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9/2011

人工頸椎間盤植入手術

Ø  針對椎間盤病變,其中一種最新的治療方法為人工頸椎間盤系統植入手術。人工頸椎間盤是一種人造的植入式手術儀器,用以模仿人體頸送的椎間盤。手術的原理是以人工頸椎間盤取代病變後突出的椎間盤,使脊髓神經在病變的椎間盤(即壓力的來源)移除後不再受壓,以舒緩症狀及痛楚。

Ø  由於人工頸椎間盤能隨頸部的活動自然移動,所以能避免一般融合手術令每節頸椎的壓力增加的情況。

Ø  跟傳統須取自體骨的手術比較,病人手術後傷口的痛楚是大大減低。

Ø  有些類型的人工頸椎間盤所採用的物料能與磁力共振相容,減低對磁力共振的影像的影響,方便手術後的跟進。病人應徵詢醫生的意見,選擇這些類型的人工頸椎間盤

參考資料: www.brain-spine.com.hk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應向神經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6/24/2011

腦出血, cerebral Hemorrhage

腦出血,俗稱腦部爆血管,是最危險的中風。爆血管後,血液會流到附近的腦組織,由於突然失去血液供應,腦細胞會因得不到氧氣而死亡,腦出血也會令大腦壓力增加,令大腦組織腫脹。 腦出血對病人身體的影響難以預計,關鍵在於腦袋哪個區域受損。腦出血對病人有多大損害,視乎病人腦袋哪一部份受影響,若腦出血影響到腦袋控制呼吸的部份,病人有可能要利用呼吸器協助呼吸才能生存。若受影響的區域負責控制面部肌肉,病人就會出現面部肌肉癱瘓的問題。

腦出血病徵
硬膜下出血即腦外出血。即使腦出血的中風病人生還,也有可能會出現癱瘓、神志不清或語意不清等後遺症,而且有研究發現其中近四成人會在30天內死亡。

腦出血成因
病人腦出血,主要是因為血壓高或動脈壁太薄而導致爆血管。

預防腦出血
如果有效控制血壓,停止吸煙, 控制血脂和血糖,中風的機會便會大大減少。

治療腦出血
就一般情況而言,若瘀血不多,未必一定要即時施手術清除。由於手術有一定的風險,相反瘀血有機會會自動減退,就算惡化,過程亦較緩慢。治療方式需按患者的個別情況而定。腦出血不會直接導致中風及肺炎,但病人身體轉弱,有可能容易受病菌感染。腦部受創積聚瘀血是否需要手術引流,要視乎瘀血面積、積聚的位置及瘀血積聚時間等多種因素考慮,若瘀血影響腦部神經運作,則多數會進行鑽孔引流瘀血,若瘀血沒有壓著神經系統,則不會進行手術,讓瘀血慢慢地吸收,一般需要兩、三周以上時間吸收瘀血,但若發現血塊有增大的情況,則有需要及早進行手術。


參考資料: www.brain-spine.com.hk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應向神經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6/21/2011

水刀椎間盤切洗術的原理

水刀椎間盤切洗術是一種新型的微創手術。利用高能水刀切除椎間盤髓核,解除由於椎間盤突出所引致的低腰背痛,手術使用稍粗於注射器針頭的水刀來進行。
刀頭部份高速運行的水流切洗突出的椎間盤部份或髓核,回流的水流將切除物質帶出人體,達到椎間盤減壓的目的,從而舒緩病變的椎間盤對神經的壓迫,手術完畢後,之前神經卡壓所造成的腰背或下肢疼痛很快消失。
椎間盤水刀是如何幫助患者的?
椎間盤水刀應用於椎間盤切除術,通常由骨科,香港神經外科,痛症科或脊柱香港外科醫生使用。椎間盤水刀是一種超微創的新手術方式,在普通病房,門診或者手術室即可操作。
香港神經外科醫生在影像學的幫助下,將幼如筆芯的水刀置於椎間盤,行用幼細卻高速高能的水柱將椎間盤突出的部份切洗清除,並由刀頭另一端吸出體外。整個操作只需要幾分鐘的時間,而且不需要開刀手術,完全不同於傳統的治療方法,患者不需要全身麻醉,也沒有傷口,手術後當天就可出院。

參考資料: www.brain-spine.com.hk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應向神經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6/20/2011

