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7/2016

月講手機15小時 腦癌風險增2倍

港人手機不離身,法國最新研究結果顯示,長期每月花15小時或900分鐘以上以手機講電話,患腦癌風險增2至3倍,高危職業包括商界管理層及推銷員。

本港防癌會認為研究結果值得參考,呼籲巿民勿用手提電話長期傾談,應多用免提裝置以減低風險。

法國波爾多大學的研究團隊,分析法國04年至06年確診的447名腦癌患者,當中包括253人罹患神經膠質瘤、194人患腦硬膜瘤,研究再以892名身體健康的人士進行比對。

結果發現,長達5年時間每月用手機15小時、即900分鐘以上的手機高用量者,比起少用者得到腦癌機率,多出2至3倍風險。

一生傾逾900小時 屬危險群

研究發現,大多數人每個月講手機的時間平均2.5個小時,但商界人士需用手機聯絡工作事項、決策、開會等,接收、撥打手機可能會超過2.5小時;另外,推銷員亦為高危人士。

研究又指出,一生若講手機超過900小時者,亦屬手機高用量危險群,亦易罹患腦瘤。

有關研究結果已發表在英國醫學會《職業病及環境醫學》(Occupational and Environmental Medicine)期刊。

本身為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的香港防癌會癌症探測及預防委員會主席應志浩認為,有關研究值得參考。

他指,雖然以往有不少研究都在爭拗手機產生的輻射對患腦癌的影響,但他一直都擔憂手機潛在的致癌風險。

列第二類致癌物 避長時間使用

應又說,防癌會早在08年已發聲明提醒巿民留意使用手機和癌症的關係,因世衞亦將手機定為第二類致癌物,即可能是致癌的物品,故巿民應盡量避免長時間使用手機傾談,最好多用免提裝置,小孩最好避免使用手機講電話。

神經外科專科醫生藍明權也認為,法國有關研究雖然人數不多,但已找到用手機時間、年資和患癌的風險關聯,故研究結果值得關注。

不過,藍明權也指出,該研究並沒有了解腦癌患者是否有其他健康風險,研究仍有缺漏。

神經膠質瘤和腦硬膜瘤均屬腦瘤,前者屬惡性腫瘤,癌細胞因長在腦內故治療困難,患者發現患病後,5年存活率一般僅有5%;後者則大部分為良性腫瘤,主要生長在頭骨和腦膜之間,經手術切除後,逾9成人均可繼續生存。輻射因可破壞腦細胞的基因引致癌症。











參考資料: 經濟日報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神經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1/26/2016

坐骨神經痛治療方法




若病情較輕微,可選擇物理治療或其他手法治療減少神經線的壓力。針灸治療可減少痛楚,但不會消除神經線的壓力。

專醫治神經痛的藥物可消減痛楚, 但並沒有根治坐骨神經痛功效。約九成的病人接受這些保守治療後坐骨神經痛會消除。如果經保守治療後未能解決,或出現腳麻木和乏力,便需考慮手術治療,不然 神經線壓迫太久便不能夠完全康服,留下後遺症。

現今神經外科醫生有多種微創治療的方法,治療不同種原因的坐骨神經痛。包括椎間盤水刀手術,內視鏡椎間盤切除手術,腰椎核心更換手術(波子植入手術),腰 椎動態支撐手術,和腰椎微創內固定手術。不同種類的坐骨神經痛及不同年齡的病人都可以與神經外科專科醫生一起制定最適合自己身體狀況和目標的醫治方法。




參考資料 : www.brain-spine.com.hk/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神經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1/19/2016

小心孩童與青少年患上憂鬱症 - 憂鬱症症狀



如 果家中青少年在短期內出現功課突然退步、突然坐立不安、身體動作突然變慢、講話音調變單調、沈默不語、不明原因的情緒激躁、無法解釋地哭泣、常顯得害怕或 緊張、突然變得有攻擊性、出現反社會行為、使用酒精或成癮性物質、抱怨身體某部位疼痛不適卻又找不到病因等,可能是罹患憂鬱症的前兆。


