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3/2013

腦部爆血管


腦出血,俗稱腦部爆血管,是最危險的中風。爆血管後,血液會流到附近的腦組織,由於突然失去血液供應,腦細胞會因得不到氧氣而死亡,腦出血也會令大腦壓力增加,令大腦組織腫脹。 腦出血對病人身體的影響難以預計,關鍵在於腦袋哪個區域受損。腦出血對病人有多大損害,視乎病人腦袋哪一部份受影響,若腦出血影響到腦袋控制呼吸的部份,病人有可能要利用呼吸器協助呼吸才能生存。若受影響的區域負責控制面部肌肉,病人就會出現面部肌肉癱瘓的問題。


腦出血病徵
硬膜下出血即腦外出血。即使腦出血的中風病人生還,也有可能會出現癱瘓、神志不清或語意不清等後遺症,而且有研究發現其中近四成人會在30天內死亡。

腦出血成因
病人腦出血,主要是因為血壓高或動脈壁太薄而導致爆血管。

預防腦出血
如果有效控制血壓,停止吸煙, 控制血脂和血糖,中風的機會便會大大減少。

治療腦出血
就一般情況而言,若瘀血不多,未必一定要即時施手術清除。由於手術有一定的風險,相反瘀血有機會會自動減退,就算惡化,過程亦較緩慢。治療方式需按患者的個別情況而定。腦出血不會直接導致中風及肺炎,但病人身體轉弱,有可能容易受病菌感染。


腦部受創積聚瘀血是否需要手術引流,要視乎瘀血面積、積聚的位置及瘀血積聚時間等多種因素考慮,若瘀血影響腦部神經運作,則多數會進行鑽孔引流瘀血,若瘀血沒有壓著神經系統,則不會進行手術,讓瘀血慢慢地吸收,一般需要兩、三周以上時間吸收瘀血,但若發現血塊有增大的情況,則有需要及早進行手術。



參考資料 : www.brain-spine.com.hk/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神經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7/22/2013

甚麼是中風?中風如何發生?






當通往腦部的血流受阻,令到受影響區域的腦細胞死亡,就會發生中風。中風可分為兩大類:


缺血性中風:約85%的中風個案皆屬缺血性中風¹,其成因是血凝塊阻塞通往腦部的血管。

出血性中風:這是由通往腦部的血管爆裂所致。



甚麼是暫時缺血性中風(小中風)?
墦供應腦部的血液暫時減少,就會出現暫時缺血性中風,俗稱小中風。小中風的症狀與中風相似,不同之處是小中風的症狀一般於24小時內消失,而且不會導致永久性的損害。然而,小中風已是一個嚴重警號,表示腦部缺血,中風可能即將發生。

事實上,,有多達半數的中風個案患者事前都曾經中風或有出現小中風²。
缺血性中風的根本成因,是由一種名為動脈粥樣硬化栓塞的疾病導致腦血管阻塞所引起。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應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參考資料 : www.brain-spine.com.hk

7/16/2013

止痛藥知多D




長期服用止痛藥有副作用嗎?
市面上的止痛藥可分為四類,第一類是嗎啡類,民眾較不常見;第二類為乙醯胺酚類,代表藥物為Acetaminophan,就是經常使用的Panadol;第三類為阿斯匹靈消炎止痛藥,第四類為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止痛藥物的最大副作用是吃多了容易傷胃和腎臟,所以有胃潰瘍、肝腎功能不好的人或是孕婦,最好不要服用。



阿斯匹靈與Panadol 的特色為何?
1.      等劑量的阿斯匹靈及普拿疼可以獲得相同程度的疼痛解除效果。
2.      阿斯匹靈及普拿疼都有退燒功能。
3.      阿斯匹靈可使發炎處消腫,普拿疼則無此功效。
4.      阿斯匹靈常用在減輕腫大關節或其他發炎區域的疼痛,普拿疼則無此功效。
5.      阿斯匹靈會造成胃部不適或胃出血,影響血小板身凝聚,延長出血停止的時間;普拿疼則不會引起胃的不適或干擾血液凝固。