腦部受創, Brain Injury

嚴重的腦部受創引至死亡和傷殘的機會非常高, 所以必需及早就醫。

腦部受創病徵
腦部受創會引至短暫或永久神經失常, 嚴重的會引發頭顱內或腦內出血。

腦部受創成因
意外是腦部受創最大的原因,例如不小心跌到, 交通意外, 受襲等。

預防腦部受創
小心避免意外, 踏單車用頭盔, 留意老人家行路的安全, 都是有效減少腦部創傷的方法。

治療腦部受創治療
腦部受創積聚的瘀血是否需要手術清除,要視乎瘀血面積、積聚的位置及積聚的時間等多種因素考慮,若瘀血影響腦部神經運作,則多數會進行手術清除瘀血,若瘀血沒有壓著神經系統,則不會進行手術,讓瘀血慢慢地吸收,一般需要兩、三周以上時間吸收瘀血,但若發現血塊有增大情況,則有需要及早進行手術。


參考資料: www.brain-spine.com.hk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應向神經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6/17/2011

認識中風和小中風

甚麼是中風?中風如何發生?

當通往腦部的血流受阻,令到受影響區域的腦細胞死亡,就會發生中風中風可分為兩大類:

  • 缺血性中風:約85%中風個案皆屬缺血性中風,其成因是血凝塊阻塞通往腦部的血管。
  • 出血性中風:這是由通往腦部的血管爆裂所致。

甚麼是暫時缺血性中風 (中風)

墦供應腦部的血液暫時減少,就會出現暫時缺血性中風,俗稱小中風。小中風的症狀與中風相似,不同之處是小中風的症狀一般於24小時內消失,而且不會導致永久性的損害。然而,小中風已是一個嚴重警號,表示腦部缺血,中風可能即將發生。事實上,,有多達半數的中風個案患者事前都曾經中風或有出現小中風²

缺血性中風的根本成因,是由一種名為動脈粥樣硬化栓塞的疾病導致腦血管阻塞所引起。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應向神經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6/16/2011

腦癌, Brain Cancer

腦癌指腦內的癌症。腦內生腫瘤的話,會增加顱腔的壓力,令人頭痛。患者最好早日就醫,除了會影響腦神經外,也可能會擴散至其他部位。
腦癌病徵
腦內生腫瘤就是腦癌的徵狀。生腦瘤會增加腦內壓力,引致頭痛、 昏迷、嘔吐、抽筋、癲癇、視線不清。

腦癌成因
腦癌的成因大都不明,普遍推測由輻射、遺傳及創傷等造成。

腦癌治療
治療腦癌的方法主要包括手術切除、電療及化療三大類。隨著近年醫學技術進步,醫治腦癌的痊癒率較以前高。部份患者可能出現手腳活動能力不協調、思考混亂、吞嚥困難及說話不清等後遺症。


參考資料: www.brain-spine.com.hk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應向神經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6/10/2011

射頻治療三叉神經痛, radiofrequency therapy for trigeminal neuralgia

三叉神經痛症是常見的神經痛症,每年香港約有350個新症。女性發病機會較高。部份是因為腦血管壓著神經線,但大多數成因不明。
症狀患者會間歇性感覺一邊面劇痛,象觸電或刀割一樣,刷牙,洗面或飲食都可能引至發作。不發作時便正常一樣。


藥物治療
基本的治療是服用止神經痛的藥,很多時要長期服用。約三成病人服藥亦無效,長期仍受痛楚影響。
手術治療
當藥物不能夠控制痛楚時,應考慮以開顱骨神經線減壓手術(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放射外科治療(Gamma-knife or Cyberknife Radiosurgery),或射頻治療﹝Radiofrequency Trigeminal﹞等手術治療。
開顱骨神經線減壓手術(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此方法成效高,並即時有效,因為要全身麻醉和開頭骨,較適合年紀較輕又沒有長期病患的人仕。放射外科成效少於五成,由治療至痛楚消失需要兩天至8個月不等,而且費用昂貴。

射頻治療
射頻治療的成效高,安全並即時有效。超過八成半病人經一次治療後便沒有痛楚,而且效力持久。需然少數的病人經過幾年時間痛楚可能復發,但射頻可重複使用。
傷口只有一個小針孔於面部。射頻治療不用全身麻醉。經X光和生理誘發電位幫助下將針放置在三叉神經結。射頻治療中會利用先進的射頻儀器,在針頭的位置發出準確的熱力來麻醉疼痛的神經線,並保留感覺神經線及活動神經線。射頻治療後觀察兩小時便可恢復正常生活。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應向神經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6/07/2011

