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9/2013

止痛藥知多D


長期服用止痛藥有副作用嗎?
市面上的止痛藥可分為四類,第一類是嗎啡類,民眾較不常見;第二類為乙醯胺酚類,代表藥物為Acetaminophan,就是經常使用的Panadol;第三類為阿斯匹靈消炎止痛藥,第四類為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止痛藥物的最大副作用是吃多了容易傷胃和腎臟,所以有胃潰瘍、肝腎功能不好的人或是孕婦,最好不要服用。


阿斯匹靈與Panadol 的特色為何?
1. 等劑量的阿斯匹靈及普拿疼可以獲得相同程度的疼痛解除效果。
2. 阿斯匹靈及普拿疼都有退燒功能。
3. 阿斯匹靈可使發炎處消腫,普拿疼則無此功效。
4. 阿斯匹靈常用在減輕腫大關節或其他發炎區域的疼痛,普拿疼則無此功效。
5. 阿斯匹靈會造成胃部不適或胃出血,影響血小板身凝聚,延長出血停止的時間;普拿疼則不會引起胃的不適或干擾血液凝固。


Panadol的正確使用劑量與方法?
1. 建議用量每次1-2顆,一天不要超過8顆。
2. 一天超過10克﹝約20顆﹞已達中毒劑量。
3. 止痛藥、感冒藥、感冒糖漿、感冒熱飲多含這類藥物,使用時應全部列入計算。
4. 服藥後苔出現噁心、嘔吐、頭痛等症狀應立即就醫。
5. 肝硬化或有酒癮者禁止服用。
6. 建議空腹時以開水服用。


參考資料: www.brain-spine.com.hk, www.back.com/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應向神經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3/25/2013

人工頸椎間盤植入手術傷口只有3-5厘米



中大腦外科專家指出,嚴重至需要做手術的頸椎間盤病變患者多為50歲以上;然而37歲的陳小姐早在 2年前已開始出現症狀,頭痛嚴重得無法入睡,後獲轉介到醫院接受X光檢查,才知其6個頸椎關節其中2個先天已連合,導致椎間盤提早退化。

中大外科學系名譽臨床助理教授說,傳統的頸椎融合手術會令陳小姐餘下健康的椎間盤加速勞損,故需要植入人工椎間盤來治療;新方法與傳統手術的短期成效無異,但長遠可減低鄰近頸椎間盤的退化程度。

陳小姐病發前當侍應,後來手臂嚴重麻痺和疼痛,無法拿重物走路、上落樓梯都有困難,故在2年前便停止工作。她指初時求診,醫生認為只是普通肌肉痛楚,後來頭痛十分厲害,醫生才轉介她到醫院檢查,腦掃描顯示腦部沒問題,最後便診斷出是頸椎間盤突出壓住中樞神經。於是在1星期前植入人工頸椎間盤。

持續痛楚需要檢查
學系名譽臨床副教授藍明權指不少患者以為頭痛、頸痛是自然退化問題,只到中醫敷藥,卻不知道可根治,故呼籲有持續痛楚的市民接受檢查;至於防止頸椎間盤提早退化的方法則有多做運動和預防骨質疏鬆。

參考資料: www.brain-spine.com.hk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應向神經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3/20/2013

憂鬱症症狀是多樣化的




憂鬱症是一種低潮情緒揮之不散的心理疾病。人的一生中或少都會碰到挫折與壓力,情感因素、家庭因素、經濟因素、工作困擾等壓力事件,都可能造成情情緒無法有效抒解,久而久之就會產生憂鬱情緒。多數人在情緒低落一段時間後可以再度開朗起來,但是少數人卻因為遺傳或個性因素,加上缺乏適當的情緒調節,使負面情緒延伸成為一種病態心理狀態,因此產生無法脫離的低落情緒。


憂鬱症的症狀
憂鬱症症狀是多樣化的,隨著憂鬱症輕重程度、病程與年齡等因素而不同。常見的憂鬱症症狀如下:

生理症狀
胃口變差、食慾減退或增加、體重明顯減輕或增加、失眠、嗜睡、極度疲勞、缺乏能量、反應激動或遲緩、性慾降低、頭痛、頭昏、眼睛疲勞、眼角酸痛、口渴、頸部酸痛、胸悶、呼叫不暢、胸痛、腹脹、頻尿、身體酸痛、盜汗、便秘等。

心理症狀
憂鬱、心情沮喪、無助、易傷感流淚、激動易怒、害怕、恐懼、寂寞、無聊、冷淡、滿足感減少、意興闌珊、失去幽默感、悲觀、感到罪惡感或無價值感、容易感到挫折、社交退縮、健忘、思考與注意力減退、決斷力變差、猶豫不決、意志喪失、工作效率差、出現自殺意念及行為、胸部沈重、苦悶、強迫回想往事等。




參考資料: www.brain-spine.com.hk/ , www.surgery.cuhk.edu.hk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應向神經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3/18/2013

觸及脊椎神經即響警號 探測器開刀唔使





本港醫院每年進行多宗脊柱手術,此位置由於布滿神經線,手術稍有差池,也會令病人活動能力永久受損,對於神經線的位置,醫生一向只能「靠估」。去年本港引入新一代神經監察儀器,透過電流探測病人的脊髓脊椎神經,若手術儀器觸及神經線,監察儀器會發出「咇咇」聲,提醒醫生要小心,新儀器可將手術併發症風險減低至百分之一。

複雜的脊髓脊椎手術,例如移除脊髓內腫瘤及將螺絲植入脊椎骨等,手術位置附近滿布神經線,一向以來醫生需憑經驗判斷神經線所在。若於手術運用傳統神經監察儀器,操作比較複雜,需要一位專業技師用眼監察儀器螢幕,分析訊號變化,同時亦只能監察兩條神經線,故醫生一向較少採用。



