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5/2015

患創傷後遺症 家人要有耐性

Jinny的母親踩單車遇意外,一度昏迷要入ICU(深切治療部)並接受開腦手術。在Jinny寫給弟弟的信中提及母親意外後曾嚷著自殺,神經外科專科醫生藍明權指腦受創較嚴重的病人確有機會患上創傷後遺症:「例如曾經昏迷或腦出血,都會損壞腦細胞,令腦細胞少咗。腦部係記憶同思考嘅總部,細胞少咗自然會影響功能。如果病人一向活躍,但意外後發現自己表達能力差咗,想做嘅嘢做唔到,係會令佢情緒低落,而且腦部受創後,有機會經常頭暈同頭痛,亦會令病人唔開心。」藍醫生表示病人需了解自己更多:「如果問題嚴重,醫生會開啲藥令病人情緒好啲。病人屋企人一定要畀多啲耐性,多啲同佢傾偈,等病人慢慢康復。」










參考資料: http://the-sun.on.cc/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神經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10/28/2015

年齡太小 不能電療




簡稱ATRT的「非典型畸胎橫紋肌樣瘤」,是一種惡性腦腫瘤,患者主要是一至七歲兒童,100萬名兒童中只得三名患者,相當罕有,估計與遺傳有關。


三歲以下多活不過兩年



有醫生指,該種腦瘤治療困難,三歲以下患者中,九成人在發病後活不過兩年。


主治腦及脊髓的神經外科專科醫生藍明權解釋,此腦瘤最麻煩是多發性,即是同一時間會出現多個腫瘤,即使進行切除手術也未必能夠完全清除,因為同一時間切走多個瘤,會對腦部造成較大傷害。同時,若腫瘤生長在較深位置,如接近腦中央,令手術時要經過很多正常腦細胞,醫生亦多數選擇不切除。患者年齡太小,亦不能進行電療,因此較難醫治。


藍醫生又稱,多年前他接獲一宗個案,患者是一名三歲男童,因為嘔吐、不願進食和渴睡而求醫,腦掃描下發現他長有一個直徑三厘米的惡性腦瘤,醫生為他切除後,腫瘤半年間復發,這次更生長在接近小腦腦幹位置,不能動手術,只能靠化療藥以減輕痛楚及縮小腫瘤,但男孩最終在半年後去世。


對於芷妍個案,藍醫生認為目前只能在安全範圍內,為腫瘤「切得幾多得幾多」,以及嘗試用其他化療藥以減輕痛楚




參考資料 : http://hk.apple.nextmedia.com/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神經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10/20/2015

止痛藥知多D

長期服用止痛藥有副作用嗎?
市面上的止痛藥可分為四類,第一類是嗎啡類,民眾較不常見;第二類為乙醯胺酚類,代表藥物為Acetaminophan,就是經常使用的Panadol;第三類為阿斯匹靈消炎止痛藥,第四類為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止痛藥物的最大副作用是吃多了容易傷胃和腎臟,所以有胃潰瘍、肝腎功能不好的人或是孕婦,最好不要服用。



阿斯匹靈與Panadol 的特色為何?
1.      等劑量的阿斯匹靈及普拿疼可以獲得相同程度的疼痛解除效果。
2.      阿斯匹靈及普拿疼都有退燒功能。
3.      阿斯匹靈可使發炎處消腫,普拿疼則無此功效。
4.      阿斯匹靈常用在減輕腫大關節或其他發炎區域的疼痛,普拿疼則無此功效。
5.      阿斯匹靈會造成胃部不適或胃出血,影響血小板身凝聚,延長出血停止的時間;普拿疼則不會引起胃的不適或干擾血液凝固。


 
 
 
 
 
 
 
 
 
 
 
 
Panadol的正確使用劑量與方法?
 
