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ucational blog provides education on pain, brain, stroke, spine, back pain, backpain, scoliosis, neurosurgery, neurosurgeon, , to assist you in making an informed choice or decision. 教育博客提供神經教育包括中風, 腦, 腰痛, 坐骨神經痛, 背痛, 椎間盤, 神經痛, 椎間盤突出, 神經外科,微創手術, 腦部手術, 癲癇手術, 脊椎手術, 椎間盤手術, 神經痛治療...
1/27/2014
個案分享 - 背痛愈拉愈痛?!
阿仁某日在家中不小心從椅子跌下,當時覺得背部痛楚但並不嚴重,照常上班,但他回公司坐一小時後便發現背痛加劇,只有躺下休息才能減少疼痛。之後他嘗試中 醫推拿、脊醫、游水、針灸等,但只能暫時止痛,效果沒法持久。三個月後,他決定去見西醫,經磁力共振檢查後,發現腰椎間盤有輕微突出。
醫生說因為突出輕微,只轉介他到物理治療做脊椎牽引,但幾次治療後,背痛一次比一次嚴重,他最後放棄物理治療。阿仁後來從網上發現有無需開刀的射頻方法治療,半信半疑但向專科醫生了解一下。
專 科醫生解釋, 阿仁跌倒時引致椎間盤靭帶撕裂(椎間盤是脊椎硬骨之間活動的軟骨關節,外層就是椎間盤靭帶),因跌傷令疼痛神經線延生到靭帶內,形成椎間盤敏感,當脊骨承 受壓力或拉力時便疼痛。醫生說傳統方法是用手術固定椎間盤,另外亦可考慮微創「椎間盤雙極水冷射頻」治療, 醫生會在X光導航下在背部插入兩根射頻幼針直達椎間盤,然後接駁儀器產生約攝氏四十五度熱力,低溫熱力能長久麻痹引致痛楚的神經線來止痛,同時亦可加速靭 帶的復元。
治療過程約十五分鐘,無需麻醉,休息一小時便可以出院。阿仁接受射頻治療後疼痛消失,之後多做運動保持脊椎健康,至今已超過兩年,疼痛已完全解決。
參考資料: www.brain-spine.com.hk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神經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1/23/2014
腦震蕩(concussion)-腦震蕩的症狀
腦震蕩指頭部外傷,使腦部受到撞擊,並暫時失去功能。
腦震蕩病征
輕微的腦震蕩雖沒有外傷,但腦部會短暫失去功能,如失去知覺,聽覺,嗅覺等。腦震蕩的人會有短暫失憶,頭痛,意識不清,視力模糊,耳鳴,惡心,無法集中精神等問題。這些問題會於一段時間後自行痊愈。
治療腦震蕩
腦震蕩的征狀通常都會自行痊愈,只要多休息,並不應進行劇烈運動,以免再次受傷。嚴重的腦震蕩需要進行手術治療,可能會影響中樞神經,可能需要接受手術治療。
參考資料: www.brain-spine.com.hk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神經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1/22/2014
三叉神經痛是什麼 ?
三叉神經痛 (Trigeminal Neuralgia)
在神經痛症中,三叉神經痛、坐骨神經痛、糖尿病及中風引起的神經痛,還有皰疹後神經痛都非常常見。神經痛中較為惱人而又常被誤疹的則是三叉神經痛。
三叉神經痛是很常見的神經痛,分原因不明的原發性三叉神經痛 (Idiopathic Trigeminal Neuralgia),或是由疾病誘發的三叉神經痛。由於繼發性三叉神經痛較為少見,我們所說的三叉神經痛大都是指原發性。
人類的頭部有十二對腦神經,每一對分別分布在頭部的左右側,控制頭頸部的動作、觸碰、痛感和對溫度、壓力的感覺。三叉神經是第五條腦神經,亦是最大的腦神經,主要功能是支配臉部及口腔黏膜的感覺、咀嚼肌肉活動。因三叉神經從腦干起分成三條分布在眼額、面頰和下顎,故稱三叉神經。
參考資料: www.brain-spine.com.hk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神經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1/20/2014
坐骨神經痛治療方法
若病情較輕微,可選擇物理治療或其他手法治療減少神經線的壓力。針灸治療可減少痛楚,但不會消除神經線的壓力。
專醫治神經痛的藥物可消減痛楚, 但並沒有根治坐骨神經痛功效。約九成的病人接受這些保守治療後坐骨神經痛會消除。如果經保守治療後未能解決,或出現腳麻木和乏力,便需考慮手術治療,不然 神經線壓迫太久便不能夠完全康服,留下後遺症。
現今神經外科醫生有多種微創治療的方法,治療不同種原因的坐骨神經痛。包括椎間盤水刀手術,內視鏡椎間盤切除手術,腰椎核心更換手術(波子植入手術),腰 椎動態支撐手術,和腰椎微創內固定手術。不同種類的坐骨神經痛及不同年齡的病人都可以與神經外科專科醫生一起制定最適合自己身體狀況和目標的醫治方法。
參考資料 : www.brain-spine.com.hk/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神經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1/15/2014
射頻手術的治療效果 - 慢性痛症
射頻手術的治療效果可以維持多久?
