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7/2018

你是那類頭痛呢?





約六成以上的人每個月會經歷至少一次頭痛,雖然沒有伴隨其他異狀,但卻不可忽略,這可能是一些嚴重疾病的表徵,像是腫瘤、血腫或腦膜炎就會因為在顱內敏感的組織中擴張或發炎而引發疼痛。你知道日常發生的頭痛種類有哪些嗎?



張力性頭痛
約佔所有頭痛者的90%,發生原因目前無法明確掌握,一般來說,患者會因為壓力增加而加重疼痛感,可能會有慢性壓抑、焦躁或者服用止痛藥過量的現象。張力性頭痛沒有明顯的前驅症狀、頭痛主要沿著兩側擴散。發作時間可能是每天或間歇性,也可能持續數小時到數天時間。



張力性頭痛的治療法
必須採取保守性的治療方法,以冷敷先降低壓力,同時採用規律的運動及放鬆治療法。如果是藥物治療,必須先判斷病症屬於偶發性還是慢性,可以採用不易上癮的止痛藥劑與肌肉鬆弛劑治療。而慢性、張力性頭痛比偶發性頭痛更難治療,可能還需要加上抗憂鬱劑甚至心理治療才行。



偏頭痛
約有6% 頭痛是屬於偏頭,偏頭痛發病的原因目前無法完全掌握。一般說來,女性比較常出現偏頭痛的毛病,約多出男性3​​倍的機率,這可能跟女性荷爾蒙動情素有關,尤其是30歲左右的女性更容易有這類毛病。每個月可能發作1-10次不等,每次發作時間可能持續4-24小時。




資料來源: www.brainspine.com.hk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神經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3/01/2018

患脫髓鞘疾病 冷熱不分無故刺痛

芷妍患上的罕見病「脫髓鞘疾病」(demyelinating diseases),是神經系統疾病一種,分先天性及後天性,全球每1,000人約有1人有機會患上先天性脫髓鞘疾病,原因未明,暫時無法根治;最常見的後天性脫髓鞘疾病則較多由糖尿病引起,糖尿病患者約有一至兩成會引發此病。

神經外科專科醫生藍明權表示,每條幼細的神經線都有髓鞘(myelin)保護,當髓鞘細胞脫落,神經線沒有保護下,就會影響訊息傳遞效能,脫髓鞘疾病會影響腦部、脊髓或周邊神經的神經線。視乎影響哪組神經線,病者會出現不同種類的症狀,例如若影響活動神經細胞,會令患者手腳活動有困難,手腳無力,甚至肌肉不受控制出現痙攣、抽搐等;但若專責「感覺」的神經細胞受該病影響,會麻木、喪失感覺,例如冷熱不分及感覺不到季節變化,有時某些部位則過度敏感,沒來由的觸發刺痛、神經痛,飽受煎熬。

若病況輕微,患者只是感覺上或活動上較差,但仍可應付日常生活,但最嚴重者可能喪失自理能力,要坐輪椅或用呼吸機協助。有些嚴重個案,若患者負責心跳、呼吸、腸臟活動的自主神經細胞受疾病影響,可能會心跳紊亂、腸臟蠕動欠佳引致便秘、大小便失禁,且該病可同時影響幾組神經。

醫生首先會了解病人的病史,包括發病時序,有否其他引發疾病的原因;第二步進行臨床身體檢查,包括病人活動能力、身體感覺能力,以及驗血;第三,進行磁力共振測試病人的神經線有否受壓,以及進行神經線傳導測試,檢查神經線或神經末梢是否出現問題。部份病人需要驗血檢查遺傳因子及其他內分泌情況。

該病成因分為先天性遺傳因子問題,或後天免疫系統失調,令自己身體攻擊破壞髓鞘細胞,或由外來疾病如病毒感染、內分泌問題,包括甲狀線、風濕性疾病,都會引發破壞神經細胞的疾病。患先天性脫髓鞘疾病的機會是千分之一,暫無藥根治。藍明權解釋:「脫髓鞘疾病講數量可以好多,最常見係糖尿病引起嘅脫髓鞘疾病,糖尿病患病約有一至兩成會引發此病。」他表示,若找到發病原因,醫治源頭是可以痊癒的,如內分泌疾病引起,可以調理內分泌;如免疫系統疾病引起,可施抗免疫藥。

對先天性患者的治療,如出現痛症,則施藥減少痛楚;肌肉痙攣或乏力,會協助病人做物理治療拉筋,施藥放鬆肌肉。而貝可芬這藥物可減少肌肉收縮及痙攣的問題,輕微患者可口服,嚴重痙攣患者影響手腳協調,須將藥物注射入脊髓附近,如需要不停注射,便要在病人體內置入一個電泵,放入藥水,電泵會24小時將微量藥水泵入病人脊髓附近,令患者放鬆肌肉。