1.          建議用量每次1-2顆,一天不要超過8顆。
2.          一天超過10克﹝約20顆﹞已達中毒劑量。
3.          止痛藥、感冒藥、感冒糖漿、感冒熱飲多含這類藥物,使用時應全部列入計算。
4.          服藥後苔出現噁心、嘔吐、頭痛等症狀應立即就醫。
5.          肝硬化或有酒癮者禁止服用。
6.          建議空腹時以開水服用。
 
 
 
 
 

參考資料 : www.brain-spine.com.hk/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神經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10/13/2015

香港青年疑因腦癌惡化跳樓 醫生﹕癌症並非不能治




7月1日電 據香港《明報》報道,考入大學原是人生充滿希望的階段,但對香港陽光青年柯俊培來說,卻同時是奮勇抗癌的痛苦歷程。去年初證實患上腦癌後,柯俊培一直勇敢面對,經過逾30次電療後病情明顯好轉,其間俊培一直參與公益活動,又與人分享抗癌經歷。不過,近月病情惡化,俊培疑不堪病魔折磨,昨晨在觀塘和樂邨寓所跳樓自殺死亡,結束短暫一生。
 
經歷30次化療 父親陪伴抗癌

柯俊培,21歲,被發現墮樓時一度仍有知覺,聲稱是自己跳樓,未幾即昏迷,送院不治。柯的家人趕至醫院驚聞噩耗,傷心不已。

俊培原為陽光少年,熱愛運動及公益活動。俊培中學畢業後,考入香港中文大學文化及宗教研究係,人生原本充滿希望,不料去年初,俊培被證實患上腦癌。性格開朗的俊培勇敢面對,暫時停學,在父親支援下一同奮力抗癌,其間俊培忍受痛苦接受達30次電療後,病情曾經好轉。俊培在病情好轉後,隨即出院復課,其間更在大學宿舍與人分享抗癌經歷,亦曾與父親接受雜誌訪問,鼓勵其他病人堅強面對惡疾。


向父親發尋死資訊 網上寫遺言

近期俊培的癌病再度惡化,更因身體情況無法再接受電療,令俊培萬念俱灰。據悉,前日俊培隨父親到內地晉江出席親戚婚宴,其間以翌日學校有考試為由,提早獨自返港,疑當時俊培已萌死念。

消息稱,昨清晨5時許,俊培突然向身在內地的父親發送尋死資訊,又在個人網頁寫下遺言後,于和樂邨新安樓寓所躍下,直墮大廈平臺重傷陷半昏迷,巨響驚動低座住戶報警。俊培由救護車送院,證實不治,警員調查無可疑,列“有人從高處墮下”案處理。


醫生:癌細胞並非不能治

對於陽光青年柯俊培患腦癌,接受30次電療仍無法治愈最終自殺的悲劇,神經外科專科醫生藍明權表示,不評論個別個案。他指出惡性腫瘤有不同成因,一旦確診後,要根據腫瘤種類及癌細胞以決定療程,病人在初期可接受開腦手術,清除弱癌細胞,或以電療醫治,只要每次調校適當的能量,可以消滅較弱癌細胞,減少腦腫瘤繼續生長。

但無論用哪一種方法,頑強癌細胞仍有可能殘存,引致復發或惡化,若身體情況許可,可用強力放射治療,集中火力消滅,阻止腦腫瘤惡化。

藍明權表示,腦癌在香港十大奪命癌症中排行中間,患者普遍徵狀為頭痛及頭暈,偶然看東西時有重影,甚至無法睜眼,更因腦壓過重,隨時影響活動能力,需及早醫治。

藍強調,目前醫學昌明,部分病人可徹底痊癒,並非沒得醫,患者可多向醫生了解病情,保持心境開朗,切勿輕易放棄生命,亦提醒家屬應時刻支援病人,和他們一同踏上抗癌之路。



資料來源: http://www.scdaily.com/News_intro.aspx?Nid=81507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神經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10/06/2015

常穿緊身褲蹲下 可致肌肉萎縮




澳洲一名女子身穿緊身褲後長期蹲下助家人清理櫃桶,致雙腿劇痛腫脹,並於晚上突然無力倒下,無法行路,求醫始知患「骨筋膜室綜合症」,不即時治療可損腎。

據《神經學、神經外科學與精神病醫學期刊》(Journal of Neurology, Neurosurgery, and Psychiatry)刊載,澳洲一名35歲女子某夜到公園散步,突感雙腳痲痺,及後更倒地,雙腿數小時後才有力,爬到路邊截的士到醫院求診,確診「骨筋膜室綜合症」(Compartment Syndrome)。

