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9/2012

Intervertebral disc replacement procedure


1. The patient takes a supine position and is under general anesthesia. A small incision is made at the anterior of the neck.

2. With the assistance of microscope and various surgical instruments, neurosurgeon removes the degenerative cervical disc from the patient.

3. Then, surgeon uses special surgical instruments to prepare a site on the bone of cervical vertebrae for implantation of the cervical artificial disc.

4. Finally, the cervical artificial disc is implanted; replacing the degenerative disc and thus the motion of the neck is maintained.

5. The incision is finally closed with suture and the surgery is completed.

Patient should always consult their doctors’ opinions when choosing suitable cervical artificial disc.

Reference information: www.neuropainhk.org , www.brain-spine.com.hk

It is not intended as medical advice to any specific person. If you have any need for personal advice or have any questions regarding your health, please consult your Doctor for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6/26/2012

The structure of vertebral column


Vertebral column composes of 33 vertebra (spinal column bones) including 7 cervical, 12 thoracic, 5 lumbar and 5 fused sacrum and 4 fused coccyx. Its major function is to support the body and protect the spinal cord.

The 7 cervical vertebra are separated by fibrous tissue, i.e. intervertebral disc. This disc gives spine the flexibility to move and absorb shock during body movement.

The vertebrae encircles and protects your spinal cord. Nerves branching from the spinal cord pass through openings in the vertebrae to other parts of your body. This gives your body sensation and enables your body to perform different activity and motion.

Intervertebral disc degeneration
As intervertebral disc loses their water content because of disease or age, they lose their height and bring vertebrae closer together. The consequence is weakening of the shock absorption properties of the disc and a narrowing of the openings for the nerves in the sides of the spine. Additionally, a loss of intervertebral disc height may cause the formation of bone spurs, which can push against your spinal cord and/or nerves.

When a intervertebral disc ruptures in the cervical spine, it puts pressure on one or more nerve roots or on the spinal cord, causing pain and other symptoms in the neck and arms.


Reference information: www.brain-spine.com.hk , www.neuropainhk.org

It is not intended as medical advice to any specific person. If you have any need for personal advice or have any questions regarding your health, please consult your Doctor for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6/22/2012

微創腰間神經減壓術


手術過程

1. 患者以倘臥姿態接受手術,醫生首先為患者進行全身麻醉,在腰部開一小切口並植入一幼小管導;
2. 透過幼小管導,並在手術顯微鏡及外科專門儀器的輔助下,醫生利用鉗子除去病變的腰椎椎間盤;
3. 醫生清除病變的組織後,便把先前植入的小管導移除,待醫生逐層縫合切口後,手術即告完成。

手術風險

臨床實驗及科學數據顯示,此項手術的風險是有限的,但如其他的外科手術,所涉及的風險也會因人而異。有關手術的風險詳情,請向你的醫生查詢。

復康注意事項

  • 患者初期感到傷口出現輕微痛楚屬正常現象,隨著神經慢慢復原,痛楚也會逐漸減少。
  • 麻醉藥過後,患者可以在醫護人員的指示下嘗試下床。
  • 患者可逐步增加步行量,宜先作短距離步行,從床邊出發至病房門口,繼而慢慢增加步行的距離。
  • 飲食方面,患者可能最初須接受靜脈液體注射,但隨著體質及胃口恢復後,日常飲食也可以回復正常。
  • 病人一般須留院一至數天,但也須視乎病情進展。
  • 若發現傷口出現紅腫及滲水的跡象,應立即向有關醫生查詢。


病人應保持均衡飲食以攝取不同的營養,由於康復期間的活動量減少,應避免食用油膩、難消化、高卡路里但營養低的食物。

參考資料 :  www.brain-spine.com.hk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應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6/20/2012

人工頸椎間盤植入手術




  • 針對椎間盤病變,其中一種最新的治療方法為人工頸椎間盤系統植入手術。人工頸椎間盤是一種人造的植入式手術儀器,用以模仿人體頸送的椎間盤。手術的原理是以人工頸椎間盤取代病變後突出的椎間盤,使脊髓神經在病變的椎間盤(即壓力的來源)移除後不再受壓,以舒緩症狀及痛楚。
  • 由於人工頸椎間盤能隨頸部的活動自然移動,所以能避免一般融合手術令每節頸椎的壓力增加的情況。
  • 跟傳統須取自體骨的手術比較,病人手術後傷口的痛楚是大大減低。
  • 有些類型的人工頸椎間盤所採用的物料能與磁力共振相容,減低對磁力共振的影像的影響,方便手術後的跟進。病人應徵詢醫生的意見,選擇這些類型的人工頸椎間盤。


參考資料 : www.brain-spine.com.hk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應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6/18/2012

甚麼是動脈粥樣硬化栓塞?它如何引致中風?


1. 脂肪慢慢積聚在血管內壁上。這個過程一般長達數年之久。
2. 脂肪斑塊愈積愈多,使血管壁變厚、管腔收窄,脂肪斑塊的表面形成一層薄膜。這個過程歷時甚久。
3. 當薄膜破裂,導致血凝塊形成,而血凝塊可能會阻塞血管。這現象是突發性的。



動脈粥樣硬化栓塞引致中風的另一個途徑
1. 當血凝塊的一小部份剝落,並流入通向腦部的主要血管,便可能引致中風。
2. 剝落的血凝塊在小血管內被卡住。
3. 結果通往腦部的血流受阻,令到受影響區域的腦細胞死亡。

動脈粥樣硬化栓塞導致的其他疾病
除中風以外,動脈粥樣硬化栓塞還會導致心臟病發和周邊動脈病變。患者最終出現哪一種疾病,取決於受影響血管所處的位置。
心臟病發:其學名是心肌梗塞,是指心臟組織(心肌)缺乏帶氧血液,因而壞死。
周邊動脈病變:這是供給身體血液的動脈收窄所致,較常發生於腿部,病情會持續惡化,嚴重者甚至需要截肢。

參考資料 : www.brain-spine.com.hk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應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6/12/2012

常見的頭痛種類有哪些?