電泵儲存的藥水每次可用約一周,當藥水將近用完,電泵會發出指示,病人就要找醫生加藥入電泵。電泵的電力可維持數年,當電力耗盡就要整個電泵更換。電泵外型與心臟起搏器相似,「一個盒咁放喺皮下,換時要開皮膚更換。」

藍醫生續稱,脫髓鞘疾病需要全面治療,包括藥物、物理治療,因為傷殘影響,病人需要別人照顧,如社工、家居護理協助。此外,這屬於比較長期的病患,病人或需要心理輔導,協助他適應日常生活。


脫髓鞘疾病簡介:
發病率:一千分之一,有一至兩成糖尿病人會引發此病
病因:分為先天性及後天性,後天性可因免疫系統失調、病毒感染、內分泌引發
病徵:視乎受影響的神經細胞,出現痙癴、喪失感覺或過度敏感、心跳紊亂、便秘甚至失禁
確診方法:了解病人的病史包括發病時序、臨床身體檢查;磁力共振測試、神經線傳導測試;部份病人須驗血檢查遺傳因子及內分泌情況
治療方法:先天性患者暫無法根治,須長期治療;後天性患病可針對源頭治療便可痊癒















參考資料 : http://hk.apple.nextmedia.com/realtime/breaking/20160613/55219413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神經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22/2018

憂鬱症的治療

憂鬱症症狀是多樣化的,隨著憂鬱症輕重程度、病程與年齡等因素而不同。常見的憂鬱症症狀如下:
生理症狀

胃口變差、食慾減退或增加、體重明顯減輕或增加、失眠、嗜睡、極度疲勞、缺乏能量、反應激動或遲緩、性慾降低、頭痛、頭昏、眼睛疲勞、眼角酸痛、口渴、頸部酸痛、胸悶、呼叫不暢、胸痛、腹脹、頻尿、身體酸痛、盜汗、便秘等。


心理症狀

憂 鬱、心情沮喪、無助、易傷感流淚、激動易怒、害怕、恐懼、寂寞、無聊、冷淡、滿足感減少、意興闌珊、失去幽默感、悲觀、感到罪惡感或無價值感、容易感到挫 折、社交退縮、健忘、思考與注意力減退、決斷力變差、猶豫不決、意志喪失、工作效率差、出現自殺意念及行為、胸部沈重、苦悶、強迫回想往事等。 

 
憂鬱症的治療

80%憂鬱症患者經過妥善的治療後,可以恢復正常的生活。常用的憂鬱症治療方法如下:

1.      藥物治療
抗憂鬱劑、鎮靜劑、安眠藥、抗精神病藥物。

2.      心理治療
改變不適當的認知、思考習慣或行為。心理方面的治療神經外科醫生查詢

3.      運動
運動有益憂鬱症患者,可以使心情得到放鬆,而陽光中的紫外線多少也能改善心情,所以,有機會就多曬曬太陽吧。

4.      好的生活習慣
規律與安定的生活作息是憂鬱症患者最需要的,早睡早起,保持身心愉快,不要陷入負面情緒中,可以培養聆聽音樂的習慣,試著以愉悅的心情面對每一天,凡事應該抱持積極樂觀的態度。





參考資料www.brain-spine.com.hk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神經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13/2018

Why do I need surgery ? (2)







Preparing for surgery
You may be told to see your general practitioner before surgery to check your overall health. Tell your doctor what medications you are taking, and ask if you should stop taking any medications before surgery. 
 
o make your recovery easier, prepare your home for life after surgery. Place important things within easy reach. Remove safety hazards that might cause you to lose your balance. Arrange for someone to help you at home and around the house after surgery. You will most likely be told not to eat or drink the night before the surgery. Be sure you read and understand this entire booklet. Your surgeon is required to let you know of the potential risks, as well as benefits, of this surgery.



After surgery
Ask your surgeon about your specific recovery plan following surgery. It is important to follow your doctor’s instructions carefully to recover from surgery as quickly as possible and increase your chances of a successful outcome.
 
After surgery your surgeon may refer you to physical therapist who will teach you exercises to improve your strength and increase your mobility. The goal of physical therapy is to help you become active as soon as possible, using safe body movements that protect your neck.
Recovering from pain and surgery is an ongoing process. How fast you recover depends on your commitment to working closely with your physical therapist, and moving and exercising correctly, as recommended by your surgeon.
 
 
 
 
 
 
Reference: www.brain-spine.com.hk/
It is not intended as medical advice to any specific person. If you have any need for personal advice or have any questions regarding your health, please consult your orthopedic doctors for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2/06/2018

Why do I need surgery ? (1)




As discs lose their water content because of disease or age, they lose their height and bring the vertebrae closer together. The consequence is a weakening of the shock absorption properties of the disc and a narrowing of the openings for the nerves in the sides of the spine. Additionally, a loss of disc height may cause the formation of bone spurs, which can push against your spinal cord and/or nerves. 

