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2/2014

中風高危期

 


近來天氣忽冷忽熱, 有神經科專家警告,氣溫由暖急劇轉冷,慢性病患者難以適應,血壓容易颯高,每年十一月及一至二月,均是中風高峰期。中風除了半身乏力及口齒不清等典型徵狀 外,頸痛及視力短暫模糊亦是危險徵兆。曾有四十歲男教師突然頸痛及半身麻痺,入院檢驗方知頸動脈及腦血管栓塞,至今中風一個多月,仍未回復左手功能,需緊 密康復治療才有望重拾教鞭。


中年應定期檢查心腦血管
仁安醫院神經外科專科醫生藍明權指,全港每年有二萬六千多人中風,每年十一月天氣轉冷,及一至二月氣溫驟降,均是中風高危期,「天氣由暖變凍,血壓會突然颯高,特別多中風爆血管個案。」


頸痛也是中風徵狀, 一名四十歲男教師月前突然頸痛,及後左邊身麻痺及口齒不清,入院檢查發現右腦缺血性中風,右側頸動脈有血塊阻塞,要持續半年服抗凝血藥及做物理治療。左腳 雖已活動正常,可以走路,但左手活動能力較差,無力拿水杯,也暫不能打字,預料有一半機會完全康復。患者沒有定期身體檢查,中風後才發現有高血壓、高膽固 醇及糖尿病,這均是中風高危因素,建議中年人士應定期做心腦血管及頸動脈檢查。


此外,心房顫動病人有百分之七至一成機會併發中風。五十歲的陳先生健康一直良好,但近半年持續心跳不規則,至出現右邊身乏力才求診,入院後檢驗方發現左腦輕微血管栓塞。原來他病發前三個月其視力已短暫模糊,突然眼前一黑,一分鐘才回復正常。



資料來源: www.brainspine.com.hk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神經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10/15/2014

日本腦炎 / 流行性乙型腦炎 Japanese Encephalitis / Epidemic Encephalitis B

 
 
 
 
 
 
 
 
 
 
 
 
 
 
 
日本腦炎病毒的宿主是豬隻或野生雀鳥,而主要病媒是三帶喙庫蚊,庫蚊在叮咬過帶有日本腦炎病毒的豬隻或野鳥後,身上就帶有該些病毒;庫蚊再叮咬人類,人類就可能被感染日本腦炎。


病徵:
日本腦炎發病的潛服期為四至十四天。病情輕微者出現無力、發燒及頭痛症狀。病情嚴重者則病發得快,並出現頭痛、高燒、頸部僵硬、神志不清、昏迷、震顫、抽搐(特別是幼童)及癱瘓等症狀。患者有可能出現腦膜炎等嚴重病癥,
死亡率可高達三成。

 
成因:
日本腦炎是經由庫蚊傳播,並不會人傳人,因為人類即使染病,體內的日本腦炎病毒也不會像豬隻或野鳥般多,故蚊子叮咬了患者後,再叮人的傳播風險不大。

 
預防方法 :
預防日本腦炎,應採取防蚊措施,避免給蚊子叮咬。準備前往此病流行地區如越南、柬埔寨、緬甸、印度、尼泊爾及馬來西亞的人士,更應加倍注意。應避免前往郊外,或穿著長袖衣服及準備蚊怕水。

 
治療方法:
日本腦炎並無特定的治療方法。醫生一般對患者施以支援性治療。
此病的死亡率為百分之五至三十五,康復者可能有神經系統的後遺症。
 
是否有季節性? 
 
