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5/2013

孩童與青少年期常見的憂鬱症症狀



如果家中青少年在短期內出現功課突然退步、突然坐立不安、身體動作突然變慢、講話音調變單調、沈默不語、不明原因的情緒激躁、無法解釋地哭泣、常顯得害怕或緊張、突然變得有攻擊性、出現反社會行為、使用酒精或成癮性物質、抱怨身體某部位疼痛不適卻又找不到病因等,可能是罹患憂鬱症的前兆。

嚴重憂鬱症患者可能伴隨的症狀:妄想與幻聽等症狀,常常容易使醫師誤診為精神分裂症。

不可不知的憂鬱症問題
        50%的憂鬱症發病年齡在20-50歲。
        老年憂鬱症的盛行率為25-50%
        婦女罹患憂鬱症的可能性是男性的兩倍。
        任何年齡的人都可能患上憂鬱症,但在育齡婦女中最為常見。
        憂鬱症與許多生理疾病有關。
        患者有心胸病、中風、癌症及糖尿病的患者罹患憂鬱症的比率更高。

自殺死亡的個案中,約90會在生前患有憂鬱症,反之,憂鬱症患者約15%最後會選擇自殺。如果你有任何憂鬱症問題,應向神經外科醫生查詢






參考資料: www.brain-spine.com.hk, www.back.com/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應向神經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5/14/2013

步行腳痺 - 真相大白?





雖說周太(假名)今年已六十多歲,但每次步行十多分鐘,便出現腳痺問題,要坐下休息。這樣的「身體老化」情況,也似乎過於嚴重吧?
當家人看到周太坐在麻雀枱前神氣十足「大殺三方」,站著彎腰手指可到地,卻不禁猜疑︰「她不是甚麼腳痛,只是懶惰不願走路吧?」




家人的懷疑令周太傷心不已,她決定馬上求醫找出病因,證明自己並非裝病。神經外科醫生為她進行動態X光及磁力共振測試後,發現其腰椎第四節向前移位,構成活動性壓力,壓迫脊椎神經線,伸直腰活動時,腳部就會麻痺。

真相大白,周太的心情卻很複雜︰病情似乎比想像中嚴重,應怎麼辦?
諮詢過醫生後,周太決定接受「經神經線孔腰脊椎內固定手術」(TLIF),以微創方式治療。
所謂的TLIF,是在病人腰背位置,開出2個小切口,將移位的脊骨復位,以代用骨填滿椎間盤,再用鈦金屬鏍絲將之鎖定,重建脊骨穩定性。手術後第二天,周太走路時,腳已不再痺痛,數星期後痛楚消失。醫生提醒周太,避免彎著腰拾東西等增加脊骨勞損的動作,並要多做收腹、健腰和「紥馬」動作。

藍明權 神經外科醫生








資料來源: www.am730.com.hk/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神經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5/08/2013

腦病者服藥不適不懂表達




服食過量防止抽筋藥物,病人輕則身體疲累,神志迷糊,嚴重者更會抑制呼吸,陷入昏迷,甚至死亡。腦外科專科醫生指出,因腦科疾病而神志不清的病人,即使服過量藥物導致不適,亦不懂得向醫護人員反映,令到事件遲遲未被揭發,對病人造成更深的傷害。

腦外科專科醫生藍明權指出,「苯巴比妥」是防止抽筋藥物,患有癲癇症、或因腦瘤、腦部血管異常、腦創傷、中風等腦部疾病,而導致間歇性抽筋的病人,均需要長期服用防止抽筋藥物。兒童一般每次服用劑量為三十毫克;成人每次服用二百毫克已屬高劑量。

藍明權解釋,由於不知道是次死亡的七十歲女病人,原本需要服用的劑量是多少,因此難以判斷她超標服用了多少劑量藥物。不過就一般情況而言,劑量愈高,副作用便愈大。由於「苯巴比妥」有鎮靜作用,若果病人被過分鎮靜,會出現疲累、神志不清、呼吸困難等副作用,最嚴重會抑制呼吸,甚至引致死亡。



呼吸不順嚴重可昏迷
藍明權指,病人如連續過量服用兩至三次,藥物累積在身體,便會開始出現副作用,「但如果個病人本身已經好差,神志唔太清醒,就唔識同醫生講佢有咩唔妥。」

腦外科專科醫生黃震遐指出,過量服用「苯巴比妥」,輕則出現渴睡、呼吸不順、吞嚥困難、膀胱炎、尿道炎等,嚴重可以令到病人昏迷。











資料來源: orientaldaily.on.cc/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神經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5/07/2013

微創頸椎手術 兩日出院





長期使用電腦、彎著頭閱讀,可能會造成頸椎退化性痛症,雖然一般都可以藥物治療,但嚴重情況時就須動手術。有醫院採用創新微創手術,共為200多名病人解除頸椎痛症之苦,新技術大大縮減復原時間。曾接受手術的一名中大女教員,接受手術後不但痛苦全消,第二天更可出院,第三天就已自行沐浴洗頭。


 頸及腰部脊椎退化性疾病是最常見的痛症之一,輕微情況可引致頸腰背痛,嚴重時可以引起神經痛、神經線麻痺,手腳無力,最嚴重時四肢更會無法活動。雖然這類痛症可服用藥物治療,如非類固醇消炎藥或撲熱息痛(Paracetamol),但最多只可以作止痛或中程度治療,當出現嚴重情況或影響生活,就要使用手術。






手術傷口小至2.5厘米
 50多歲的林女士在中文大學從事教育工作,因為工作上需要時常閱讀及使用電腦,結果令頸椎長期受壓,四肢常感酸痛。不過她只接受針灸推拿方法,而且忍耐力強,結果神經受壓情況轉壞也懵然不知。直至有天她連筆和筷子也拿不住,結果即時接受微創人工椎間盤植入術,植入鈦金屬人工頸椎間盤。手術完畢後,她第二天就出院,第三天更可如常洗頭沐浴。



資料來源: paper.wenweipo.com/



人工頸椎間盤可用10年
 傳統頸椎手術方法,病人傷口較大、併發症較多。港安醫院就使用微創技術,利用顯微鏡、顯微儀器、高速骨鑽等工具,在病人頸椎加入一個人工椎間盤,把移位壓住神經線的骨骼移動並接合,減輕病人痛楚。新技術令手術傷口小至2.5厘米,復原出院的時間也縮減至1至2天。


 腦外科專科醫生藍明權表示,新技術可以保存頸部正常活動,而且人工頸椎間盤是永久植入,關節活動期可超過10年,更減低病人要在10年內接受另外頸椎相連關節手術的機會。藍明權提醒從事文職、勞力工作以及停經後的婦女,要小心保護骨脊。
 他說:「手術完畢後,康復情況視乎接受手術前情況,很少入來(做手術)的病人完全行不動,(做完手術後)可以完全康復。」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神經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