When a disc ruptures in the cervical spine, it puts pressure on one or more nerve roots (called nerve root compression) or on the spinal cord, causing pain and other symptoms in the neck and arms. Living with this pain or weakness and tingling in the arms can be disabling.


Disc degeneration
With the advice of your doctor, you may have tried other treatments for some time now which did not relieve your pain or dysfunction. Or perhaps your doctor has determined that irreparable damage would result without surgery. Your doctor has recommended that you consider the PRESTIGE® LP Cervical Disc Prosthesis, which provides for motion following surgery, instead of the more common fusion procedure.


What is involved in a PRESTIGE® LP Cervical Disc System procedure?
This surgery involves the use of a new medical device, which is designed to replace the disc which sits between the vertebrae in your neck. Your disc, which is damaged or diseased, is surgically removed through an incision made in the front of the neck.

In its place, your surgeon will prepare a space and insert a PRESTIGE® LP Cervical Disc Prosthesis. The device utilizes a ball and socket design which is designed to allow for motion to be preserved.




Reference: www.brain-spine.com.hk/
It is not intended as medical advice to any specific person. If you have any need for personal advice or have any questions regarding your health, please consult your orthopedic doctors for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1/31/2018

電磁波襲兒童大腦神經- 電磁波的影響,電磁波輻射



在 香港,不少小孩子亦「一機在手」,除了用作通話外,還經常打遊戲。有兒科專科醫生指出,對於正在發育的兒童來說,手機產生的電磁波,致癌的危險性遠較成年 人為高,因此還是少用為妙。外國一些地方早已禁絕兒童使用手機,其中英國就禁止小學生用手機,避免電磁波荼毒尚未發育好的大腦神經。





 
兒 科專科醫生楊超發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小孩子身體各部分器官仍未成熟,面對相同的外來刺激,小孩所受的損害比成人更大。他以電療作比喻,強力的輻射足以殺 死癌細胞以致正常細胞,即使較弱的輻射都有可能令細胞的基因轉變,令血管或細胞產生病變,加上小孩的頭骨比成人的薄,對於手機的電磁波或輻射的抵抗力就較 低,長遠影響小孩子成長。另外,由於正處於發育時期,細胞等組織即使出現少許病變,對身體的影響亦將會隨着成長而放大。他呼籲家長限制子女使用手提電話的 時間,廠商也應該以免提裝置取代擴音器。


腦神經外科專科醫生藍明權回應查詢時認為,世衞將手機定為2B類,屬「觀察名單」之列,即是不能確定這種物質的危險性,只有04年的報告是唯一支持其致癌性的證據,但當時的手提電話與今日的款式和技術已經不同,難以作比較。

 

市民毋須過分恐慌
他指出,可以肯定的是吸煙的致癌機會比使用手機更高,加上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都沒有禁止使用手機,所以市民沒有必要因此棄用手機。不過,他補充謂,對於那些遺傳因子不穩定的人士來說,經常接觸到外來電波刺激,就會有較大機會引起病發。







參考資料 : www.brain-spine.com.hk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神經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1/24/2018

口齒不清或小中風徵兆



近年中風有年輕化迹象,曾經中風病人再次中風的機會較一般人高達15倍。俗稱「小中風」的「短暫腦缺血」是中風的先兆,徵狀包括半邊身或手腳麻痹、口齒不清等,但徵狀持續數分鐘,容易被人忽略。神經外科醫生建議市民40歲開始定期作身體檢查,找出中風潛在風險。

衞生署資料顯示,每年因中風而住院人次超過2.6萬,另有研究指出35歲至45歲男性患中風的比率,由2001年的22.1%,上升至200823.5%。而曾經中風病人再次中風的機會較一般人高915倍。

神經科專科醫生解釋,中風可以分為「缺血性中風」佔所有中風個案的七成,而「出血性中風」則佔三成,而心臟和腦血管不健康,都會引致中風。







參考資料:  成報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神經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1/16/2018

軸向腰椎椎間融合手術的好處

 

 

 相對開放式脊椎融合手術,
軸向腰椎椎間融合手術有其獨特的好處


開放式脊椎融合手術

腰椎椎間前路融合術ALIF (An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ALIF)

ALIF 是開放式手術,已用於椎間盤融合術多年。手術時,神經外科醫生會先從患者腹部正前方進入腰5骶1椎間盤,清除椎間盤,換上骨骼的代替物料。手術的好處是無 需在背部肌肉開刀以接近椎近椎間盤,減少背痛。但椎間盤正前方是大血管、腸臟及副交感神經線。手術中需撥開血管和腸臟才能進行手術,所以風險較大,若患者 以前曾進行腹部手術,風險會更高。

