科專科醫生藍明權表示急性腦出血有數個成因:「急性腦出血係中風嘅一種,係腦血管出血性中風,最常因為血壓高、先天或後天血管不正常導致畸形血管或者血管瘤形成、或因為有血癌,亦可能因為食得太多薄血藥導致出血。」情況輕微可用藥物治療,若大量出血引致病人昏迷,則需接受手術開頭骨清除血塊。



藍醫生指此症有一定的後遺症:「腦部一定有傷,可能影響活動能力、語言能力或者記憶力等,需要詳細評估先知。如果之前中過風即係代表血壓控制得唔好,腦細胞已經減少咗,再出血嘅話對個腦傷害會更大,能唔能夠完全康復好難預計。」





 






參考資料 : http://hk.on.cc/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神經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11/15/2016

腦震盪是什麼?



腦震盪指頭部外傷,使腦部受到撞擊,並暫時失去功能。




腦震盪病徵
輕微的腦震盪雖沒有外傷,但腦部會短暫失去功能,如失去知覺、聽覺、嗅覺等。腦震盪的人會有短暫失憶、頭痛、意識不清、視力模糊、耳鳴、噁心、無法集中精神等問題。這些問題會於一段時間後自行痊癒。

治療腦震盪


腦震盪的徵狀通常都會自行痊癒,只要多休息,並不應進行劇烈運動,以免再次受傷。嚴重的腦震盪需要進行手術治療,可能會影響中樞神經,可能需要接受手術治療。





參考資料 : www.brain-spine.com.hk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神經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11/14/2016

灰質受損無法復元 損記憶情緒



香港神經外科專科醫生藍明權表示,中樞神經系統由灰質和白質組成。灰質即是神經細胞,白質則是神經線。早年醫學研究解剖腦部時,發現前者顏色比較灰暗,因 此有「灰質」之名。撞傷頭部、中風、濫藥等均可能損害灰質,導致記性差、脾氣壞等腦退化跡像,一旦受損便無法復元。灰質涵蓋所有腦細胞,影響記憶、認知、 情緒等,白質負責腦細胞之間的信息傳送。在腦部,灰質集中在大腦皮層,白質則在腦部深層位置呈珊瑚狀,被灰質包圍,因此撞傷頭部時,灰質較易受損。至於在 脊髓神經,灰質呈蝴蝶狀,被白質包圍。









參考資料: www.mingpaohealth.com/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神經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11/08/2016

追蹤頑固背痛的源頭 (下)



3.    肌肉酸痛可引致背痛

有50%的背痛與肌肉和相連的筋腱有關。每塊肌肉都是由過百條的肌肉纖維所組成的,肌肉問題往往與扭傷、過量及過度用力有關。發病部位主要集中在腰部。徵狀包括:肌肉僵硬、繃緊、痠痛,尤其運動後會痛,休息睡眠過後,痛楚減輕甚至消失。

運動重點:經常做運動的人容易發生肌肉勞損,運動前熱身和適當的肌肉按摩很重要,在運動以外也要做一些伸展肌肉的運動,令肌肉鬆弛、柔軟起來,避免肌肉過勞。

背痛的診治

藍明權醫生補充,如有腰痠背痛,不妨根據徵狀初步了解自己的問題所在。嚴重的患者最好是請教醫生作診斷,醫生進行臨床檢查可確診患者的背痛源頭。

有些藥物幫助治療背痛,如止痛藥紓緩痛楚;關節消炎止痛藥物減輕關節炎症兼保護軟骨,但長期服用可能會有副作用;另有減少關節發炎的補充劑,副作用相對少。還有介入性治療,利用射頻產生的熱力解決小面關節和椎間盤痛。

神經外科專科醫生藍明權






資料來源:經濟日報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神經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11/07/2016

追蹤頑固背痛的源頭 (上)