嚴重憂鬱症患者可能伴隨的症狀:妄想與幻聽等症狀,常常容易使醫師誤診為精神分裂症。

不可不知的憂鬱症問題

        50%的憂鬱症發病年齡在20-50歲。
        老年憂鬱症的盛行率為25-50%
        婦女罹患憂鬱症的可能性是男性的兩倍。
        任何年齡的人都可能患上憂鬱症,但在育齡婦女中最為常見。
        憂鬱症與許多生理疾病有關。
        患者有心胸病、中風、癌症及糖尿病的患者罹患憂鬱症的比率更高。

自殺死亡的個案中,約90會在生前患有憂鬱症,反之,憂鬱症患者約15%最後會選擇自殺。如果你有任何憂鬱症問題,應向神經外科醫生查詢




參考資料: www.brain-spine.com.hk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神經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1/15/2016

坐骨神經痛的症狀 - (Sciatica)

坐骨神經是人體最長的神經線,從下腰一直延伸到腳掌。假如這束神經任何一處受損或受壓,都可引起坐骨神經痛。坐骨神經痛相當普遍,很多時只影響身體的一邊。





introduction of sciatica




坐骨神經痛的症狀


  1. 疼痛從臀部開始蔓延至大腿後面及小腿,並帶有麻痺感
  2. 如果情況嚴重,更會使下肢肌肉無力,影響病人行動
  3. 出現如電擊的針刺痛楚,突發或持續的劇痛
  4. 疼痛部位尤其是臀部、大腿及小腿一觸即痛
  5. 下半身就好像有一條橡筋被硬拉到腿部般
  6. 痛得難以入睡,影響日常的工作及活動
  7. 而當要坐下、咳嗽、打噴嚏、用力甚至笑的時候,痛楚還會加劇。




參考資料 : www.brain-spine.com.hk/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神經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1/14/2016

日本腦炎 / 流行性乙型腦炎 Japanese Encephalitis / Epidemic Encephalitis B

 
 
日本腦炎病毒的宿主是豬隻或野生雀鳥,而主要病媒是三帶喙庫蚊,庫蚊在叮咬過帶有日本腦炎病毒的豬隻或野鳥後,身上就帶有該些病毒;庫蚊再叮咬人類,人類就可能被感染日本腦炎。


病徵:
日本腦炎發病的潛服期為四至十四天。病情輕微者出現無力、發燒及頭痛症狀。病情嚴重者則病發得快,並出現頭痛、高燒、頸部僵硬、神志不清、昏迷、震顫、抽搐(特別是幼童)及癱瘓等症狀。患者有可能出現腦膜炎等嚴重病癥,
死亡率可高達三成。

成因:
日本腦炎是經由庫蚊傳播,並不會人傳人,因為人類即使染病,體內的日本腦炎病毒也不會像豬隻或野鳥般多,故蚊子叮咬了患者後,再叮人的傳播風險不大。

預防方法 :
預防日本腦炎,應採取防蚊措施,避免給蚊子叮咬。準備前往此病流行地區如越南、柬埔寨、緬甸、印度、尼泊爾及馬來西亞的人士,更應加倍注意。應避免前往郊外,或穿著長袖衣服及準備蚊怕水。

治療方法:
日本腦炎並無特定的治療方法。醫生一般對患者施以支援性治療。
此病的死亡率為百分之五至三十五,康復者可能有神經系統的後遺症。
是否有季節性? 
 
 
藍明權  神經外科醫生

 
 
 
 
 
參考資料: www.brain-spine.com.hk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神經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1/05/2016

口齒不清或小中風徵兆



近年中風有年輕化迹象,曾經中風病人再次中風的機會較一般人高達15倍。俗稱「小中風」的「短暫腦缺血」是中風的先兆,徵狀包括半邊身或手腳麻痹、口齒不清等,但徵狀持續數分鐘,容易被人忽略。神經外科醫生建議市民40歲開始定期作身體檢查,找出中風潛在風險。

衞生署資料顯示,每年因中風而住院人次超過2.6萬,另有研究指出35歲至45歲男性患中風的比率,由2001年的22.1%,上升至200823.5%。而曾經中風病人再次中風的機會較一般人高915倍。

神經科專科醫生解釋,中風可以分為「缺血性中風」佔所有中風個案的七成,而「出血性中風」則佔三成,而心臟和腦血管不健康,都會引致中風。






參考資料:  成報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神經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