藍明權  神經外科醫生

 
 
 
 
 
參考資料: www.brain-spine.com.hk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神經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10/14/2014

水冷式射頻的原理

水冷式射頻治療椎間盤源性疼痛的原理

椎間盤源性痛症是由於一個 或多個椎間盤的退化性病變(如髓核紊亂,纖維環撕裂或終板病變)。正常纖維環內沒有痛楚神經,但椎間盤纖維環撕裂後,痛楚神經末稍會伸延至纖維環內。當椎 間盤受壓及退化,便會刺激纖維環後緣內的神經末梢,導致難以忍受的低腰背痛。水冷射頻能幅蓋纖維環後緣內的多餘的神經末梢,而溫度可精確可控,因此能安全 地封閉新生的痛楚神經末稍。同時大面積的射頻能量作用於椎間盤內可引起椎間盤的皺縮,達到椎間盤減壓的效果。兩者的協同作用即可緩解患者的疼痛。





整個手術毋需全身麻醉。醫生在影像學的説明下將兩支幼如筆芯的水冷電極針送入椎間盤後緣,啟動能量輸送後保持20分鐘即可。手術全程醫生會同患者溝通,確保手術的效果。 


手術完成後,患者休息後當天即可出院。


參考資料 : www.brain-spine.com.hk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神經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10/09/2014

放血急救中風? 千萬不要試!



除心髒病外,中風同樣是可瞬間奪人性命的「隱形殺手」。網上流傳「放血急救法」,聲稱用針刺破中風者的十只手指頭,令每指滴出血來,即可救醒患者,更指刺 破中風者的耳珠,能令出現嘴歪徵狀的患者「恢復原狀」。但腦外科專科醫生藍明權指出,放血急救法並無醫學根據,更隨時令患者傷上加傷!


藍醫生稱,中風分為兩類,包括缺血性中風及出血性中風,後者俗稱「爆血管」,大多因高血壓引起,但所謂的放血急救法不但無助於降低病患者的血壓,反而可能 令其血壓因受刺激而上升,「你刺激佢,佢再爆多啲,再流多啲血,咁會令病人仲危險。」他亦指出,該急救法對缺血性中風病人的病情同樣毫無幫助。


藍又呼吁讀者不要誤信網絡謠言,胡亂對中風者施行該急救法,反而應先讓患者側臥在平地,確保其呼吸暢順後再立刻召救護車,讓患者於「黃金三小時」內盡快接受適當治療,才能真正拯救患者。


藍明權 神經外科醫生



資料來源: the-sun.on.cc/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神經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10/08/2014

何謂失眠?



醫學上對失眠的定義是:難以入睡、持續睡眠、隔天清晨醒來汲有睡飽的感覺。失眠是一種症狀而非疾病,必需先找出潛在的病因加以治療,而不是只有治療失眠的症狀而已。

美國國家健康組織〔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把失眠症依病程時間分為短暫性失眠〔短於一星期〕、短期性失眠〔1-3星期〕及長期性失眠〔超過3星期〕。


1.      短暫性失眠:
遇到重大壓力〔如考試或競賽〕、情緒上的激動〔如興奮或憤怒〕等都可能會失眠。而跨越時區旅行造成的時差反應也會對睡眠有所影響。

2.      短期性失眠:
病因和短暫性失眠有些雷同,但時間較長。有人在喪偶、離婚、生命中出現重大變數時,會造成情緒上的衝擊,平復所需要的時間可能長達數星期。

3.      長期性失眠:
這類失眠患者必須到失眠門診求診才行,病史有些達數年或數十年之久,必須找出潛在病因才有治療的希望。


失眠的主要原因:

心理因素
擔心、焦慮、恐懼、抑郁或興奮等,都會形成心理上的負擔,造成失眠。

睡眠環境問題
臥房太熱、太冷或通風不良、床墊不適等,可能無法睡得舒服而影響睡眠品質。

不良的睡前習慣
睡前忙著處理公事、思考、運動、抽菸等。

疾病引起的失眠
如果因為心髒衰竭所引起的呼吸急促、胃酸逆流進入胸膛、肺氣腫或氣喘造成呼吸困難、長期咳嗽、前列腺腫大造成頻尿現像,或是關節炎引起的疼痛等,也可能引起失眠。




參考資料: www.brain-spine.com.hk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神經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9/30/2014

小心腦病者服藥過量



服食過量防止抽筋藥物,病人輕則身體疲累,神志迷糊,嚴重者更會抑制呼吸,陷入昏迷,甚至死亡。腦外科專科醫生指出,因腦科疾病而神志不清的病人,即使服過量藥物導致不適,亦不懂得向醫護人員反映,令到事件遲遲未被揭發,對病人造成更深的傷害。