該報道指名女子向醫生表示,當日身穿緊身褲助家人搬屋、清理櫃桶,長期蹲下,其後感到雙腿劇痛及不適,當晚就突然倒下。女子求診時,主診醫生發現她的小腿嚴重腫脹,更難以移動雙腿,醫護需即時為她剪走緊身褲。

女子接受檢測後發現,其肌酸激酶處於異常高水平,反映或有肌肉損傷,電腦掃描更顯示女子右邊小腿的肌肉質量更低,有明顯肌肉損傷迹象,如不及時治療,有機會影響腎臟。

對於海外有人穿緊身褲穿出禍,本港神經外科醫生藍明權及外科專科醫生陳東飛均說,本地臨床未見有類似個案,形容個案罕見。

陳東飛解釋,膝後有血管,如果持續蹲下數小時,就會令膝後血管受壓,加上穿著緊身褲,令血管壓力更大,血液難以流通致水腫,就會出現骨筋膜室綜合症。

藍亦指,大、小腿的肌肉內有不同血管及神經綫經過,如壓力過大影響血液循環,同樣會令到肌肉腫脹,身穿緊身褲更令腫脹的肌肉「無掟走」。

藍稱,如果未能及時放鬆肌肉,持續令雙腿「無血到」,嚴重或會致不能逆轉的肌肉萎縮:「除緊身褲過緊外,創傷骨折、細菌感染發炎致肌肉腫脹,都有機會導致骨筋膜室綜合症。」他提醒如感雙腿痲痺或腳掌腫脹,就應即時脫下緊身褲,釋放肌肉壓力。




資料來源: http://topick.hket.com/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神經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9/29/2015

婦食3大閘蟹 須長服膽固醇藥



大閘蟹季節碰上中秋國慶長假,肥蟹與蟹宴熱銷,但應適可而止。有中年女士一次過吃兩、三只大閘蟹,致膽固醇指數突飈高,結果美味過後要付出代價,需長期服食降膽固醇藥物,也有人貪吃大閘蟹而致中風。

有醫生指,長期進食高膽固醇食品可致慢性血管疾病,秋涼轉季更可增中風風險。


今年豐收 節後價回落1成
今年江蘇太湖和陽澄湖大閘蟹大豐收,「老三陽」董事長祁廣楠指,今年大閘蟹價格,細蟹和大蟹分別最多便宜兩成和一成,五両半至7両的中大蟹,每斤約400元。
臨近中秋,內地因送禮而搶貴價格,但中秋過後價格將回落一成,他預計今年整體銷情將較去年增兩成。

另外,有海鮮酒家已推出大閘蟹宴,每位除了蟹粉菜式,還包食「兩王一後」3只大閘蟹,負責人指近日訂位相當爆滿。

雖然美食當前,卻要小心身體。心髒科專科醫生李麗芬表示,近年一名40多歲女士,本身有家族性膽固醇過高和心髒病問題,她卻忍不住貪吃大閘蟹,還一次過吃了兩至三只大蟹,致膽固醇指數突然飈升。


連吃6天 中年人急性中風
李麗芬指,該女病人本身也有高血壓、膽固醇指數已達6(正常應為5.2),本來不用服藥治療,可靠飲食控制,但吃完蟹後指數急升至7,結果往後都要長期吃降膽固醇的藥物控制。
「除非做到指數降到正常人一樣,但好難,加上她又有家族史,所以多數要長期食藥。」李麗芬說。

另外,有中年人到訪蘇州,連吃6日大閘蟹而出現急性中風,要急送回港求醫。
食過量致慢性血管病

腦神經專科醫生藍明權指,中風個案多發生在天氣轉變時,尤其由熱轉冷為病發高危期,因氣溫轉變致血壓驟升和血管收窄,加上不少人會在這時期進食補品,因多是膽固醇過高的食物,亦易引致慢性中風。