Panadol的正確使用劑量與方法?
1.          建議用量每次1-2顆,一天不要超過8顆。
2.          一天超過10克﹝約20顆﹞已達中毒劑量。
3.          止痛藥、感冒藥、感冒糖漿、感冒熱飲多含這類藥物,              使用時應全部列入計算。
4.          服藥後苔出現噁心、嘔吐、頭痛等症狀應立即就醫。
5.          肝硬化或有酒癮者禁止服用。
6.          建議空腹時以開水服用。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神經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參考資料www.brain-spine.com.hkhttp://www.back.com/

7/15/2013

手機控小心「數碼癡呆症」 [下]




少年最堪憂

不同於癡呆症常發生在老年人群體,「數碼癡呆症」呈現低齡化的特征。當下,患有記憶障礙的青少年明顯增加,有中學生記不住家門門禁密碼,要查看手機才能進門。而由於青少年群體的特殊性,所受危害也遠遠超過成年人。

1999年出生的小冉,在北京工藝美院附中上初二,卻早在小學三年級就開始使用智能手機。從最初的諾基亞到現在的iphone5,隨着智能手機功能的日趨增多、設計的愈發時尚,她也慢慢對它產生了依賴,無論是在課堂間隙,還是乘坐公交,都抓緊一切時間玩手機。
  
「手機非常的方便,可以幫我做很多事情」小冉說,「比如,老師寫在黑闆上的作業,我直接用手機照下來,或者把老師講的錄下來,節省了抄寫的時間,又能保證筆記的完整。」


但是小冉的媽媽卻對記者表達了她的擔憂:「孩子不僅在學習上比以前吃力很多,而且在生活中也變得丟三落四、馬馬虎虎。很多時候,跟她講了多少次的東西,她說着『知道了』,結果一轉身就忘。」


其實,類似問題並不僅僅發生在小冉身上,據2013年的數據顯示,在10至19歲青少年中,18.4%的用戶每天使用智能手機 超過7小時,與往年相比上升了7個百分點,從中可以明顯地看出,「數碼癡呆症」在青少年中並不少見。

對此,北京大學人民醫院放射科醫生金鋒強調:「青少年時期恰恰是腦部發育的重要階段,如果在這個時期過度使用智能手機等數碼產品,將嚴重影響他們腦部的發育,不利於他們的健康成長,家長和學校要對此負起責任、加強關注。」

事實上,關於「數碼癡呆症」的長期影響,相關的醫學研究仍處於起步階段,還存在很多未知因素。同時,金鋒表示,在科技影響呈現全方位特征的當代,徹底遠離科技並不現實。所以,適度使用的原則是避免出現嚴重後果的關鍵。(鮑貞燁 劉大銘 程睿潔)




防治「數碼癡呆症」

1:  嚴格區分工作和生活,工作之外盡量少用數碼產品,
     適當休息,與人交流,享受大自然。

2:  努力記憶重要的電話號碼、人名以及與日常生活相關的內容。
3:  培養盡量手寫、親自計算等習慣。

4:  適當服用維生素B,尤其是B6、B9、B12,能有效減少腦細胞死亡量。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應向神經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參考資料: 大公報




7/12/2013

腦瘤 Brain Tumour




分原發性及繼發性
(
即由身體其他部位的惡性腫瘤擴散至腦部)兩大類






發病年齡:

任何年齡,但以20-50歲為多。原發性腦瘤病發率在性別上的差別並不明顯


病徵:

1.      頭痛:情況會因病者搖頭、咳嗽、低頭及躺下時加劇
2.      嘔吐及噁心
3.      身體局部無力,麻痺,視力/聽覺失常,言語障礙,記憶力衰退。


治療方法:

1.      入院處理
2.      診斷
a)      臨床檢查
b)      影像診斷例如電腦素描(CT),磁力共振(MRI)
3.      療治方法
a)      藥物:含激素的藥物可短暫性使用,有預防腦水腫的作用
b)      手術治療(圖一):仍然是最常用及最有效的方法
c)      放射治療(放射外科)
d)      化學治療






參考資料: www.brain-spine.com.hk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神經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7/09/2013

手機控小心「數碼癡呆症」 [上]