腦外科專科醫生藍明權指出,「苯巴比妥」是防止抽筋藥物,患有癲癇症、或因腦瘤、腦部血管異常、腦創傷、中風等腦部疾病,而導致間歇性抽筋的病人,均需要長期服用防止抽筋藥物。兒童一般每次服用劑量為三十毫克;成人每次服用二百毫克已屬高劑量。

藍明權解釋,由於不知道是次死亡的七十歲女病人,原本需要服用的劑量是多少,因此難以判斷她超標服用了多少劑量藥物。不過就一般情況而言,劑量愈高,副作 用便愈大。由於「苯巴比妥」有鎮靜作用,若果病人被過分鎮靜,會出現疲累、神志不清、呼吸困難等副作用,最嚴重會抑制呼吸,甚至引致死亡。


呼吸不順嚴重可昏迷 藍明權指,病人如連續過量服用兩至三次,藥物累積在身體,便會開始出現副作用,「但如果個病人本身已經好差,神志唔太清醒,就唔識同醫生講佢有咩唔妥。」

腦外科專科醫生黃震遐指出,過量服用「苯巴比妥」,輕則出現渴睡、呼吸不順、吞嚥困難、膀胱炎、尿道炎等,嚴重可以令到病人昏迷。





資料來源: orientaldaily.on.cc/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神經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9/24/2014

射頻治療慢性神經痛 - 慢性神經痛症,長期痛症



慢性神經痛症, 又稱頑固或長期痛症, 凡身體上任何部位疼痛或痹痛持續三個月或以上皆屬頑痛患者。與急性疼痛不同,慢性疼痛是一種疾病,所以要治療的是疼痛本身。香港每十人中便有一人(約七十 萬人)為頑痛患者,中大香港健康情緒中心於2005年發表研究報告,五成港人在過去一年至少患有一種頑固痛症。


射頻治療慢性神經痛原理

射頻(Radiofrequency)已在全球廣泛應用於慢性痛症的治療,醫生利用特殊的電極針將射頻能量傳送到需要治療的神經。此射頻儀器能在細小的範 圍產生可準確調控的熱力/溫度。如果把此射頻投放於於神經線或節等部位,便能消除神經傳送痛楚信號的能力,從而達到治療慢性痛症的目的。這步驟亦可稱作「 射頻神經阻隔治療」(Radiofrequency neurolysis)。


射頻手術是一種微創介入治療手術

手術由專業醫生進行,整個手術一般在局部麻醉下施行。醫生在X光透視的指引下將射頻電極針置放於目標神經。目標通常是接近痛楚源頭,但不影響手腳活動和感 覺的細小神經線。醫生會經射頻針利用微量電波測試神經線位置,確定位置正確又沒有影響手術活動和感覺後,才釋放射頻能量。通常5分鐘內即可完成神經阻隔的 目標,疼痛信號被阻斷,患者通常立即感覺痛症得到舒緩。 


射頻治療慢性痛症

大多數局部慢性痛症,如果能找出痛楚源頭,而源頭又不容易清除,都可以考慮用射頻手術來治療,您的醫生可以決定您是否適合射頻手術。通常醫生可使用注射局 部麻醉藥的方法(又稱藥物神經阻隔diagnostic nerve block)的方式來決定您是否適合射頻手術及判斷落針位置。 



參考資料 : www.brain-spine.com.hk/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神經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9/23/2014

脊椎手術 - 水球脊椎骨折復位手術

針對脊椎骨折的治療及修復,香港八年前開始引入水球脊椎骨折復位手術(Kyphoplasty)。方法是通過背部兩個小於1釐米的傷口,將連接水球 的小型金屬導管導入骨折部位,然後打漲水球,撐起壓扁了的脊骨。接着移走水球,在撐開的空間灌注骨水泥,待數分鐘後骨水泥硬化,脊骨便會重新復位、回復支 撐力。