藍明權續表示:「食物很少致急性中風,多是慢慢累積引致。」
根據世衞建議,一般成年人每天攝取膽固醇的上限為300毫克,一只重約6両的大閘蟹,可食用的約100克蟹肉和蟹膏,膽固醇含量達267克,接近每日可攝取上限,故健康人士每次只宜吃一至兩只,而長期病患者包括心髒病患者及患有高膽固醇人士更不宜進食。


心髒病高膽固醇者 忌進食
香港營養學會會長丁浩恩建議,健康人士每天只可吃一至兩只大閘蟹,有血管疾病的長期病患者進食就不要吃膏,但蟹肉也含豐富脂肪和蛋白質,加上節日多聚餐,提醒每餐都不要進食過量,「不要常說只是一餐半餐,一個星期加上來便會好多餐!」




資料來源:  http://www.hket.com/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神經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9/22/2015

腦膜炎 - 腦膜炎治療



成因
腦膜受到感染而發炎

發病年齡
主要是幼兒或小童,或其他易受感染之成年人,如有免疫系統疾病等


病徵


  • 頭痛
  • 頸痛或頸僵硬
  • 發燒
  • 眼睛對光線敏感
  • 皮膚出紅疹、斑點
  • 神智不清


治療
1.需立刻入院治理
2.診斷
  a)病狀如頸僵硬等
  b)抽脊液檢查
  c)電腦素描
3.藥物
  a)需接受靜脈注射高劑量抗生素




參考資料 : www.brain-spine.com.hk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神經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9/15/2015

中風高危期

 


近來天氣忽冷忽熱, 有神經科專家警告,氣溫由暖急劇轉冷,慢性病患者難以適應,血壓容易颯高,每年十一月及一至二月,均是中風高峰期。中風除了半身乏力及口齒不清等典型徵狀 外,頸痛及視力短暫模糊亦是危險徵兆。曾有四十歲男教師突然頸痛及半身麻痺,入院檢驗方知頸動脈及腦血管栓塞,至今中風一個多月,仍未回復左手功能,需緊 密康復治療才有望重拾教鞭。


中年應定期檢查心腦血管
仁安醫院神經外科專科醫生藍明權指,全港每年有二萬六千多人中風,每年十一月天氣轉冷,及一至二月氣溫驟降,均是中風高危期,「天氣由暖變凍,血壓會突然颯高,特別多中風爆血管個案。」


頸痛也是中風徵狀, 一名四十歲男教師月前突然頸痛,及後左邊身麻痺及口齒不清,入院檢查發現右腦缺血性中風,右側頸動脈有血塊阻塞,要持續半年服抗凝血藥及做物理治療。左腳 雖已活動正常,可以走路,但左手活動能力較差,無力拿水杯,也暫不能打字,預料有一半機會完全康復。患者沒有定期身體檢查,中風後才發現有高血壓、高膽固 醇及糖尿病,這均是中風高危因素,建議中年人士應定期做心腦血管及頸動脈檢查。


此外,心房顫動病人有百分之七至一成機會併發中風。五十歲的陳先生健康一直良好,但近半年持續心跳不規則,至出現右邊身乏力才求診,入院後檢驗方發現左腦輕微血管栓塞。原來他病發前三個月其視力已短暫模糊,突然眼前一黑,一分鐘才回復正常。






資料來源: www.brainspine.com.hk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神經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8/25/2015

偏頭痛 Migraine - 偏頭痛病徵, 偏頭痛原因



主要是因腦血管擴張而刺激到神經所引發的頭痛,大部份病患者也有同類的家族病史

病徵
1.偏左或偏右
2. 痛楚的感覺有如脈搏跳動
3.有部份病者在頭痛前可出現先兆如看見閃光、視野中有黑點、口唇、手部麻痹等
4.感到惡心、出汗及面色蒼白
5.畏光


引發偏頭痛的原因 
1.壓力、過激烈情緒
2.過多或缺少睡眠
3.天氣變化
4.濃烈氣味(例如:吸煙)
5.內分泌變化(例如:懷孕期,服用口服避孕藥物,月經周期變化等)
6.食物(例如:濃味芝士,酒精,巧克力,味精,代糖,經發酵制食品等)
7.強光,閃光