人的左右腦各有側重,左腦主要負責語言、推理和邏輯,而右腦則以處理想象力、注意力和情感為主。過多使用智能手機,則會破壞腦部發展的平衡,出現左腦使用過度,而右腦利用率太低的情況。

親,你有智能手機嗎?你是個「手機控」嗎?如果兩個問題的回答都是「Yes」,那你可就要小心「數碼癡呆症」的侵入了。

近日,某市的一項抽樣調查顯示,有超過60%的年輕人由於常玩智能手機出現記憶力下降、愛忘事、丟三落四等情況。一時間,「數碼癡呆症」成為網絡熱詞,網友紛紛跟帖轉載,反思自己的智能手機使用太過頻繁。




危機已重重

所謂「數碼癡呆症」,是指由於使用智能手機而造成注意力、記憶力下降等類似於早期癡呆症的跡象,如常常忘記一些電話號碼、熟人親友的人名等等。這個新名詞最早於2004年出現在韓國,隨後在世界各地都引起關注。

目前在我國,智能手機已成為一種潮流,甚至跨入「必需品」的行列。截至2012年12月底,中國智能手機用戶數達到3.8億人。2013年3 月,根據市場研究公司尼爾森發布的《2013移動消費者報告》顯示,中國智能手機普及率達66%,已經超越美國和英國排在第二位,而且隻比位列第一的韓國 低1個百分點。

智能手機成為人們娛樂、社交和獲取資訊的主要途徑,很多人機不離手,被稱為「低頭族」。「『低頭族』過度使用數碼產品,會損害大腦將信息轉為長期記憶的功能。」韓國心理學家金大真在接受英國《每日電訊報》采訪時指出。




病症之由來

那麼依賴智能手機 為什麼會可能引發「數碼癡呆症」呢?有關專家表示,首先是由於左右腦的不平衡使用,其次是因為人腦記憶的部分環節和運轉效率受到損害。

神經外科教授金榮輔解釋,人的左右腦各有側重,左腦主要負責語言、推理和邏輯,而右腦則以處理想象力、注意力和情感為主。

「過多使用智能手機,則會破壞腦部發展的平衡,出現左腦使用過度,而右腦利用率太低的情況。這不僅會削弱記憶力和集中力的廣度,最終造成情感自控能力下降以及認知損害,而且可能導緻右腦退化,其中有1/4的可能性會演變為早老性癡呆症。」韓國腦部平衡中心醫師邊基源說。腦部平衡中心是近年來快速 在韓國興起的行業,專門幫助由於過度使用計算機、手機而產生認知問題的患者。


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心理精神科主任袁勇貴則從人腦記憶過程的角度對此作了補充:「人對於事物的記憶包括攝取、儲存和提取三步驟,如果長時間依賴智能手機等電子產品,將改變腦功能,對於『攝取』這一階段造成影響,從而影響後兩個環節。」


至於記憶的效率問題,大中南醫院神經內科副教授肖勁鬆表示,智能手機由於信息搜索的便捷性容易讓人變得懶於思考、學習,長此以往,負責記憶的大 腦區域就會變得越來越懶,記憶力得不到充分鍛煉和激活,自然會下降,嚴重者可能連自己的電話號碼都記不住,出現「數碼癡呆症」。        




參考資料: 大公報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應向神經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7/03/2013

腦血管病普查揪出計時炸彈


氣溫驟降屬發病高峰期
對高危病人來說,劇烈運動或情緒受刺激,都會誘發風。但原來冬天亦是中風的病發高峰期,仁安醫院神經外科專科藍明權醫生指出,氣溫驟降會導致血管收縮及血壓突然颯升,增加俗稱「爆血管」的出血性中風機會!「除了已知的高危因素外,約1530%的中風個案是跟腦出血有關。例如腦血管瘤、腦部動靜脈畸形和腦血管狹窄等腦內隱疾,就猶如腦內的「計時炸彈」,或會在無預兆的情況下爆發。」藍醫生直言,腦動脈瘤破裂的病人,有三分一未送到醫院已經死亡,三分一會有永久傷殘!