在香港,粗糙估計超過90%的人曾試過背痛。

背痛只是症狀的統稱,其實有很多成因,每種成因有不同徵狀、治療對案,包括做針對性運動,如果做錯運動,分分鐘有害無利,傷上加傷,痛上加痛。

1.    小面關節受壓背痛

頑固背痛最常見分為3種:小面關節痛、椎間盤痛、肌肉筋腱痛。先說小面關節痛,臨床上有15%-40%的背痛與小面關節痛有關,它位於脊椎每節椎骨後側,跟另一節椎骨有接觸,作用是控制脊椎之間的相對穩定性。神經外科專科醫生藍明權解釋:「經常轉動腰部,做重複性動作,令小面關節經常受到過度壓力,軟骨受到磨蝕及產生退化。發病部位主要在腰背,有時去到盤骨,但不會延伸至腳部。」

患者的背脊後面冤痛,類似風濕關節的痛,睡醒後腰部僵硬,要活動一陣子才回復正常,尤其是做向前彎腰的動作,腰痛便紓緩。但向後彎腰,會痛多一點。運動員因經常要轉動腰部,做重複性動作,軟骨收到磨蝕。如做瑜伽時,腰彎向後面的壓力增加百分之三、四十。經常搬重物,都會令小面關節受壓。

運動重點:如確定背痛由小面關節引起,宜多做一些動作緩慢及柔軟的運動如拉筋、太極、水中運動,因為動作緩慢,不會使到關節重複磨擦,同時有訓練肌肉的作用。脊骨有肌肉的支撑,可避免關節磨擦或扭傷。千萬不要做急速扭動動作,會使關節嚴重地磨擦。

2.    背痛因椎間盤而起

有25%-35%的背痛與椎間盤有關。椎間盤位於每節脊椎之間,有軟骨構成,中央有一個髓核,周邊具強韌之纖維環;椎間盤有緩衝壓力的功能。「運動創傷會導致韌帶撕裂,椎間盤受傷,患者發病位置在腰部,有時去到盤骨,不會延伸至腳部。

當咳嗽、打噴嚏、用力時,會增加椎間盤的壓力,帶來痛楚。早上起床不會僵硬,隨着時間過去,愈站得耐和愈坐得耐,椎間盤受壓增加,便會愈來愈痛,一般到下午放工後特別痛。向前彎腰,椎間盤受力,會痛多一點。

運動重點:椎間盤痛多發生在姿勢不良的上班族,他們要強化腹肌和腰肌,提升對脊椎支撑的力量,幫助減輕椎間盤的負擔,平時可多做一些向後伸展的動作,減少椎間盤受壓。

.......續











資料來源:經濟日報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神經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11/02/2016

5症狀 年輕人也會腦中風

 
 
 
東京電視台30歲出頭的美女主播大橋未步,今年2月時突然患輕微腦中風,讓年輕一代的上班族都感到震驚!但醫師指出,其實並非年輕就不用擔心中風,若不注 意可能會變成終身遺憾。若是出現單側手腳麻痺、無法理解別人的話、講話舌頭不輪轉時,就應該到醫院檢查,以免錯過醫療的時機。


日本《AERA》雜誌報導,東京都調查發現,因腦中風急救的病例,50歲以下的比例約為3.5%,30幾歲或更年輕的病例則更少,雖然比率低,仍不可掉以輕心。

日本的名人當中,還有不少人30幾歲就腦中風。例如,今年42歲的Mr.Children主唱兼吉他手櫻井和壽曾在32歲時腦中風、今年46歲的摔角選手高山善廣曾於37歲時中風。

大橋、櫻井和高山三人的職業、體型和性別都不同,很難找出共同的原因。《AERA》在報導中,引述獨協醫科大學越谷醫院的副教授鈴木謙介的話指出,腦中風的原因有很多,例如,因高血壓、糖尿病等生活習慣病引起動脈硬化,進而導致腦中風,這種以高齡者居多。

此外,還有免疫系統的疾病、心律不整、藥物的副作用、偏頭痛等,這些病因都可能發生在30多歲的人身上。



通常腦中風會有前兆,平時可以自我檢查,
若出現以下的現象就要小心:


1.單側的手腳麻痺、臉的半邊麻痺。

2.無法理解別人的話、講起話來舌頭不輪轉、
  想講的話說不出口。


3.有力氣卻站不起來、走不動、走起路來搖搖晃晃。

4.單眼看不見、看東西會出現雙重影像、突然失去一半的視線。

5.前所未有的激烈頭痛、嚴重的頭昏。



 
 
 
 
資料來源:www.brain-spine.com.hk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神經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