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4/2017

如何治療腦出血? - 腦出血開刀



就一般情況而言,若瘀血不多,未必一定要即時施手術清除。由於手術有一定的風險,相反瘀血有機會會自動減退,就算惡化,過程亦較緩慢。


治療方式需按患者的個別情況而定。腦出血不會直接導致中風及肺炎,但病人身體轉弱,有可能容易受病菌感染。腦部受創積聚瘀血是否需要手術引流,要視乎瘀血 面積、積聚的位置及瘀血積聚時間等多種因素考慮,若瘀血影響腦部神經運作,則多數會進行鑽孔引流瘀血,若瘀血沒有壓著神經系統,則不會進行手術,讓瘀血慢 慢地吸收,一般需要兩、三周以上時間吸收瘀血,但若發現血塊有增大的情況,則有需要及早進行手術。




參考資料 : www.brain-spine.com.hk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神經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7/21/2017

患脫髓鞘疾病 冷熱不分無故刺痛

芷妍患上的罕見病「脫髓鞘疾病」(demyelinating diseases),是神經系統疾病一種,分先天性及後天性,全球每1,000人約有1人有機會患上先天性脫髓鞘疾病,原因未明,暫時無法根治;最常見的後天性脫髓鞘疾病則較多由糖尿病引起,糖尿病患者約有一至兩成會引發此病。

神經外科專科醫生藍明權表示,每條幼細的神經線都有髓鞘(myelin)保護,當髓鞘細胞脫落,神經線沒有保護下,就會影響訊息傳遞效能,脫髓鞘疾病會影響腦部、脊髓或周邊神經的神經線。視乎影響哪組神經線,病者會出現不同種類的症狀,例如若影響活動神經細胞,會令患者手腳活動有困難,手腳無力,甚至肌肉不受控制出現痙攣、抽搐等;但若專責「感覺」的神經細胞受該病影響,會麻木、喪失感覺,例如冷熱不分及感覺不到季節變化,有時某些部位則過度敏感,沒來由的觸發刺痛、神經痛,飽受煎熬。

若病況輕微,患者只是感覺上或活動上較差,但仍可應付日常生活,但最嚴重者可能喪失自理能力,要坐輪椅或用呼吸機協助。有些嚴重個案,若患者負責心跳、呼吸、腸臟活動的自主神經細胞受疾病影響,可能會心跳紊亂、腸臟蠕動欠佳引致便秘、大小便失禁,且該病可同時影響幾組神經。

醫生首先會了解病人的病史,包括發病時序,有否其他引發疾病的原因;第二步進行臨床身體檢查,包括病人活動能力、身體感覺能力,以及驗血;第三,進行磁力共振測試病人的神經線有否受壓,以及進行神經線傳導測試,檢查神經線或神經末梢是否出現問題。部份病人需要驗血檢查遺傳因子及其他內分泌情況。

該病成因分為先天性遺傳因子問題,或後天免疫系統失調,令自己身體攻擊破壞髓鞘細胞,或由外來疾病如病毒感染、內分泌問題,包括甲狀線、風濕性疾病,都會引發破壞神經細胞的疾病。患先天性脫髓鞘疾病的機會是千分之一,暫無藥根治。藍明權解釋:「脫髓鞘疾病講數量可以好多,最常見係糖尿病引起嘅脫髓鞘疾病,糖尿病患病約有一至兩成會引發此病。」他表示,若找到發病原因,醫治源頭是可以痊癒的,如內分泌疾病引起,可以調理內分泌;如免疫系統疾病引起,可施抗免疫藥。

對先天性患者的治療,如出現痛症,則施藥減少痛楚;肌肉痙攣或乏力,會協助病人做物理治療拉筋,施藥放鬆肌肉。而貝可芬這藥物可減少肌肉收縮及痙攣的問題,輕微患者可口服,嚴重痙攣患者影響手腳協調,須將藥物注射入脊髓附近,如需要不停注射,便要在病人體內置入一個電泵,放入藥水,電泵會24小時將微量藥水泵入病人脊髓附近,令患者放鬆肌肉。