射頻手術通常可以即時緩解您的慢性痛症,使您可以投入正常的生活狀態中。大多數接受射頻治療的患者可達到長久止痛的目標。據統計, 只有20%的患者於短期(少於3年)內復發而要再接受射頻或其他治療。
射頻手術的風險
射頻(Radiofrequency)手術是一種微創的介入手術(Interventional therapy),風險遠較其他手術為低。罕有出現長久影響的病例。術前請詳細諮詢您的醫生有關事項。
射頻手術後註意事項
- 射頻手術是一種微創介入手術。大部份患者休息1-2小時便回復正常活動。有部份患者在手術中需給予鎮靜藥物,那時便需要短暫休息半天。
- 術後手術部位可能出現輕微紅腫及疼痛,幾天內會自行消失。
- 患者術後可因應情況作適當休息,避免久座或過度勞累。
- 術後可向醫生諮詢是否需要物理康復計畫
參考資料 : www.brain-spine.com.hk/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神經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1/14/2014
坐骨神經痛的症狀 - (Sciatica)
坐骨神經是人體最長的神經線,從下腰一直延伸到腳掌。假如這束神經任何一處受損或受壓,都可引起坐骨神經痛。坐骨神經痛相當普遍,很多時只影響身體的一邊。
坐骨神經痛的症狀
- 疼痛從臀部開始蔓延至大腿後面及小腿,並帶有麻痺感
- 如果情況嚴重,更會使下肢肌肉無力,影響病人行動
- 出現如電擊的針刺痛楚,突發或持續的劇痛
- 疼痛部位尤其是臀部、大腿及小腿一觸即痛
- 下半身就好像有一條橡筋被硬拉到腿部般
- 痛得難以入睡,影響日常的工作及活動
- 而當要坐下、咳嗽、打噴嚏、用力甚至笑的時候,痛楚還會加劇。
參考資料 : www.brain-spine.com.hk/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神經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1/10/2014
射頻治療慢性神經痛 - 慢性神經痛症,長期痛症
慢性神經痛症, 又稱頑固或長期痛症, 凡身體上任何部位疼痛或痹痛持續三個月或以上皆屬頑痛患者。與急性疼痛不同,慢性疼痛是一種疾病,所以要治療的是疼痛本身。香港每十人中便有一人(約七十 萬人)為頑痛患者,中大香港健康情緒中心於2005年發表研究報告,五成港人在過去一年至少患有一種頑固痛症。
射頻治療慢性神經痛原理
射頻(Radiofrequency)已在全球廣泛應用於慢性痛症的治療,醫生利用特殊的電極針將射頻能量傳送到需要治療的神經。此射頻儀器能在細小的範 圍產生可準確調控的熱力/溫度。如果把此射頻投放於於神經線或節等部位,便能消除神經傳送痛楚信號的能力,從而達到治療慢性痛症的目的。這步驟亦可稱作「 射頻神經阻隔治療」(Radiofrequency neurolysis)。
射頻手術是一種微創介入治療手術
手術由專業醫生進行,整個手術一般在局部麻醉下施行。醫生在X光透視的指引下將射頻電極針置放於目標神經。目標通常是接近痛楚源頭,但不影響手腳活動和感 覺的細小神經線。醫生會經射頻針利用微量電波測試神經線位置,確定位置正確又沒有影響手術活動和感覺後,才釋放射頻能量。通常5分鐘內即可完成神經阻隔的 目標,疼痛信號被阻斷,患者通常立即感覺痛症得到舒緩。
射頻治療慢性痛症
大多數局部慢性痛症,如果能找出痛楚源頭,而源頭又不容易清除,都可以考慮用射頻手術來治療,您的醫生可以決定您是否適合射頻手術。通常醫生可使用注射局 部麻醉藥的方法(又稱藥物神經阻隔diagnostic nerve block)的方式來決定您是否適合射頻手術及判斷落針位置。
參考資料 : www.brain-spine.com.hk/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神經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1/09/2014