治療方法 
1. 避免可誘發偏頭痛的原因
2. 兩種藥物
    a. 發作時服用特效止偏頭痛藥
    b. 定時服用預防偏頭痛藥,例如特效消炎止痛藥,松弛血管藥或抗癲癇藥



參考資料 : www.brain-spine.com.hk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神經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8/24/2015

上月遭冷氣機組件重擊頭部失憶 女童開腦留兩條9吋疤






「嘉嘉左邊頭頂傷處得番一層皮,如果撞到硬物會好危險,佢𠵱家成日話頭痛,仲唔記得嘢,好擔心有後遺症!」上月底,6歲讀小一的嘉嘉,在中環遭高空墮下冷氣機組件碎片重擊後腦命危,接受開腦手術保住性命,但換來頭部留下兩條大疤痕及失憶。事隔一個月,嘉嘉父母希望女兒早日康復,亦考慮追究責任,為女兒討回公道。


就讀小一的嘉嘉姓梁,兩星期前出院回家休養,一家人嚴陣以待,媽媽十分緊張,「佢鍾意落街玩滑梯,𠵱家唔畀,一次都唔畀」。任職地盤工的爸爸亦已停工,全日留在家中照顧女兒,令經濟陷入困境。為嘉嘉安全,生活習慣亦改變,「以前佢同哥哥細佬一齊瞓,𠵱家要保護佢個頭,變咗同我瞓,唔畀亂郁,避免撞到個頭」。


「幾時可以返學」

意外後,嘉嘉剃光頭髮接受開腦手術,現時刮得清光的頭部左右兩邊留下兩條9吋長疤痕,如同兩條大蜈蚣伏在頭頂,媽媽說嘉嘉左頭頂因有兩吋長頭骨撞碎需要施手術取出碎骨,該傷處縫合後,現時沒有頭骨,僅由頭皮保護,「𠵱家左邊頭頂凹咗落去,冇骨,用眼望會見到個腦好似心臟咁喺度跳」。媽媽說「醫生話頭骨可能生得番,但唔會好似以前一樣,可能只生番少少」。若頭骨無法重生,便要植入人工頭骨。


嘉嘉活潑好動,但看到自己冇頭髮,小女孩一臉疑惑「媽咪,點解我個頭光曬?幾時至生番頭髮?」早前老師曾帶圖書探訪,她見到老師十分雀躍,追問「幾時可以返學?」現時她每日要服防抽筋藥,定期覆診。除了頭部傷處小心照料,嘉嘉亦出現失憶徵狀,令媽媽憂心,「佢指住電腦問我乜嚟?明明以前知,𠵱家叫唔出。要我攞嘢,指住叫我攞嗰個,就係講唔出個名,記憶好似洗咗咁」。她直言女兒腦部受重創,怕影響腦部發育,擔心失憶不會改善,影響一生,指事故涉疏忽會追究責任。


嘉嘉上月30日參加學校旅行,參觀中環動植物公園,中午離去時,在花園道科達中心外等候旅遊巴,當時有工人吊運冷氣機組件上天台,但繩纜突然折斷,致半噸重組件墮地,碎片擊中嘉嘉及兩同學,嘉嘉後腦遭碎片重擊昏迷垂危,全身染血。


爸爸停工照顧

嘉嘉送院後證實腦部重創積聚瘀血,要接受開腦手術減腦壓,及後出現失憶徵狀,現時嘉嘉由爸爸24小時貼身照顧,原本操持家務的媽媽則改為照料兩子,一次意外令一家五口生活驟變,嘉嘉媽媽形容丈夫「根本唔敢開工,小朋友冇可能坐足一日,一定周圍郁,佢嗰度冇骨頭得層皮好危險,驚佢撞親,醫生話再撞親會有生命危險」。


「蘋果日報慈善基金」早前已從S0002「緊急援助金專戶」撥款兩萬元予嘉嘉家人作應急用,及後再派員慰問及了解嘉嘉的現況後,並從其善款送上15,000元助她一家應付生活開支。




參考資料 : hk.apple.nextmedia.com/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神經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