弄傷神經可致手腳麻痹
本港去年引入新一代神經監察儀器,腦外科專科醫生藍明權解釋,該儀器操作簡單,特別適合手術室使用,儀式可同時監察病人多達八條神經線。當進行脊柱手術時,醫生將發出微電流的監測探針,放於手術位置附近,並於病人四肢插上連貫神經監察儀器的微細探針,若神經線被手術儀器觸及,訊號會反射到四肢,神經監察儀器會發出「咇咇」聲警報,儀器螢幕便可即時顯示受威脅的神經線位置,醫生可迅速將手術儀器移離,大大減低損害神經線的機會。

藍明權解釋神經線由脊髓伸延至全身每個部位,進行脊柱手術時,若手術儀器稍有差池會弄傷神經線,嚴重會引致病人手腳麻痹或無力。


至今已有逾一百名本港病人使用過新一代神經監察儀器,仁安醫院及法國醫院等亦曾應用,監察儀器有效減低病人的併發症機會至百分之一。該監察儀器可應用在病人傷口不會過大的手術中,插於病人四肢的微細探針,亦不粗過零點一毫米。藍明權表示,本港只有少數醫生常用上述儀器,故鼓勵更多醫生採用,因可提高脊柱手術的安全性及成功率。

藍明權腦外科專科醫生

參考資料: www. the-sun.on.cc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神經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3/12/2013

微創腰間神經減壓術

手術過程
1.          患者以倘臥姿態接受手術,神經外科醫生首先為患者進行全身麻醉,在腰部開一小切口並植入一幼小管導;
2.          透過幼小管導,並在手術顯微鏡及外科專門儀器的輔助下,神經外科醫生利用鉗子除去病變的腰椎椎間盤
3.          神經外科醫生清除病變的組織後,便把先前植入的小管導移除,待神經外科醫生逐層縫合切口後,手術即告完成。


手術風險
臨床實驗及科學數據顯示,此項手術的風險是有限的,但如其他的外科手術,所涉及的風險也會因人而異。有關手術的風險詳情,請向你的神經外科醫生查詢。


復康注意事項

  • 患者初期感到傷口出現輕微痛楚屬正常現象,隨著神經慢慢復原,痛楚也會逐漸減少。
  •  麻醉藥過後,患者可以在醫護人員的指示下嘗試下床。
  • 患者可逐步增加步行量,宜先作短距離步行,從床邊出發至病房門口,繼而慢慢增加步行的距離。
  • 飲食方面,患者可能最初須接受靜脈液體注射,但隨著體質及胃口恢復後,日常飲食也可以回復正常。
  •  病人一般須留院一至數天,但也須視乎病情進展。
  • 若發現傷口出現紅腫及滲水的跡象,應立即向有關醫生查詢。
  • 病人應保持均衡飲食以攝取不同的營養,由於康復期間的活動量減少,應避免食用油膩、難消化、高卡路里但營養低的食物。






參考資料www.brain-spine.com.hk/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神經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3/11/2013

中風高危期




近來天氣忽冷忽熱,有神經科專家警告,氣溫由暖急劇轉冷,慢性病患者難以適應,血壓容易颯高,每年十一月及一至二月,均是中風高峰期。中風除了半身乏力及口齒不清等典型徵狀外,頸痛及視力短暫模糊亦是危險徵兆。曾有四十歲男教師突然頸痛及半身麻痺,入院檢驗方知頸動脈及腦血管栓塞,至今中風一個多月,仍未回復左手功能,需緊密康復治療才有望重拾教鞭。

中年應定期檢查心腦血管

仁安醫院神經外科專科醫生藍明權指,全港每年有二萬六千多人中風,每年十一月天氣轉冷,及一至二月氣溫驟降,均是中風高危期,「天氣由暖變凍,血壓會突然颯高,特別多中風爆血管個案。」

頸痛也是中風徵狀,一名四十歲男教師月前突然頸痛,及後左邊身麻痺及口齒不清,入院檢查發現右腦缺血性中風,右側頸動脈有血塊阻塞,要持續半年服抗凝血藥及做物理治療。左腳雖已活動正常,可以走路,但左手活動能力較差,無力拿水杯,也暫不能打字,預料有一半機會完全康復。患者沒有定期身體檢查,中風後才發現有高血壓、高膽固醇及糖尿病,這均是中風高危因素,建議中年人士應定期做心腦血管及頸動脈檢查。

此外,心房顫動病人有百分之七至一成機會併發中風。五十歲的陳先生健康一直良好,但近半年持續心跳不規則,至出現右邊身乏力才求診,入院後檢驗方發現左腦輕微血管栓塞。原來他病發前三個月其視力已短暫模糊,突然眼前一黑,一分鐘才回復正常。




參考資
: www.brain-spine.com.hk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3/05/2013

什麼是低腰背痛?















低腰背痛是一種複雜的疼痛,可以延伸到整個身體的下半部份,低腰背痛的影響範圍包括臀部、大腿、小腿、甚至足部。

低腰背痛是常見的原因是椎間盤突出所引起的。每一個椎間盤都有一個稱之為椎間盤髓核的液中心,由可伸縮的纖維組織包圍起來。當椎間盤突出時,纖維組織就會脹起來,就好比輪胎鼓出來。椎間盤脫出的位置,可能直接壓迫坐骨神經,引起劇痛。

根據程度的不同,醫學上分為椎間盤突出,脫出或滑脫。通過外科手術的方法將椎間盤突出的部份切除,減緩對神經線的壓迫,從而祛除患者的坐骨神經痛,傳統上這類手術通稱為椎間盤切除術。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神經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