微創腰椎內固定手術 (經神經孔腰椎融合手術)
需要永久內固定腰椎關節的情況:
經考慮不適合其他非固定或動態固定的方法,應該考慮使用微創腰椎內固定手術。
手術後治療
過往接受類似手術的病人中超過九成病人的坐骨神經痛和會明顯改善,
而活動能力能夠達到同年齡人仕的程度。
手術的風險和併發症
參考資料 : www.brain-spine.com.hk/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神經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 嚴重脊椎骨移位
- 嚴重雙側椎間盤脫位
- 復發性椎間盤脫位
經考慮不適合其他非固定或動態固定的方法,應該考慮使用微創腰椎內固定手術。
手術後治療
- 手術平均需要3小時。
- 手術後下一天可如常走動。
- 平均住院約三天。
- 輕微傷口痛會維持兩星期至兩個月。期間可正常活動。
過往接受類似手術的病人中超過九成病人的坐骨神經痛和會明顯改善,
而活動能力能夠達到同年齡人仕的程度。
手術的風險和併發症
- 常見短期不適: 傷口肌肉痛、傷口腫脹、輕微的腳痹痛。
- 少於百份之三出現但比較嚴重的併發症: 傷口流血、細菌感染、神經線持續發炎、腦脊液滲漏、椎骨不能融合。這種情況下,一般祇需要休息和藥物治療,在某些情況下可能要進行手術治療。
- 腰椎固定後,腰部受力點有可能會轉移至骶髂骨關節造成臀部痛。通常這種痛經過適應期便會消失。如果持續,可考慮關節注射或射頻治療。
- 未有出現過,但無法完全排除的嚴重潛在風險: 長期背痛及植入儀器移位,雙腳無力,大小便失禁。
參考資料 : www.brain-spine.com.hk/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神經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1/03/2014
創新微創頸椎手術 復原快
長期使用電腦、彎著頭閱讀,可能會造成頸椎退化性痛症,雖然一般都可以藥物治療,但嚴重情況時就須動手術。有醫院採用創新微創手術,共為200多名
病人解除頸椎痛症之苦,新技術大大縮減復原時間。
曾接受手術的一名中大女教員,接受手術後不但痛苦全消,第二天更可出院,第三天就已自行沐浴洗頭。
頸及腰部脊椎退化性疾病是最常見的痛症之一,輕微情況可引致頸腰背痛,嚴重時可以引起神經痛、神經線麻痺,手腳無力,最嚴重時四肢更會無法活動。
雖然這類痛症可服用藥物治療,如非類固醇消炎藥或撲熱息痛(Paracetamol),但最多只可以作止痛或中程度治療,當出現嚴重情況或影響生活,就要 使用手術。
手術傷口小至2.5厘米
50多歲的林女士在中文大學從事教育工作,因為工作上需要時常閱讀及使用電腦,結果令頸椎長期受壓,四肢常感酸痛。不過她只接受針灸推拿方法,而且忍耐 力強,結果神經受壓情況轉壞也懵然不知。直至有天她連筆和筷子也拿不住,結果即時接受微創人工椎間盤植入術,植入鈦金屬人工頸椎間盤。手術完畢後,她第二 天就出院,第三天更可如常洗頭沐浴。
人工頸椎間盤可用10年
傳統頸椎手術方法,病人傷口較大、併發症較多。港安醫院就使用微創技術,利用顯微鏡、顯微儀器、高速骨鑽等工具,在病人頸椎加入一個人工椎間盤,把移位壓住神經線的骨骼移動並接合,減輕病人痛楚。新技術令手術傷口小至2.5厘米,復原出院的時間也縮減至1至2天。
腦外科專科醫生藍明權表示,新技術可以保存頸部正常活動,而且人工頸椎間盤是永久植入,關節活動期可超過10年,更減低病人要在10年內接受另外頸椎相連關節手術的機會。藍明權提醒從事文職、勞力工作以及停經後的婦女,要小心保護骨脊。
他說:「手術完畢後,康復情況視乎接受手術前情況,很少入來(做手術)的病人完全行不動,(做完手術後)可以完全康復。」