普查計劃  揪出計時炸彈
而四十六歲的黃先生,可算是小數的幸運兒:「發病當日,我突然覺得頭痛欲裂,同時有頭暈、噁心及昏睡徵狀,需即時入院。」檢查後發現不僅頭顱內蛛網膜下出血,腦部前交通動脈更有一個四毫米闊的動脈瘤,「醫生話動脈瘤很大機會再爆,導致第三次中風,建議我立即進行手術結紮。」成功拆彈的黃先生臭說手術後不到一個月已完全康復,可回復正常工作!
藍醫生表示,平均每一百人就有一至兩個患上的腦動脈瘤,確切成因未明,但估計與高血壓及吸煙有關。「其實中風並非無可避,只要透過全面的心臟及腦血管病普查,包括心電圖檢查、心臟、頸血管及腦血管超聲波、腦部及腦血管磁力共振檢查等,有助及早偵測出潛在風險,防患未然!」研究發現,心臟問題與中風息息相關,因此心電圖檢查在中風普查中,擔當一個重要角色。

全方位心、腦血管病評估
預防中風,首要是加強對腦血管病的關注。專家建議除了高危人士外,年過四十1的健康人士也應及早接受跨專科的心臟及腦血管病普查。一旦發現心血管或腦血管問題,亦可透過藥物或手術治療有效預防中風,大大減低病發引起的殘障危機及生命危險!

建議檢查項目:
心電圖檢查:測試有否心律不正,讓患者可及早透過服用抗凝血藥物,預防中風
心臟超聲波:評估心臟結構、功能及心室大小,以了解心臟收縮功能及瓣膜是否正常。
頸血管超聲波:透過影像偵測頸血管是否收窄或阻塞,有助評估中風的風險。
腦血管超聲波:檢查腦部血管有否收窄或阻塞,有助評估中風的風險。
腦血管磁力共振(MRA)能顯示腦血管瘤、腦部動靜脈畸形和腦血管狹窄等有機會導致嚴重中風的潛在腦血管病,以減少腦出血的風險。

藍明權醫生提醒,腦動脈瘤破裂後如不及早醫治,即日再爆的機會是3%,一星期內會增至10%,而半年內再爆發中風的風險更高達60%

電腦掃描血管造影,能清楚顯示腦血管的異常情況。



「談笑用兵」口訣  急救中風
中風不單只會致命,更會引發連串後遺症,嚴重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所以市民除了要時刻留意中風警號外,還要緊記香港中風學會的「談笑用兵」口訣。
談:說話時突然舌頭打結、語音不清晰及語無倫次時,就要注意。
笑:笑時「依起棚牙」,若兩邊面頰不對稱,亦是另一種先兆。
用:用手用腳時有障礙。
兵:若出現上述疑似中風徵狀,應馬上「請救兵」,打999送院救治,以減低中風造成的死亡和傷殘風險。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應向神經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7/02/2013

甚麼是動脈粥樣硬化栓塞?它如何引致中風?

1.      脂肪慢慢積聚在血管內壁上。這個過程一般長達數年之久。
2.      脂肪斑塊愈積愈多,使血管壁變厚、管腔收窄,脂肪斑塊的表面形成一層薄膜。這個過程歷時甚久。
3.      當薄膜破裂,導致血凝塊形成,而血凝塊可能會阻塞血管。這現象是突發性的。





動脈粥樣硬化栓塞引致中風的另一個途徑

1.      當血凝塊的一小部份剝落,並流入通向腦部的主要血管,便可能引致中風
2.      剝落的血凝塊在小血管內被卡住。
3.      結果通往腦部的血流受阻,令到受影響區域的腦細胞死亡。



動脈粥樣硬化栓塞導致的其他疾病

除中風以外,動脈粥樣硬化栓塞還會導致心臟病發和周邊動脈病變。患者最終出現哪一種疾病,取決於受影響血管所處的位置。

·         心臟病發:其學名是心肌梗塞,是指心臟組織(心肌)缺乏帶氧血液,因而壞死。
周邊動脈病變:這是供給身體血液的動脈收窄所致,較常發生於腿部,病情會持續惡化,嚴重者甚至需要截肢。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應向神經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參考資料: www.brain-spine.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