電泵儲存的藥水每次可用約一周,當藥水將近用完,電泵會發出指示,病人就要找醫生加藥入電泵。電泵的電力可維持數年,當電力耗盡就要整個電泵更換。電泵外型與心臟起搏器相似,「一個盒咁放喺皮下,換時要開皮膚更換。」

藍醫生續稱,脫髓鞘疾病需要全面治療,包括藥物、物理治療,因為傷殘影響,病人需要別人照顧,如社工、家居護理協助。此外,這屬於比較長期的病患,病人或需要心理輔導,協助他適應日常生活。


脫髓鞘疾病簡介:
發病率:一千分之一,有一至兩成糖尿病人會引發此病
病因:分為先天性及後天性,後天性可因免疫系統失調、病毒感染、內分泌引發
病徵:視乎受影響的神經細胞,出現痙癴、喪失感覺或過度敏感、心跳紊亂、便秘甚至失禁
確診方法:了解病人的病史包括發病時序、臨床身體檢查;磁力共振測試、神經線傳導測試;部份病人須驗血檢查遺傳因子及內分泌情況
治療方法:先天性患者暫無法根治,須長期治療;後天性患病可針對源頭治療便可痊癒














參考資料 : http://hk.apple.nextmedia.com/realtime/breaking/20160613/55219413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神經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7/20/2017

Sciatica Symptoms

Sciatica is characterized by pain radiating from the back into the buttock and into the leg. The pain may travel below the knee and may also involve the foot.





Sciatica Symptoms


  • Pain radiate from the buttock to the leg and foot. There may also be needling or numbness in the region.
  • In the more severe case, the leg may become weak.
  • The pain feels like an electric shock suddenly or persistently.
  • The whole buttock, thigh and leg become tender on touching.
  • The leg muscles become very tense and spastic.
  • Pain can affect sleep and causes insomnia.
  • Cough, sneezing, laughing and sitting may aggravate the pain
The information provided aims to provide educational purpose, if you have the described conditions as above, please consult your neurosurgeon immediately.

7/12/2017

傷口持續「幻痛」需服止痛藥

陳慶強經歷截肢大手術切去左小腿及右腳掌,現時他雙腳戴上義肢重新站起來,努力學習步行,但他指截肢傷口持續出現「幻痛」(Phantom pain),需繼續服止痛藥。
僅10%截肢者出現症狀

骨科專科醫生李偉強指,因意外截除左小腿及右腳掌屬大型手術,病者的截肢傷口可能在手術後一年內仍出現痛楚,而學行期間傷口皮膚嫩肉可能與義肢膠墊磨擦受損,而數月後待傷口皮膚應會長厚,屆時傷口因磨擦引致受傷機會可能減少,但他補充由於傷口可能已收縮及皮膚變厚,導致與原本義肢軟墊不脗合,需要重新調校,以免傷口再受磨損。

神經外科專科醫生藍明權指,「幻肢」(Phantom limb)及幻痛是截肢者經常出現的症狀,外國研究指截肢者中有10%出現幻痛幻肢。他指,人體神經系統由腦部開展遊走全身及手腳傳遞訊息,當肢體被截除,神經系統可能未適應而出現幻肢,以為肢體仍在,同樣手術後神經線可能仍以為被截除肢體存在,繼續傳送訊息而感到疼痛。














參考資料: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60410/19565209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神經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7/05/2017

婦食3大閘蟹 須長服膽固醇藥



大閘蟹季節碰上中秋國慶長假,肥蟹與蟹宴熱銷,但應適可而止。有中年女士一次過吃兩、三只大閘蟹,致膽固醇指數突飈高,結果美味過後要付出代價,需長期服食降膽固醇藥物,也有人貪吃大閘蟹而致中風。

有醫生指,長期進食高膽固醇食品可致慢性血管疾病,秋涼轉季更可增中風風險。


今年豐收 節後價回落1成
今年江蘇太湖和陽澄湖大閘蟹大豐收,「老三陽」董事長祁廣楠指,今年大閘蟹價格,細蟹和大蟹分別最多便宜兩成和一成,五両半至7両的中大蟹,每斤約400元。
臨近中秋,內地因送禮而搶貴價格,但中秋過後價格將回落一成,他預計今年整體銷情將較去年增兩成。