資料來源: 文匯報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神經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曾接受手術的一名中大女教員,接受手術後不但痛苦全消,第二天更可出院,第三天就已自行沐浴洗頭。
頸及腰部脊椎退化性疾病是最常見的痛症之一,輕微情況可引致頸腰背痛,嚴重時可以引起神經痛、神經線麻痺,手腳無力,最嚴重時四肢更會無法活動。
雖然這類痛症可服用藥物治療,如非類固醇消炎藥或撲熱息痛(Paracetamol),但最多只可以作止痛或中程度治療,當出現嚴重情況或影響生活,就要 使用手術。
手術傷口小至2.5厘米
50多歲的林女士在中文大學從事教育工作,因為工作上需要時常閱讀及使用電腦,結果令頸椎長期受壓,四肢常感酸痛。不過她只接受針灸推拿方法,而且忍耐 力強,結果神經受壓情況轉壞也懵然不知。直至有天她連筆和筷子也拿不住,結果即時接受微創人工椎間盤植入術,植入鈦金屬人工頸椎間盤。手術完畢後,她第二 天就出院,第三天更可如常洗頭沐浴。
人工頸椎間盤可用10年
傳統頸椎手術方法,病人傷口較大、併發症較多。港安醫院就使用微創技術,利用顯微鏡、顯微儀器、高速骨鑽等工具,在病人頸椎加入一個人工椎間盤,把移位壓住神經線的骨骼移動並接合,減輕病人痛楚。新技術令手術傷口小至2.5厘米,復原出院的時間也縮減至1至2天。
腦外科專科醫生藍明權表示,新技術可以保存頸部正常活動,而且人工頸椎間盤是永久植入,關節活動期可超過10年,更減低病人要在10年內接受另外頸椎相連關節手術的機會。藍明權提醒從事文職、勞力工作以及停經後的婦女,要小心保護骨脊。
他說:「手術完畢後,康復情況視乎接受手術前情況,很少入來(做手術)的病人完全行不動,(做完手術後)可以完全康復。」
資料來源: 文匯報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神經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1/02/2014
觸及脊椎神經即響警號 探測器開刀唔使怕
本港醫院每年進行多宗脊柱手術,此位置由於布滿神經線,手術稍有差池,也會令病人活動能力永久受損,對於神經線的位置,醫生一向只能「靠估」。去年本港引入新一代神經監察儀器,透過電流探測病人的脊髓及脊椎神經,若手術儀器觸及神經線,監察儀器會發出「咇咇」聲,提醒醫生要小心,新儀器可將手術併發症風險減低至百分之一。
複雜的脊髓及脊椎手術,例如移除脊髓內腫瘤及將螺絲植入脊椎骨等,手術位置附近滿布神經線,一向以來醫生需憑經驗判斷神經線所在。若於手術運用傳統神經監察儀器,操作比較複雜,需要一位專業技師用眼監察儀器螢幕,分析訊號變化,同時亦只能監察兩條神經線,故醫生一向較少採用。
弄傷神經可致手腳麻痹
本港去年引入新一代神經監察儀器,腦外科專科醫生藍明權解釋,該儀器操作簡單,特別適合手術室使用,儀式可同時監察病人多達八條神經線。當進行脊柱手術時,醫生將發出微電流的監測探針,放於手術位置附近,並於病人四肢插上連貫神經監察儀器的微細探針,若神經線被手術儀器觸及,訊號會反射到四肢,神經監察儀器會發出「咇咇」聲警報,儀器螢幕便可即時顯示受威脅的神經線位置,醫生可迅速將手術儀器移離,大大減低損害神經線的機會。
藍明權解釋神經線由脊髓伸延至全身每個部位,進行脊柱手術時,若手術儀器稍有差池會弄傷神經線,嚴重會引致病人手腳麻痹或無力。
至
今已有逾一百名本港病人使用過新一代神經監察儀器,仁安醫院及法國醫院等亦曾應用,監察儀器有效減低病人的併發症機會至百分之一。該監察儀器可應用在病人
傷口不會過大的手術中,插於病人四肢的微細探針,亦不粗過零點一毫米。藍明權表示,本港只有少數醫生常用上述儀器,故鼓勵更多醫生採用,因可提高脊柱手術的安全性及成功率。
藍明權腦外科專科醫生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神經外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訂閱:
文章 (Atom)