約六成以上的人每個月會經歷至少一次頭痛,雖然沒有伴隨其他異狀,但卻不可忽略,這可能是一些嚴重疾病的表徵,像是腫瘤、血腫或腦膜炎就會因為在顱內敏感的組織中擴張或發炎而引發疼痛。你知道日常發生的頭痛種類有哪些嗎?



張力性頭痛
約占所有頭痛者的90%,發生原因目前無法明確掌握,一般來說,患者會因為壓力增加而加重疼痛感,可能會有慢性壓抑、焦躁或者服用止痛藥過量的現象。張力性頭痛沒有明顯的前驅症狀、頭痛主要沿著兩側擴散。發作時間可能是每天或間歇性,也可能持續數小時到數天時間。

張力性頭痛的治療法
必須採取保守性的治療方法,以冷敷先降低壓力,同時採用規律的運動及放鬆治療法。如果是藥物治療,必須先判斷病症屬於偶發性還是慢性,可以採用不易上癮的止痛藥劑與肌肉鬆弛劑治療。而慢性、張力性頭痛比偶發性頭痛更難治療,可能還需要加上抗憂鬱劑甚至心理治療才行。

偏頭痛
約有6% 頭痛是屬於偏頭,偏頭痛發病的原因目前無法完全掌握。一般說來,女性比較常出現偏頭痛的毛病,約多出男性3倍的機率,這可能跟女性荷爾蒙動情素有關,尤其是30歲左右的女性更容易有這類毛病。偏頭痛的特點是搏動性疼痛,而且常常伴隨著噁心及嘔吐症狀。每個月可能發作1-10次不等,每次發作時間可能持續4-24小時。

參考資料 : www.brain-spine.com.hk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應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6/08/2012

水冷式射頻治療骶髂關節痛


骶髂關節症候群是低腰背疼痛一種常見原因。多個研究表明,15%-25%的低腰背疼痛是由於骶髂關節痛所致。骶骼關節痛是坐骨神經痛一種,臨床上容易與L5-S1節段的椎間盤突出混淆。只是痛楚的根源未必能透過磁力共振造影或X光檢查得到,故患者一般會誤以為是風濕或被歸類為坐骨神經痛患者,而無法獲得適當治療。



患者通常腰背部痛楚難忍,在早晨或久坐後尤甚,患者多數以坐骨神經痛就診。通常都會給予保守治療,如臥床休息,使用消炎止痛藥及物理治療等。若病情持續3個月以上不見改善,就要考慮其他治療措施如介入,微創手術或手術治療。

甚麼是水冷介入射頻技術?
水冷介入射頻技術是目前唯一治療骶骼關節痛的介入微創技術。

療程分兩部份,首先是準確地找出痛楚的根源,醫生先在患者患處注射適量麻醉藥,如果患者在1至3天後麻醉藥力消失時,患處的疼痛感回復,則可確定痛楚的根源,然後進行第二部份的水冷介入射頻技術治療。治療時以導管把一支幼針引入骶骼關節,並利用幼針前端長3毫米的發熱部位,以電流發送脈衝射頻來阻斷滿佈骶骼關節的感覺神經,終止痛楚感覺輸送至腦部。

由於高電流令幼針前端受熱範圍產生熱力中心溫度約有攝氏60度,故能更有效快捷地把骶骼關節的全部感覺神經傳送功能阻斷。與此同時,幼針管內不斷有水流引入,以此冷卻幼針餘下部份使之不發熱,避免高熱力影響其他身體組織 。

參考資料 : www.brain-spine.com.hk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應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6/06/2012

神經膠質瘤 一般體檢難發現


愛德華甘迺迪所患的神經膠質瘤(Glioma),源自膠細胞,膠細胞是腦組織中的支持性組織。較常見的嚴重神經膠質瘤,包括星狀細胞瘤(Anaplastic Astrocytoma)及多型性神經膠母細胞瘤(Glioblastoma Multiforme)。美國神經科醫生泰勒(Lynne Taylor)稱,前者生長速度較慢,病人有機會存活約3年,但後者的病人通常只剩9至12個月命。


左頂葉生瘤 恐影響說話記憶

香港仁安醫院腦(神經)外科專科醫生藍明權向本報表示,本港每年約有70人被診斷出患有神經膠質瘤,它在腦癌中算是常見。藍醫生稱,這種腫瘤並沒有 預防方法,因一般身體檢查都不會進行腦掃描,故腦腫瘤通常都難以察覺。

若能在早期發現,醫生可根據腫瘤於病人腦內生長的位置進行切除,並以電療及化療醫 治;但若腫瘤末期始發現(四期),癌細胞通常都已擴散到腦內其他部分,病人一般都只會剩半年命,每100病人中,只有5個四期腦癌的病人可醫得好。藍醫生 指,愛德華甘迺迪的腦腫瘤生於左頂葉,那是大腦的語言區,恐會影響患者的判斷力、記憶力及說話能力。

參考資料 : www.mingpao.com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應向神經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