腰椎椎間後路融合術PLIF (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PLIF)

腰椎椎間後路融合術是傳統開放式手術。手術的好處是無需撥開血管和腸臟以清除椎間盤。但手術需切除遮蓋神經線的骨骼和暴露神經線,撥開神經線才能清除椎間盤,有機會影響神經線功能和引至神經線發炎。由於手術時背部肌肉受拉扯,有機會導致痛楚及形成疤痕。

經神經孔椎體間融合術 (Transfor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TLIF)

這手術可用微創方法進行,神經外科醫生會先從患者背部近脊椎的左或右開一個小孔,以便切除脊骨小關節及經神經孔進入椎間盤的位置。手術的好處是無需撥開血 管和腸臟以清除椎間盤。但手術需切除骨骼和暴露神經線,才能清除椎間盤,亦必需放置椎弓根鏍絲固定,有機會影響神經線功能,和引至神經線發炎。


軸向腰椎椎間融合手術是眾多微創手術的一種,手術目的包括:


  • 減少出血
  • 無需接觸或暴露神經線
    • 減少術後肌肉、關節和神經線發炎痛楚
    • 改善康復效果
    • 盡量減少住院時間
    • 盡量減少使用止痛藥


研發軸向腰椎椎間融合手術的目標是透過脊椎骶椎前的空隙進行手術,從而能盡量避免破壞重要神經線、血管及肌肉,所有手術均有風險,例如刺傷腸臟、傷口發炎及血腫。接受任何手術前請先向醫生了解詳細資料。


所有開放式或微創手術都有一定風險,包括痛楚、疤痕、出血、麻醉引致的風險、跟進手術、感染,以及身體組織,例如神經線、器官及血管受損。手術前醫生會先與你討論手術的風險及與你一同選擇合適的治療。



參考資料: www.brain-spine.com.hk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神經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1/11/2018

蛛網膜下出血 95%可腦掃描發現




神經外科專科醫生藍明權表示,蛛網膜是頭顱內用於保護腦部、形狀似蜘蛛網而命名。蛛網膜下腔位於腦底部,每100個中風患者中,約有510個是蛛網膜下出血。其中三成病人一旦出血便陷入昏迷,有性命危險。


他解釋,患者一般出現頭痛、嘔吐,95%個案可由腦掃描發現,但若沒及時封閉血管瘤,短時間內很易再出血,嚴重者可致命。即使及時止血,患者亦可能出現手腳活動受影響的後遺症。他估計今次女事主正是初入院時未有及時根治,導致血管瘤再出血。


像其他中風患者一樣,蛛網膜下出血之前都沒有徵兆,往往突然發病,患者會出現間歇頭痛,易掉以輕心。高血壓、年長、長期吸煙、家族有爆血管病歷人士均屬高危一族。


藍明權 神經外科專科醫生



資料來源: 明報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神經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1/04/2018

日本腦炎 / 流行性乙型腦炎 Japanese Encephalitis / Epidemic Encephalitis B

 
 
日本腦炎病毒的宿主是豬隻或野生雀鳥,而主要病媒是三帶喙庫蚊,庫蚊在叮咬過帶有日本腦炎病毒的豬隻或野鳥後,身上就帶有該些病毒;庫蚊再叮咬人類,人類就可能被感染日本腦炎。


病徵:
日本腦炎發病的潛服期為四至十四天。病情輕微者出現無力、發燒及頭痛症狀。病情嚴重者則病發得快,並出現頭痛、高燒、頸部僵硬、神志不清、昏迷、震顫、抽搐(特別是幼童)及癱瘓等症狀。患者有可能出現腦膜炎等嚴重病癥,
死亡率可高達三成。

成因:
日本腦炎是經由庫蚊傳播,並不會人傳人,因為人類即使染病,體內的日本腦炎病毒也不會像豬隻或野鳥般多,故蚊子叮咬了患者後,再叮人的傳播風險不大。

預防方法 :
預防日本腦炎,應採取防蚊措施,避免給蚊子叮咬。準備前往此病流行地區如越南、柬埔寨、緬甸、印度、尼泊爾及馬來西亞的人士,更應加倍注意。應避免前往郊外,或穿著長袖衣服及準備蚊怕水。

治療方法:
日本腦炎並無特定的治療方法。醫生一般對患者施以支援性治療。
此病的死亡率為百分之五至三十五,康復者可能有神經系統的後遺症。
 
是否有季節性? 
 
 
藍明權  神經外科醫生

 
 
 
 
 
參考資料: www.brain-spine.com.hk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神經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