另外,有海鮮酒家已推出大閘蟹宴,每位除了蟹粉菜式,還包食「兩王一後」3只大閘蟹,負責人指近日訂位相當爆滿。

雖然美食當前,卻要小心身體。心髒科專科醫生李麗芬表示,近年一名40多歲女士,本身有家族性膽固醇過高和心髒病問題,她卻忍不住貪吃大閘蟹,還一次過吃了兩至三只大蟹,致膽固醇指數突然飈升。


連吃6天 中年人急性中風
李麗芬指,該女病人本身也有高血壓、膽固醇指數已達6(正常應為5.2),本來不用服藥治療,可靠飲食控制,但吃完蟹後指數急升至7,結果往後都要長期吃降膽固醇的藥物控制。
「除非做到指數降到正常人一樣,但好難,加上她又有家族史,所以多數要長期食藥。」李麗芬說。

另外,有中年人到訪蘇州,連吃6日大閘蟹而出現急性中風,要急送回港求醫。
食過量致慢性血管病

腦神經專科醫生藍明權指,中風個案多發生在天氣轉變時,尤其由熱轉冷為病發高危期,因氣溫轉變致血壓驟升和血管收窄,加上不少人會在這時期進食補品,因多是膽固醇過高的食物,亦易引致慢性中風。

藍明權續表示:「食物很少致急性中風,多是慢慢累積引致。」
根據世衞建議,一般成年人每天攝取膽固醇的上限為300毫克,一只重約6両的大閘蟹,可食用的約100克蟹肉和蟹膏,膽固醇含量達267克,接近每日可攝取上限,故健康人士每次只宜吃一至兩只,而長期病患者包括心髒病患者及患有高膽固醇人士更不宜進食。


心髒病高膽固醇者 忌進食
香港營養學會會長丁浩恩建議,健康人士每天只可吃一至兩只大閘蟹,有血管疾病的長期病患者進食就不要吃膏,但蟹肉也含豐富脂肪和蛋白質,加上節日多聚餐,提醒每餐都不要進食過量,「不要常說只是一餐半餐,一個星期加上來便會好多餐!」




資料來源:  http://www.hket.com/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神經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7/04/2017

患腦瘤「凍齡」少年盼發育

患罕見腦瘤的希仔,因生長激素分泌受影響令現年18歲的他身高停留在13歲那年,至今未長喉核生鬚,更因童聲被當女士。身材矮小感到自卑的他大半年前注射自費生長激素針藥後長高8吋,現時有5呎4吋高,雖然外貌仍「凍齡」,但他盼重新發育,做回正常男孩。


童聲被當女士


「我係全班最矮,由小學一年級到中四,我都排第一!」讀大專的希仔有一姊一弟,8歲讀小三時頭痛失眠,加上「大細眼」求醫揭發有良性腫瘤壓住腦下垂體,接受手術切除腫瘤後卻因生長激素分泌受影響致生長緩慢,自13歲起停止長高,今年初只有4呎4吋高。


身形矮小又未變聲常遇尷尬事,暑假去動漫展便多次被查身份證,「排隊又問、試玩又問、攞禮物又問」。更激氣是美容公司來電常當他是女士,「又叫我小姐!」他每次都壓低聲線回答「其實我係先生!」多年來他打籃球,卻無助增高。


今年初希仔自費接受生長激素注射,半年內長高8吋,不過希仔母親早逝,他們3姊弟由父親獨力照顧,一家靠綜援生活,無力繳付每針6,000元藥費。

神經外科專科醫生藍明權指,希仔可能患上「下丘腦錯構瘤」(hypothalamus hamartoma),該病是丘腦出現細胞增生形成腫瘤壓着腦下垂體,影響生長激素分泌,該病極罕見,全港每年僅數宗新增個案,但可透過注射生長激素刺激骨骼及肌肉生長,同時可注射男性荷爾蒙,讓病者生鬚,變聲,重返青春期。











參考資料: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61206/19856668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神經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