手術適用於因骨質疏鬆或腫瘤引至脊骨壓迫性骨折的患者,惟必須在骨折未硬化之前進行。相比傳統開放式手術,其好處是創傷少、復原快,可同時修補多個骨折部位,達至止痛和改善駝背的效果。患者平均24小時內便可出院,康復後可如常走動。




手術的作用是治標,要預防質疏鬆症引致的骨折,必須透過攝取足夠鈣質及維他命D、加強運動、戒煙和避免酗酒,再配合藥物治療,從而強化骨質,減低骨折風險。



參考資料: www.brain-spine.com.hk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神經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9/17/2014

憂鬱症的治療

憂鬱症症狀是多樣化的,隨著憂鬱症輕重程度、病程與年齡等因素而不同。常見的憂鬱症症狀如下:

 
 
生理症狀
胃口變差、食慾減退或增加、體重明顯減輕或增加、失眠、嗜睡、極度疲勞、缺乏能量、反應激動或遲緩、性慾降低、頭痛、頭昏、眼睛疲勞、眼角酸痛、口渴、頸部酸痛、胸悶、呼叫不暢、胸痛、腹脹、頻尿、身體酸痛、盜汗、便秘等。

心理症狀
憂 鬱、心情沮喪、無助、易傷感流淚、激動易怒、害怕、恐懼、寂寞、無聊、冷淡、滿足感減少、意興闌珊、失去幽默感、悲觀、感到罪惡感或無價值感、容易感到挫 折、社交退縮、健忘、思考與注意力減退、決斷力變差、猶豫不決、意志喪失、工作效率差、出現自殺意念及行為、胸部沈重、苦悶、強迫回想往事等。
 
憂鬱症的治療
80%憂鬱症患者經過妥善的治療後,可以恢復正常的生活。常用的憂鬱症治療方法如下:

1.      藥物治療
抗憂鬱劑、鎮靜劑、安眠藥、抗精神病藥物。

2.      心理治療
改變不適當的認知、思考習慣或行為。心理方面的治療神經外科醫生查詢

3.      運動
運動有益憂鬱症患者,可以使心情得到放鬆,而陽光中的紫外線多少也能改善心情,所以,有機會就多曬曬太陽吧。

4.      好的生活習慣
規律與安定的生活作息是憂鬱症患者最需要的,早睡早起,保持身心愉快,不要陷入負面情緒中,可以培養聆聽音樂的習慣,試著以愉悅的心情面對每一天,凡事應該抱持積極樂觀的態度。

 
 
 
 
參考資料: www.brain-spine.com.hk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神經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9/16/2014

憂鬱症症狀



憂鬱症是一種低潮情緒揮之不散的心理疾病。人的一生中或少都會碰到挫折與壓力,情感因素、家庭因素、經濟因素、工作困擾等壓力事件,都可能造成情情緒無法 有效抒解,久而久之就會產生憂鬱情緒。多數人在情緒低落一段時間後可以再度開朗起來,但是少數人卻因為遺傳或個性因素,加上缺乏適當的情緒調節,使負面情 緒延伸成為一種病態心理狀態,因此產生無法脫離的低落情緒。



憂鬱症的症狀
憂鬱症症狀是多樣化的,隨著憂鬱症輕重程度、病程與年齡等因素而不同。常見的憂鬱症症狀如下:

生理症狀
胃口變差、食慾減退或增加、體重明顯減輕或增加、失眠、嗜睡、極度疲勞、缺乏能量、反應激動或遲緩、性慾降低、頭痛、頭昏、眼睛疲勞、眼角酸痛、口渴、頸部酸痛、胸悶、呼叫不暢、胸痛、腹脹、頻尿、身體酸痛、盜汗、便秘等。

心理症狀
憂鬱、心情沮喪、無助、易傷感流淚、激動易怒、害怕、恐懼、寂寞、無聊、冷淡、滿足感減少、意興闌珊、失去幽默感、悲觀、感到罪惡感或無價值感、容易感到 挫折、社交退縮、健忘、思考與注意力減退、決斷力變差、猶豫不決、意志喪失、工作效率差、出現自殺意念及行為、胸部沈重、苦悶、強迫回想往事等。






參考資料: www.brain-spine.com.hk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神經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