三叉神經痛, Trigeminal Neuralgia

香港的痛症病人中,近三成屬神經痛,僅次於背部的肌肉及骨骼痛症。

神經病徵
三叉神經痛會出現如電擊的針刺痛楚,多數只影響半邊面,連刷牙、咀嚼都會加劇痛楚。

神經成因
三叉神經痛多半成因是因腦血管壓住神經線。有少數是因病毒感染引至發炎,如流感病毒及梅毒。

神經預防方法
保持身體良好, 減少發炎機會。患者放鬆心情, 減少痛症對自己的影響。

神經治療
若病情較輕微,可選擇以專門醫治神經痛的藥物控制, 但藥物並沒有根治功效。如藥物未能控制病情,亦有多種微創治療的方法,包括刺針電熱治療, radio Frequency神經線減壓術, 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 和放射外科治療, radiosurgery。各種治療的成效和副作用不同,病人可以與神經外醫生一起制定最適合自己身體狀況和目標的醫治方法。


參考資料: www.brain-spine.com.hk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應向神經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5/26/2011

如果有中風的危機,需要接受哪些檢查?

臨床檢查及化驗
檢驗血糖及血液中的膽固醇水平。
量度血壓,評估血壓是否過高。
超聲波頸動脈(雙側)
是一種無創傷性的診斷技術,檢查頸部動脈是否有可引致阻塞的脂肪斑塊積聚。
檢查時需要躺著,為時約20分鐘。
磁力共振血管造影
是一種無創傷性的診斷技術,拍攝頸部及腦部的血管影像。
檢查是否有顯著的頸動脈狹窄病徵。
檢查前需注射顯影劑,並需躺著檢查為時約10分鐘。
磁力共振
是一種無創傷性的診斷技術,拍攝腦部的影像。
用於曾經有輕微中風症狀的人士。
檢查前毋須注射顯影劑,而檢查時需躺著,為時約20分鐘。
電腦掃描(血管造影)
是一種無創傷性的診斷技術,拍攝腦部及頸部的血管造影。
有助診斷中風的類別及血管有否收窄等,以製定合適的療法。
檢查時需躺著,為時約5分鐘。
控制危險因素
不論任何時候,控制引致中風的高危因素包括高血壓、高膽固醇、吸煙、糖尿病及過胖都非常重要。
改變生活習慣(包括健康飲食、多做運動、減少食用鹽分、戒煙)是有幫助的。
如果改變生活習慣的成效不理想,就需要接受藥物治療。
現時採用的藥物包括用於治療高血壓的降血壓藥物以及治療高膽固醇的他汀類及貝特類藥物。

參考資料: www.brain-spine.com.hk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應向神經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5/18/2011

人工頸椎間盤植入手術

手術過程

1.
患者以仰臥姿態接受手術,醫生首先為患者進行全身麻醉,並在頸部前方開一小切口;
2.
在手術顯微鏡及外科專門儀器的輔助下,醫生利用鉗子除去病變的椎間盤使脊髓神經不再受壓;
3.
醫生再以特別的外科手術專門儀器磨平椎骨與人工頸椎間盤接合的地方。
4.
最後植入人工頸椎間盤系統替代已被除去的病變的椎間盤以維持頸部正常的活動。
5.
逐層縫合切口後,手術即告完成。
手術風險
臨床實驗及科學數據顯示,此項手術所涉及的風險是有限的,但如其他的外科手術,進行此項手術所涉及的風險會因人而異。有關手術風險詳情,請向您的神經外科醫生查詢。
復康注意事項

*
患者初期感到傷口出現輕微痛楚屬正常現象,隨著神經慢慢復原,痛楚也會逐漸減少。
*
麻醉藥過後,患者可以在醫護人員的指示下嘗試下床。一般而言,最適當的方法為把床頭調至最高,然後擺動雙腿到地上。
*
患者可逐步增加步行量,宜先作短距離步行,從床邊出發至病房門口,繼而慢慢增加步行的距離。
*
在術後初期,患者可能須接受靜脈液體注射,但隨著體質及胃口漸漸恢復後,日常飲食也可以回復正常。
*
病人一般須留院數天,但也要視乎病情進展。
*
若發現傷口變紅,腫及滲水的跡象,應立即向有關醫生查詢。
*
病人應保持均衡飲食以攝取​​不同的營養,由於康復期間的活動量減少,應避免食用油膩、難消化、高卡路里但營養低的食物。

參考資料: www.brain-spine.com.hk, http://www.iscoliosis.com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應向神經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